第109章 战后
作者:微湖君      更新:2020-04-18 19:33      字数:3620

晨曦徐徐拉开帷幕,绚丽的朝阳缓缓从东方升起,淡淡的薄雾从湖中升起但又被来往的船只带的向四周奔散。

靠近湖心的芦苇一片一片的焦黑仿佛述说着昨日那场激烈的大战。

朱慈烺往着四处搜救落水士兵的船只沉声问道:“沈爱卿,伤亡统计出来了吗?”

“截止卯时一刻,我军死亡一万六千七百八十四人,伤五千七百六十二人,失踪七百二十人,其余人人带伤。”

“损毁船只四百七十三艘,剩下的一百二十艘有三十艘修补一下就好,九十艘需要大修。”

“此战击杀敌军三万八千六百七十九人,俘虏一万一千二百九十一人,归顺五千七百余。”

“缴获大小战船五百七十二艘,大部分是渔船。金三万七千零三两,银十万余,粮草……”

像这种大战,在陆地上几乎死伤不了那么多,死亡的有很多是落水后体力不支淹死的,受重伤的也是烧伤居多。

“全力救治伤员,不惜一切代价!因伤退役的士卒令两广、江西巡抚妥善安置到各府衙门,各乡镇担任各种差役。他们的俸禄由户部发放,正常升迁不得有任何限制。”

“抚恤金从厚发放,战死的士卒家属免役二十年,令地方官员逢年过节都要代表朝廷看望……”

“…………”

这些抚恤新出的条例上基本上都有,但朱慈烺还得说一遍,这是程序也代表自己的重视。

命令传出去,军营中欢呼一片,万岁声彼此起伏。这种抚恤力度绝对是前古未有的,它完全免除了士卒的后顾之忧。

“缴获的钱粮与船只交给兵部的官员让他们再发放。你先辛苦些盯着他们别出了什么差错。”朱慈烺补充道。

按照惯例,缴获的钱粮除了归属士兵的那一部分,其余的由主将做主,但这样也照成了士兵只认主将而不知朝廷。

朱慈烺打破了这一惯例,每支军队都会派军法官与兵部的人盯着,所有的缴获由他们接受再以代表皇帝的名义发放。这叫恩出于上,以此来避免主将的威望过大也压制带兵将领的异心。

“喏。”沈廷扬拱手道。

“刘卿。”朱慈烺看向军法官。

“朕知道不该插手你的工作,也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但法外也有情,朕想给昨日擅自撤离的将士求个情。”

“陛下言重了,臣会从轻处理的。”刘源拱手道。

朱慈烺也拱手道谢,他一般不会冒然插手臣子的工作,除非看出了错处才会提醒一下。要是无关特别重要的国事,被提醒的人不听,他也不多嘴。但结果达不到目标,不好意思朱慈烺也绝对不会惯着,该罚的罚绝对不会手软。

偏偏很多大臣都吃这一套,认为他尊重大臣是中兴明君。

“按照条例,缴获的渔船是被公开拍卖吧?”朱慈烺问道。

管后勤的兵部官员立即出列拱手道:“回陛下,是这样处理的。”

“昨日听了星子县县令的汇报,鄱阳湖附近村子的很多青壮被屠,妇孺的生活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说完这句,朱慈烺不好意思的说道,“朕建议让星子县衙门以税收为担保让中央银行用半成的年息贷款给那些妇孺来购买渔船……”

“陛下仁慈!”星子县的县令立即下跪道,接着众官员一阵马屁拍来。

半成的利息绝对是有史以来最低的利息,中央银行贷款给商户是百分之十以上。不要以为这利息很高,实际上比民间的利息低了几十倍。

古时民间是什么利息?“倍称之息”,字面意思是利息是本金的一倍,也就是说你借十两,要还二十两。甚至有些比这还高,数倍到百倍都有。

宋代王安石就是因为民间的利息实在太高了就出了《青苗法》,《青苗法》规定,每年正月三十前农民可以申请贷夏料,五月三十前申请贷秋料,借贷可以是钱也可以是粮食等实物。夏料、秋料的归还期是当年的五月和十月,即每期约五个月,“各收息二分”,算下来年息高达近百分之五十。

后世根据出土的契约文书考据,元代民间借贷的利息平均为百分之一百二,还利滚利。从这组数据来看,什么后世中的什么九出十三归都是小儿科,哪有古代人能喝血。

如此高的利息也是古代权贵、地主劣绅这一阶级兼并土地、逼人为奴的主要手段,就连皇帝都不敢轻易触碰。

朱慈烺当初在广东成立银行时都不敢以低于百分之五十的利息借贷出去,不是怕收不回来而是怕触犯地主乡绅的利益。在封建王朝他们才是金字塔的中坚。得罪他们,朱慈烺这个皇帝绝对会坐不稳。

到后来才把利息慢慢降为百分之十,就这样还有大量的乡绅联名上奏弹劾户部与民争利等等罪名,还派人游说负责户部的李士淳,甚至连顾影都没躲过骚扰。后来李士淳实在受不了了明确说只借贷给商人才把这种声音压下去。借贷给农民只能偷偷的进行。

“李县令,你派人统计一下有意愿借贷的人,没抵押物也没关系。可以三、五户联名借贷购买一条船。不过丑话说在前面,要严格审核,不准强制借贷。银行的人会派人监督,要是……”

“臣以脑袋担保,绝不会出现差错。”星子县的县令立即下了军令状。

“水师也会在此地休整一段时间,所以臣也会监督。毕竟这是南海舰队牺牲一部分利益给予帮助我们的百姓。”粮草官也说道。

朱慈烺改革时,每支军队的粮草官都是文官,隶属都察院兵科,他有权直接上疏皇帝和内阁。这也是制衡带兵将领的一种手段。

此事处理完毕,沈廷扬躬身道:“陛下,俘虏和归顺的士卒如何处理?”鄱阳湖水战过后,他就任军机处海军大臣。

他问这句话是想请求皇帝将归顺的士兵直接补充到南海舰队中。按照规矩,由军机处根据各部队提供的兵员缺额来计划招兵的兵种与数目,然后提交给兵部,经审核后再提交给皇帝。

皇帝批复后,兵部开始招兵并负责训练,完毕后再派往部队。兵部的训练就是洗脑,让士兵忠于朝廷而不是所谓的主将。一些职业兵种,他们也缺少专门的将军来训练。

沈廷扬想让朱慈烺直接下令给南海舰队补充损失,这样就能简化程序。

朱慈烺想了想,说道:“归顺的士兵直接补充进去,俘虏让安全部去甄别,建奴直接派往工部的矿山挖矿。汉人派往南昌交给江西巡抚去修吉安到南昌的路。”

如果简单杀了,肯定有人跳出来说杀俘不祥,挖矿肯定没人反对。以现在的条件来看,那些建奴绝对活不过三年,最短的有可能在梅雨季节一次意外塌方就挂了。工部的人也肯定派这些俘虏去最危险的地方,毕竟要是雇佣的人去挖,他们要赔一大笔钱。

沈廷扬对这个方案有些失望,俘虏中有很多很好的水手也有经验丰富的底层军官,稍微一训练就能成军。

朱慈烺知道沈廷扬的意思,就解释道:“这群俘虏都是叛乱的士兵。他们的家人都在北方,对大明的忠诚度可想而知。你浪费那时间去训练他们还不如调广州正在训练的士兵。再说这群人早就混成了兵油子,万一战斗的时候像昨晚归顺的士兵那样,你哭都没地方哭。再说南海舰队现在也没有那么多船供他们使用,总不能用渔船吧?”

沈廷扬拱手退了回去,他认可了朱慈烺的理由。现在长江上清军的水师力量几乎都被消灭了,南海舰队不着急立即补充全兵员。

“接下来的事情,有劳沈卿处理一下再回长沙,特别是失踪的士卒,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还有建立靖国陵的事情也要麻烦你了。朕要返回前线了。”朱慈烺说道。

所有人一愣,沈廷扬又出列道:“这是臣份内之事。不过陛下不回长沙吗?”

朱慈烺摇摇头道:“临走之前就预料到这种事情了,我想淑宫也会谅解的。那边一切有首辅在,我很放心。安庆是战略重地,不在前线,我不太放心。”

实际上朱慈烺也不放心沈廷扬与施琅,他才赶过来盯着的。但他不能打击两人的信心才借口说回长沙路过才过来看一眼的。

沈廷扬和施琅都很有才华,但两个人的经验实在太少了。万一这两个人折在这里,朱慈烺都没地方哭去。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啊。

特别是沈廷扬,他不但对运输研究的深刻,还是搞经济的一把好手,要不是不想让郑芝龙来当海军大臣,朱慈烺都想调他当商务部尚书或直接成立个交通运输部了。

昨晚以渔船翻过来骗士卒是大鼋以及虚张声势的计策都是朱慈烺想出来的。当然灵感是沈廷扬提供的,朱慈烺并不知道朱元璋在鄱阳湖的故事。

中午的时候,朱慈烺特意去伤兵营慰问,第一个是施琅,这家伙昨日受了不轻的伤。

在叫出几位贱民出身受伤士卒的名字又亲口说出抚恤方案后,朱慈烺的威望在南海舰队达到顶点。

甚至昨日在战场上私自撤退的将领都带着属下前来请罪,朱慈烺训斥几句后就表示原谅并叫来军法官现场打军棍作为惩罚。

其实,朱慈烺早就预料到有人会在战场上逃跑,因为南海舰队的前身是两广水师。大明军队是什么样子,朱慈烺心中有数。

不出所料逃跑的几乎都是原水师的人。新招的士卒,特别是那些贱民几乎没有畏死逃跑的,悍不畏死的也是他们。

慰问完伤兵营后,朱慈烺也没漏过归顺的原左良玉部,等刷足了好感后又去了俘虏营。

之所以去俘虏营也是安他们的心。去矿山的建奴,朱慈烺才不会管他们的死活。安抚俘虏是为了让安全部的人好套情报,也能帮江西巡抚杨延麟降低俘虏去修路的抵抗心理。

帮属下降低工作难度也是皇帝要做的工作。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呢。

等刷足了所有人的好感,朱慈烺才启程前往黄梅前线。黄梅县就在九江的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