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我只让梨,不让北海
作者:当年星空      更新:2020-04-07 03:59      字数:3339

为了袁术这样的昏主而死,孙坚的死固然让人惋惜,但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孙坚死后,他的大儿子孙策自然而然的承袭了父亲的遗志,但势单力薄的他还是只能暂时依附袁术以观时变。

关于孙坚的遗体去留,《三国演义》上说是黄盖斩了正在回军的黄祖夺回去的。而前两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新三国》更是演的离谱,居然是被自己九岁的儿子孙权找刘表说回去的!

孙权虽说是咱们以后的主人公,也没必要这么捧他吧。

不过,这一段剧情真的也很好看,还有点感人(给《新三国》打个广告,本人认为拍摄的挺好的,我还是很喜欢看的)。

正史上介绍,孙坚的遗体是被一个叫桓阶的人要回的,他以前受过孙坚的恩情,孙坚被杀时他正好在荆州。为了报恩,他冒着生命危险亲身前往刘表处要回了孙坚的遗体。

按理说孙坚是刘表的死敌,他的遗体落在刘表手里肯定没有好下场。但刘表毕竟是刘表,是一介文人,既然属于文人性质的人物,肯定是温文尔雅,而不会有那些大老粗的臭脾气的。为了不和孙家再次结怨,他把孙坚的遗体客客气气的归还给了孙家。

未来的吴国势力我们暂时先介绍到这里了,咱们先让孙策他们在袁术那里抚平一下失去父亲的悲伤,等下一次在介绍孙家的时候,他们早已经化悲痛为力量,威震江东了!

本卷中,现在的以及未来的牛逼势力都已经相继登场,我们依次说了董卓、曹操、袁绍、刘备、袁术还有孙坚,只可惜孙坚按照历史剧本,被我不小心说死了....

接下来的几回,我们介绍两个猛人,就姑且当作饭后甜点吧。基本上都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不介绍一下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最关键的是,这两个猛人都跟我们未来的主人公刘备有关系......

这两个猛人究竟是谁呢?卖个关子,先讲故事,然后把他们两个慢慢的勾引出来。

既然说这两个人都跟刘备有关,那我们就先拿刘备开刀......不是开刀,笔误了,是开讲。

这时候的刘备已经是青州的平原相了。

这天,他正在自己的办公室办公,忽然有人报告说北海相孔融派使者求见自己。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是孔子的第十九世孙。

孔融从小就勤奋好学,是大家耳熟能闻的“让梨”故事主角。

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也是一位牛逼哄哄的人物。

刘备听说天下闻名的孔文举派使者前来,很奇怪。他心想道:“我与孔融并无深交,他来找我作甚?”

孔融的使者风尘仆仆的来到刘备面前。

刘备打量着眼前的这位使者......

此人身长七尺七寸,人不仅帅,竟也和自己的二弟关羽一样,留有一嘴漂亮的胡子!

刘备对此人顿生好感。

“我与你家主公并无交往,何事找我?”刘备问道。

使者喘口气,回答道:“首先我要澄清一下,孔北海并非我主!”

刘备一听这回答,竟有点丈二和尚了。

使者不慌不忙的解释道:“我本是东莱人,与孔北海没有任何亲戚关系,也不是乡党之友,只是因为当初孔北海照顾家母,所以暂时投其账下来报恩的。方今黄巾军的首领管亥包围了北海,北海孤力无援,危在旦夕。早就听说刘使君有仁义之名,更能救人于危难之中,因此孔北海盼望使君您能够前去救他。我冒着枪林弹雨,突出重围,真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把这件事告诉了使君您啊!”

难道北海那里也有黄巾军么?

听我细细道来。

黄巾军其实是广大农民自发组织的反抗朝廷的军队,所以全国各地处处有黄巾也不奇怪。

当青州的黄巾军正在为了夺取兖州而跟曹操干仗的时候,北海那嘎达却遗留下来了另一支黄巾军。这支军队倒不是不乐意随着大部队去打曹操,而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官方上司孔融是个绝对好欺负的愚主。

为什么这么说?

原来孔融仗着自己是孔圣人的后人,天天宣扬论语道德,想要用文化武器平定乱世。

文人就是文人,迂腐至极啊!

我们古人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

确实,《论语》这部书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一直都是神一样存在的书籍,是我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矩的绝对典范,就连皇帝见到孔子的画像都要拜上一拜。

可是,那是在太平盛世。如今这世道,不用说半部《论语》,十部《论语》也抵不上一块板砖来的实惠。

在乱世中,只有枪杆子里才出政权!带讲儿的!

我们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有心情听你讲“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等这些充实人们精神世界的句子?得!远方的朋友,你还是不要来了,因为我的地盘我做主!

文举兄也就是嘴皮子溜点儿,真要是真刀真枪的干起仗来哪里是这些黄巾军的对手?

惨败!

孔融与黄巾军交战数次,皆以失败告终,他被逼到了一个叫做都昌的地方。

孔融知道自己凶多吉少,大呼道:“想我孔融一世英名,做尽善事,没想到竟会死在黄巾贼的手中!”

要说孔融这个人,确实是好人,也是一名好的上司,他在任北海相的时候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在他的辖区内,就算只有一点微小的善行,他都会以礼对待。百姓没有后代的或者来到此处的四方游士不幸在自己的境内去世的,他也都会帮助安葬他们。所以世人都尊称他为“孔北海”。

“哎...要是我小时候没让梨就好了。如果没让梨,我就不会出名,不出名我就不会做官,不做官我就不会来到这里,不来到这里我就不会这么窝囊的丢掉性命...”估计这就是孔融现在的心情。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此时的孔融大义凛然,做出一副要与黄巾军玉石俱焚的样子,反正书里也没写孔融究竟怎么想的,自由发挥吧。

孔融双手背后踱着步子满世界的转圈......

突然,他猛的止住了脚步!!

孔融并非是因为走累了或者因为惊吓而导致心脏病、脑出血、脑梗等疾病爆发停下脚步的,而是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个人或许能帮他脱险。

谁呢?

没错,就是刘备!

这时候的刘备在世上已小有名气。他上任平原相后,对自己的百姓皆一视同仁,不用说富商,就算是乞丐有事相见,刘备也会好吃好喝的招待。

但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刘备即使这样,也有看他不顺眼甚至想杀掉他的,这就是本书第十五回说的,刘平雇刺客杀刘备,结果刺客被刘备感化,于是到处宣扬刘备仁德的小故事。

也就是从这件事开始,刘备的仁义之名传遍全国,而且大有越出国门,走向亚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趋势!

刘平花钱给刘备免费做了宣传,相信想刺杀刘备的刘平心里肯定是很“爽”的。

哎...都是老刘家的,人家刘备也没惹你,你刘平干嘛非要喊打喊杀的不能一起愉快的玩耍啊!

孔融选定了刘备,决定找他求援!

可是,问题又来了...

都昌被黄巾军围的水泄不通,谁能担当起这个敢死队员的身份呢?

必须要选择一位文武双全,最好长的在帅一点的人。

让我们有请即将要介绍的第一个猛人正式登场!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美须髯,胳膊很粗壮,善于射箭,弦不虚发,是个神射手。

他第一次引起人们的注意,竟是因为自己在愣头青的年龄做了一件非常大胆或者说是要命的事儿,这小子竟然把自己所在州的公文给砍碎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那时候的太史慈芳龄二八加五,时任东莱郡的奏曹史。这个奏曹史是一个官名,各位千万不要把这三个字理解成将一个姓曹的家伙揍出某些东西来的意思啊!

东莱郡与本州之间有些纠纷过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也说不上谁对谁错。

当时的结案判决一般都是以先让掌管刑赏的官员知道的最为有利。

好比说张三和李四打架,王二麻子当裁判。无论打架结果如何,谁先将自己的辩词交到王二麻子手里,最后的判决结果就对谁最有力。

州与郡闹矛盾,肯定得由中央政府来调停。

二麻子兄,除非你是中央政府的公务员,否则你就不要来凑热闹了。

这时候,本州早已派使者前往了当时的首都洛阳。

东莱郡太守听说了这件事,忙召太史慈前来,命其为使,尽量赶在本州使者的前面到达洛阳。

“太守如此信任属下,属下定当不惜一切代价来完成此次的任务,以报效太守的知遇之恩!”

太守很满意,后果很严重!

年仅二十一岁的太史慈正处在干劲儿十足的愣头青年龄。为了兑现自己对太守的承诺,在接下来的第二十五回,他差点也被我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