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回 叛逆的老小子 下
作者:当年星空      更新:2020-04-07 03:59      字数:2873

虽说陶谦这老小子叛逆了点儿,奇葩了点儿,但既然能让皇甫嵩和张温看上,说明他肯定是有两把牙刷的。

这不,证明自己的机会来了!

公元188年10月,青州和徐州的黄巾军卷土重来,四处攻打郡县。

朝廷册封陶谦为徐州刺史,镇压黄巾军。

刺史可是一把手啊!掌管着整个州的军政大权。这是陶谦第一次当州老大,也是生涯第一次作为主帅出征。

陶谦一到徐州就任用臧霸和孙观等人为将,一战便灭了徐州的黄巾军。其余的黄巾军见势不妙,撒腿就往北跑了。

这些往北跑的黄巾军见徐州的陶谦不好欺负,就更不长眼的往北欺负公孙瓒和曹操去了。

这也就有了我们之前说过的公孙瓒破黄巾军于东光,曹操打败兖州的黄巾军并收编为青州军的故事了。

陶谦立了大功,徐州刺史的位置算是坐稳了。

为了感谢臧霸和孙观的帮助,陶谦册封他们为骑都尉,并让他们负责看守最关键的徐州北边的门户。

哪里有战乱,哪里就有灾荒。

大战过后的徐州百业凋零,广大百姓饥寒交迫,痛苦不堪。

公元189年,陶谦上表陈登为典农校尉,在徐州境内实行屯田。

说起来这个陈登也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陈登,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

陈登博览群书,学识渊博,为人虽说大大咧咧,遇事却很冷静沉着,而且智谋过人。

不仅如此,他从小就有扶世济民的伟大理想。

他被陶谦上表为典农校尉的时候只有二十五岁。

当时的陈登是东阳(治今江苏省金湖县西)县长。

陈登虽然年轻,但他能够体察民情,抚弱育孤,深得百姓敬重。

也正因为如此,陶谦才觉得陈登这个人不错,定能帮助自己发展好徐州的经济。

陈登上任典农校尉以后,他亲自考察徐州的土壤状况,开发水利,发展农田灌溉等情况,使汉末遭破坏的徐州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百姓们安居乐业,秔稻丰积。

在陶谦和陈登的治理下,徐州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收获“粳稻丰积”。

另外,《三国演义》将陶谦塑造成了一个朴实善良的长者,估计跟他下面的政策有关。

陶谦非常支持佛教。

一说到东汉末年的佛教,有一个人肯定是不能不提的,他就是笮融。

笮融这个人非常有意思,我先给大家讲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当时陶谦让笮融督管广陵、下邳、彭城的运粮问题,没想到他居然侵吞了一大批粮食。

一般人贪污都是为了住豪宅、吃豪餐、ktv、洗脚按摩、泡妞一条龙服务的。

这家伙贪污却非常的与众不同,因为他是为了建寺庙。

他建的这个寺庙名为浮屠寺。

史书记载:“浮屠寺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又以信佛免役作号召,招致人户五千余”。

“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者且万人”。

好雄伟的一座寺庙!

笮融闹的动静这么大,陶谦肯定是知道的,却不追究,可见陶谦对这件事是默许了,笮融才敢这么干的。

笮融对佛如此虔诚,肯定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吧?

如果您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错出银河系了。

笮融这个人,骨子里其实是一个非常残暴卑鄙之人。

他跟吕布一样,不仅贪钱,还利用主公对自己的信任,接二连三的背信弃义,杀害自己的几任主公。

所以有人评价说,“北吕布南笮融”。

不仅如此,他荼毒百姓,敛财无度,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后来他兵败被杀,确实是死有余辜。

即便如此,笮融虽然在历史书上臭名昭著,却在佛教历史上永远留下了他的光辉业绩!

(呸!佛教让你杀人越货来着?佛教有叫你贪污受贿来着?佛教叫你无恶不作来着?)

笮融这一页就翻过去了,咱们接着说陶谦。

正因为陶谦大行屯田,推广佛教,再加上这几年徐州太平无事,所以“百姓殷盛,谷米封赡,流民多归之”。

最近这些年由于董卓、李傕郭汜之乱以及各路诸侯之间不断争夺地盘,再加上黄巾“余孽”四处叛乱,致使全国各地都是战火连绵,百姓不得安生。

除了徐州。

咱们上一回和本回开篇的时候都提到了陶谦这老家伙非常的奇葩。

上一回讲到的陶谦跟张温怄气是私事,而这一回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老家伙的奇葩公事。

董卓乱政的时候,全国各地的诸侯组成了十八路联军共同讨伐董卓,讨的那叫一个热闹(虽说都是自己人讨自己人)!

而陶谦这时候在干什么呢?

答:守着徐州的一亩三分地搞经济建设。

你们爱咋闹腾咋闹腾,老陶我可不跟你们瞎掺和,我还得老婆孩子热炕头呢。

对于当时的形式来说,不加入联军其实确实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

然而陶谦的奇葩事儿开始了...

十八路诸侯联军不到一年时间就解体了,各路诸侯各自为战,互相拆台,攻打着对方的地盘。

按常理来说,趁着徐州无战事,老陶更应该大力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的乱世中立于不败之地。

可是这老小子又开始没事找事了......

大家还记得名将朱儁吧?没错,就是当年讨伐黄巾军的那个。

朱儁见十八路诸侯各个都这么不靠谱,于是决定自己起兵伐董。

可是打仗是需要士兵的。

朝廷的军队被董卓所控制,仅凭朱儁手底下的这几个人,还不够董卓大军塞牙缝的。

于是他向各路诸侯借兵。

这都啥年代了?谁还鸟你跟董卓究竟怎样,我们自己手底下的兵还不够用呢,怎么可能给你?

不光这些个诸侯,相信各位读者大大也一定会这么想吧。

陶谦不......

他大手一挥:“给你三千兵拿着玩切吧!”

虽说这三千兵对朱儁来说只不过是杯水车薪,但我相信朱儁在接收陶谦这三千兵的时候肯定是热泪盈眶的。

董卓被杀以后,李傕和郭汜控制了皇帝。

听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干掉了,十八路诸侯一点反应也没有。

“董卓死不死跟我们有啥鸟关系?李傕郭汜控制朝廷、挟持皇帝跟我们又有啥鸟关系?”十八路诸侯齐道。

这时候,陶谦的“爱国主义”思想又冒出来了......

他认为朱儁是名臣,又是名将,肯定可以成大事。

于是陶谦联合一帮子“忠臣”举荐朱儁为太师,共同讨伐李傕郭汜,奉迎天子,而且发展的规模还不小。

后来呢?

各位读者大大还记得本书第一卷,标题为“千古名将皇甫朱”那一回提到的朱儁的结局吗?

李郭朝廷听说又有人组成联军讨伐自己来了,赶紧商量对策。

那个三国第一聪明人贾诩又给李傕出主意了。

贾诩让李傕以皇帝的名义召朱儁进宫,并且许以高官厚禄,这样朱儁就闹腾不起来了。

这一听就是个陷阱,所以朱儁的手下都劝朱儁不要去。

可是“自负”的朱儁却说:“李傕郭汜都是过门槛儿还卡裆的小儿,樊稠也只是个过门槛故意找卡裆的粗人,都不足为虑!我进宫以后正好可以作为你们的内应,找机会杀了他们。”

朱儁不听众人之劝执意进宫。

结果事与愿违,机会一直都没有来...

后来李郭二人相争,朱儁被郭汜所劫持,刚烈的他当日就被气死了。

朱儁的死跟陶谦还扯上关系了。

该讨董的时候休养生息,该休养生息的时候讨董讨李郭。

老陶,你穿的鞋是不是美特斯邦威的?

“美特斯邦威,不走寻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