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鏖群芳 二
作者:十年烟云      更新:2020-04-09 18:52      字数:3195

汩汩海天河自北向南流进城区,穿城而过,将海天城一分为二。自北而南,三座古老的石桥将东西城区连接成一个整体,分别是五孔桥、南桥和腾龙桥。

各桥之间,大约相距两三公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固定了城区的南北直径,也制肘着县城向外扩张的格局。

南桥,毫无疑问,一直处于城市的中心位置,周边热闹繁华,即便到21世纪初,仍是海天市城区的重要政商门户。

海天河西岸,新兴的林城大道两旁,一座座小高层洋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很快,便吸引来第一拨奋不顾身地购买商品房的人们。

有需求就有市场。

很多黑开发商嗅到这一敏感的讯号,前仆后继,在腾龙桥界旁北转而上,用钢筋混凝土扩展着这个古老城市的疆域。当然,在众多因循守旧的人眼里,他们囿于见识,不肯接受新事物的洗礼,总认为东城区的末梢永远都是不毛之地,很难成为城区的一部分。他们就像进行垂死前的挣扎一样,喝道:

“嘿!我们才是真正的老海天人,真正的城里人,哪像你们这群新来的乡巴佬!”

自我陶醉地操着所谓的“海天”口音,浑然不觉过去的荣耀已经成为历史,同他们低矮破旧、阴暗潮湿的房屋一样被埋进高楼大厦的暗角。一句话,他们当中留下的一部分人,既刁钻,又显得像是到了末路,做起小买卖或是包租公包租婆的营生。

南桥东边不远,人民剧场斑驳的外墙显得古老而沧桑。左边,是一条幽暗的窄巷。巷道尽头,推开一扇类似学校的拱形铁柱门,豁然开朗,是一个较为正式的住宅小区。

小区依山而建,左、中、右各是八层高的步梯洋房,与中间的一排呈凹形摆放。中间,花池零星分布,不时交错着齐刷刷的一排排万年青。总之,这不甚拔萃也不甚宽敞的小区,一直伴随秦雪缦度过从孩童到青春的短暂时光。十三岁之后,先是在隔壁的第三中学念完初中,接着考到林城大道中段的第二中学。

大学在城东郊区,全名“海天市教师高等专科学校”,简称“师专”,学制三年,是海天地区学历最高的学府。周围房屋破落,大多是以租房和种地卖菜为生的市井。没到马川之前,这是秦雪缦第一次感知到的关于乡村的荒凉印象;但到马川之后,她充分认识到什么叫“荒无人烟”,才发觉这里其实应该叫“城乡结合部”才更准确一些。

专科三年,只记得数个寒暑,无数个来回,一眨眼,便到了毕业季。

90年代,中专最火的时候,他们已经转移阵地,目标是考进“211”大学。到90年代末期,中专几乎走到末路,同它们苟延残喘的,还有一小部分来自农村的穷学生。

当时的地区专科学校不但不景气,入学率甚至一度走下坡路。海天地区的学生,想当老师有两条道路可选:一是走捷径,直接初中升师范,但中考成绩一定得拔尖,与全区最好的海天一中当年的录取分数线基本持平;二是念完高中,再考进师专。前者省去高中三年学制,毕业后包分配,确实省事;后者却是迫不得已,高中三年,或者再补习一、两年,实在考不出去,只好选择去里面混三年,出来当个老师了事。

师专效益不好,各种专业老师也是稀缺,于是,便有师范学校的老师出去兼职的情况。然后,兼职教师们那句颇带歧视意味的经典名言就流出来了:

“你们师范生都是初中班级里的精英,而师专里的学生却是补习班里的渣滓!”

文人们的情感流露得确实比较感性,对师专的学生的刺激可想而知。但或许是他们太会揣测,因为,补习班里的高中生们经过高考的几番蹂躏,已经麻木,可以充耳不闻。但这偏激的话说给师范生听也不一定会讨好,因为啊,“精英”,曾经的“精英”们,也不过沦为山乡里的穷教书匠的命运!

所以,不必在意,流言听听就好,较真你就真的输了!敌人有时候可以转化为盟友,朋友有时冷不防便变为敌人。我们的可爱的“精英”或是“渣滓”们,还不是一样在广大无声无息的乡土世界里相互融合,相依为命?

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本地自产自销的教师产业链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步伐。为改善山乡基础教育的薄弱处境,其一是大兴土木,新建学校,触角延伸到更加偏远和贫困的山区;其二,便是响应“小学教师大专化”、“初中教师本科化”的号召,大举招兵买马,不限专业,广撒罗网,进行了第一次轰轰烈烈的招考特岗教师考试。

是年,另三所师范学校和师专的毕业生,与众多省内的其他院校师范专业或非师范类专业的毕业生,组成6000多人的考生队伍,一同涌进狭窄的海天市,激烈角逐1500个特岗教师岗位。

其浩浩荡荡的声势,堪比几年之后兴起的公考大军,头一次震颤着这个封闭都市入住危机的敏感神经。一夜间,好的酒店、宾馆旅客爆满,考试前一天到达的,早点到的还能住旅社,晚到的就只能住酒店大厅或睡网吧里面了!

这一届毕业的师专生,做梦也想不到“考试分工”这一天竟然来得这么早!

客观上说,这些外来者不但是和他们抢饭碗,而且还动摇了一直以来他们始终较师范生稍胜一筹的优越地位――毕业后,直接留任乡镇上的中学。如果找点关系,更能留在郊区的某个中学。

现在,大专生参加考试不但会落榜,而且还是去教小学生,确实有点“大材小用”的嫌疑。据上面的规划,将来还要推行“小学教师本科化”,严峻的就业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选岗是按分数从高到低排队选择,先是城区,继而郊区,然后到离城区较近的乡镇,最后才是辖区内其他乡镇。考试成绩排名靠后的,只能去那些偏远落后的山区,选在哪都无所谓啦,反正都一个样。

因此,有人由于考不到好乡镇和选不到好岗位,愤然离去,远走他乡;也有人放弃选岗,准备来年再战,考场上技压群雄,选在城区。当然,没有考上的,有人愤然出行,不再介入教师行业;也有人黯然销魂,打算来年再战,但求获得方寸之地暂且容身;或者,变得迷茫,不知何去何从――

秦雪缦,便是这迷茫之中的一个。

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父母近二十年的辛苦培育,到头来竟然落到一场空的境地!她怎能不迷茫?

考不到工作,父母黯然神伤不说,她拿什么养活自己!这要是放到过去,兴许自己早已结婚生子,可现在,居然还要父母来养活自己,她实在是愧对父母!

多等一年,便是多一年的煎熬,还不一定能够考上!

自己究竟是怎么了?居然连个特岗教师都考不上?不行,不能坐以待毙,得想个法子先挣点钱养活自己再说。于是,她拨通了邻居兼闺密吴仪的电话,倒出心中的苦水。

吴仪听完,哈哈大笑一阵,劈头盖脸道:

“我的亲姐姐,幸好你没考上!我早就告诉过你,当个穷酸老师能有什么出路?你好歹也算城里人,怎么能去穷山沟里埋没自己?你穷疯了吧你!赶紧的,来省城,先在我这儿住着,我真庆幸你没跳进那个火坑!”

秦雪缦幽幽道:

“我是想跳,可人家不准!再说,我不能一直指望你罩着,来省城我能干嘛呀?”

“唉呀!你就别磨叽了,小姐姐!现在这年代,只要人勤快,做什么都能活人,你呀就是太封闭,管那么多干嘛?先出来再说。总之,干啥都比你去那穷山沟里教书强!”

“可是……”秦雪缦嗫嚅着。

“别可是了,我的老姐!现在是中午,你买十二点半的车票,我下班刚好可以来接你!”

秦雪缦挂断电话,心中无比惆怅:再过几天,新教师们都要走上工作岗位了,而自己却无所事事,成为一个多余的人……

“也罢!”她转念一想,“反正这里看着也是生气,不如先去省城转转,散散心后再作打算!”

主意敲定,老秦便爽快地给她2000块钱作为路费,并坦然道:

“路上小心!到了给我和你妈报个平安!另外,你要是钱不够花,随时知会我一声,嘿嘿嘿,我的傻闺女,不要在外面吃了苦头都不告诉我们一声。”

不知怎的,秦雪缦的眼眶有些湿润。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无论你长到多大,在他们眼里,可能永远都只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子。分别总有些不舍,但终归要迈出这一步,所以,赶紧成熟和壮大起来吧!等到他们变老,才能变成保护他们的强大羽翼!

去吧!孩子,去省城的大熔炉里锻炼,前面,将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