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回 此人不死,卧龙不出
作者:当年星空      更新:2020-04-07 04:01      字数:2377

上一回介绍了两个绝世猛男,一个被曹操称为三国时代的周亚夫,另一个被曹操封为“虎侯”,终日侍奉在曹操的左右。

说完了两个武将,这一回咱们来介绍两位谋士。

要说这两位,那绝对是智力爆棚的顶级谋臣,这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荀彧推荐的。

曹操有一个叫戏志才的谋臣不幸去世了,曹操很伤心。

戏志才这个人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朋友都没听说过,《三国志》上也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他的名字,没有详细介绍这个人的履历。所以说,除了专门研究三国的学者朋友,相信没人知道这个人。

不过通过戏志才死后曹操“嚎啕大哭”的反应来看,这个叫戏志才的人肯定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谋臣。

顺便提一句,这个叫戏志才的人也是荀彧推荐的。

戏志才死后,曹操写信给荀彧说:“我说文若啊,小戏走了,我又失去了一位优秀的人才,你在给我推荐几个人来弥补小戏的空缺吧。”

荀彧眼球一转,回信道:“在下的侄子荀攸就很不错。”

曹操一听荀彧推荐自己的侄子,心里立马就不高兴了,他心里想道:“我让他推荐人才,他却给我推荐他的侄子,这不是任人唯亲吗?荀彧啊,这可不是你的一贯作风啊……”

不过既然荀彧开口了,曹操也不好意思直呼不用,于是便把荀攸叫了过来只打算做做样子。

二人攀谈了几句,结果令曹操大惊!

二人分别后,曹操对荀彧和钟繇说:“公达真不是平常人啊!能够和他一同商议天下大事,何愁天下不定!”从此以后,荀攸便成为了曹操的军师。

在顺便提一句,钟繇、陈群等人也是荀彧推荐的,荀彧人才库里储备的货物可真是不少啊!

曹操能够平定北方,荀彧绝对是第一功臣!!

荀攸,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

荀攸十三岁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昙(tan,二声)去世。

荀昙手下有一个叫张权的官吏,他听说荀昙去世了,便主动找来要求为荀昙守墓。

荀攸盯着张权的脸对叔父荀衢(qu,二声)说:“这家伙的神色慌慌张张的,肯定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您有时间试探一下他吧……”

荀衢听荀攸这么一说,也发觉了张权这人的神情有点不正常。

这天晚上,张权用大腿夹着被,正在呼呼的睡大觉,一彪人马忽然冲进了他的卧室,把他从暖和的被窝里拽了出来。

张权缩着身子眯着眼惊恐的说道:“你……你们是谁……!?想要干什么!?”

这时候,荀衢进来了。

他连哄带骗,连惊带吓的,竟然真问出了点东西。

原来,张权因为杀了人逃亡在外无处可躲,正巧荀昙这时候去世了,所以张权想以守墓人的身份隐藏自己,没想到竟被一个小孩给识破了。

从此以后,人们对少年的荀攸另眼相看。

《三国演义》里有一回目叫“孟德献刀”,讲的是由于董卓无道,所以正义的曹操想要暗杀他,结果没有成功,自己却成了朝廷通缉的重犯,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抓了起来,幸亏有陈宫救了他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故事挺精彩,但这些都是杜撰的,反倒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荀攸想要暗杀董卓的事儿是真的。

董卓迁都长安以后,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人商议说:“董卓无道,天下人都想杀了他。虽然他执掌了朝政大权,又聚集了不少精兵,但他只不过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勇夫而已。我觉得我们应该找机会杀掉他以谢百姓,然后在借皇帝的诏令来号令天下,这是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霸王之举啊!”

也许是由于董卓的耳目众多,也许是由于荀攸等人的刺杀计划不够周密,结果刺杀计划泄露了,荀攸被董卓抓了起来。

与荀攸一同被抓的还有一个叫何颙的人,他知道董卓这家伙的报复手段十分狠毒,所以惊恐忧虑的他选择了自杀。

反观荀攸……

“牢头,给本大爷在来两碗大米饭!”

“牢头,本大人渴了!给本大爷拿好酒来!”

“牢头,菜凉了,去给本大爷热热!”

……

也许知道自己命不久矣,荀攸不但不害怕,反倒更加豁达了,史书记载:“攸饮食自若”。

爱笑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

公元192年,董卓嗝儿屁,荀攸被朝廷放了出来。

既然都是反董之人,那八成就是同志。

朝廷本来想任命荀攸继续做官的,但被荀攸拒绝了。

后来,荀攸听说蜀地地势险峻,城墙坚固,人民的生活非常殷实,所以想过几天太平日子的他请求担任蜀郡太守。然而由于道路不同,他只能暂时栖居于荆州,等待着入蜀的机会。

后来就有了荀彧推荐他来曹操这里做官的故事了。

说完了荀攸,该说荀彧给曹操推荐的下一个猛人了。

荀攸已经够厉害的了,可是跟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人一比,那真是繁星比皓月,驽马对麒麟了。

究竟是谁能让牛逼哄哄的荀攸甘愿当个垫场的?

此人算无遗策,为曹操屡献奇谋,在三国历史中大放异彩!

曹操曾想以后事相托于他,无奈此人英年早逝,曹操甚至说出了“吾丧此人,乃天丧我也!”的话。

曹操赤壁大败后,更是失声痛哭道:“若有此人,吾安有此败?”

后世更是有人给予他了极高的评价,“此人不死,卧龙不出!”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如果还活着,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出山的。这话虽说有点牵强,甚至扯淡,但足见他在后世人心目中的伟大形象。

他就是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郭嘉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太有名气,倒不是因为那时的他太年轻没有谋略,反之是他太聪明了。

郭嘉见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知道天下将乱,所以在他二十岁的时候便隐居了起来,而且只秘密结交英杰,不与寻常百姓交往,所以知道他的人并不多。

在郭嘉二十一岁那年,他觉得是该出去历练一下的时候了。

遍观天下,就属身为四世三公的袁绍威望最高、而且最有实力,能成大事,所以许多人都投奔了他。

而年轻的郭嘉也选择了袁绍作为自己的第一任主公。

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