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莺莺传
作者:星辰zz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07

杨延之追出来,见左右无人,低声道:“几天前马政派回易官呼延庆和小校刘亮入坞,弘主事与我商量着先晾他们一会,看看反应。”

黄明晰点头道:“他们的来意我知道。”

杨延之摇头道:“我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先前各人根据护卫队与范匪的一战,总结出不少经验。发现我们现时最大的缺点是缺乏中远程攻击。近身肉搏我们不怕任何兵种,但是若遇到北方的骑射,只怕要遭殃。”

黄明晰知道自己的枪矛步兵阵是根据西班牙方阵而来,但是这个时代却偏偏没有火枪,自然是个大缺陷。

他曾经细细回忆过火枪的制作方法,但是始终不得法。只随手画了一份火枪和大炮的外形图和简单的原理图交给工匠,不过要作出来短时间是没希望的。

还是要将目光放到大宋的弩兵上。这个时候宋弩顶峰之作的神臂弩尚末流行,不过经过百年的发展,弓弩已经发展到很高的工艺水平。现时桃花坞的工匠已经可以模仿弓弩的所有部件,甚至比原本的更好更快,只除了弓弦。

这些弓弦都是大宋皇家工匠特制的,有着数百年的祖传秘方,桃花坞一时仿制不了。

而且不说弓弩,但是用弓弩的弓手。一个熟练的弓手至少要三五年时间的培养。北宋在河东河北有专门的弓箭社来组织民间训练,以此才保住禁军源源不断的兵源。

桃花坞保安队自然没这个条件。

杨延之道:“刀鱼巡检五千官兵,分为水军和弩手两个兵种,也就是说,刀鱼巡检有着两千五的弓弩手。岛主,如果你要北上,必须要设法拿下数百人为臂助。”

黄明晰听得目光连闪,大为意动。可是忽悠像护卫队这些泥腿子还是容易的,但是大宋禁军的待遇是历代最好的,普通的官兵都能得个社会中层的收入。黄明晰可提供不出吸引他们的诱饵。

他迟疑地道:“这个有点困难。且让我细细想想!”

杨延之提醒道:“实在不行。岛主有联金密使地名头。也有便宜行事之权。不过后患太重。总之。此事地关键还在于马政。”得罪了马政。即是关闭了后路。却不可小觑地。

黄明晰脑海马上现出那个神情严肃言辞犀利地老头。无语地点头。

正是热夏时节。草木竞长。在山谷小道走过。一棵棵地参天巨树不屈地指向苍天。撑起自己地小天地。

说来一年已经过去了。黄明晰有时迷糊。自己是走向未来。还是走向过去?

在那个高节奏地时空。有个女孩喜欢将每个季节编号留影。春夏交替。秋去冬来。她总会怀念地说:每个季节都是独一无二地。

黄明晰会回道:冬天过去,春天回来,接着夏秋,无非又一个轮回。

混乱中有规则,规则中有混乱,历史一天天的,坚定不移的迈着步伐。

山腰处不时见到一座座古老坟墓。大谢岛其实曾经很繁荣,从桃花坞一路走来,见到不少土坯残壁,据说是唐时的佛庙道观,可是唐末战乱,大宋又不争气而不得不闭港,此地一时的繁华如花凋谢,到了今日早做了土,再到八百年的后世却如春梦了无痕迹。

有怪虫在废墟中鸣叫,黄明晰闻着历史的气息,有时好似能触摸到狂奔的马蹄声,凄厉的嘶叫声,金戈交击的怒喝声。

谁敢阻挡历史滚滚的大车轮?

北上辽东。蚍蜉撼大树,是无知还是不自量?

怪鸟凄啼,自头上浓密的树叶中,有丝丝阳光注下,黄明晰无意识地伸手去接,可惜只是一手空而已。

他怅然若失地呆呆站立。

弘莺莺树干上,轻摇团扇,观赏山中景色,但脸色却没那么悠闲。她的小婢缩在身后,卖劲扇风。

弘莺莺道:“你一言不发的,还要愣到什么时候?”

黄明晰说:“唉,弘姐。你很破坏气氛啊。我好不容易才忧郁一下的说!”

弘莺莺回道:“忧郁?是你们海外汉人常患的‘歪歪症’么?”

黄明晰几乎绝倒,道:“没错!”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弘莺莺轻轻哼唱了一小段曲,突然调笑道:“高千里作为唐时大将,心有所感之下,仍能作出别致小诗。岛主不如也来一首诗词寄托情感。”

“锦绣文章,小技怡情,沉迷则志怠。”黄明晰摇头,说:“自唐以来,诗词精美,缠绵凄恻,众人逐之捧之太过,追求的不是个中志向,而是文辞音律。于民生教化,一无是处,我不愿作诗赋词久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弘莺莺低低吟道,“民生教化!你们男人总是豪情壮志的啊!”

她忽然嫣然一笑,道:“在你面前正好有一个可怜女子,你来教化教化看看!”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黄明晰昂起胸膛,道:“诗词律文是阳春白雪,白话文则是下里巴人。自古以来,诗书都是为王公贵族文人骚客而作,而我的文章直白,赋予的道理易懂,都只为平民百姓而作,若执于文辞音律,反易失去教化之原意。”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中国上古的文化,不像西方的文化把宗教放在那么重要的地位,上古文化注重于诗的文学境界,有宗教的情感,也具有哲学的情操,同时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因此,孔子要求弟子们讲学问修养必须要读诗。

儒家兴盛以来,文学昌盛是其主要特征,后世之人说到中华文化,必定提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说到古代名人,诗词大家必定占了大半。

黄明晰为古人的成就骄傲,但是同时觉得过于推崇形式,反而失去孔子之本义。唐宋以来,韩愈柳宗元等提倡古文运动,希望在文章上面,回复到先秦两汉质朴自由的散文,不受格式拘束,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这个是宋代儒学兴起的前兆。

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也坚持用策论取代诗词歌赋。可惜这一系列文学大师影响的层次都不够纵深,未能似西方文艺复兴带来的思想大解放。

“白话文有什么不好,通俗易懂,表达意境上亦未必输于诗词。”黄明晰吟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弘莺莺细细咀嚼,觉得文字显浅,音律参差,然而意境十分清新,不由叫好道:“即使粗识文字,也可体会个中诗意。正似李白《静夜思》,以粗浅文辞,表达莫测思绪,妙不可言。”

她念了两篇,恍然打开一个新天地,喜道:“我做的诗词只是普普通通,素来不敢轻易献丑。但是,若果是这样的白话诗,我以后倒能多做多写。”

“那好,”黄明晰笑道:“将来我像孔孟一样出名了,就将你的诗列作‘诗经’一样的地位。”

“当真?”弘莺莺两眼扑闪扑闪的好生诱人。

黄明晰肯定地道:“男子汉,大丈夫,当然一言九鼎!”

“到那个时,只怕也需几十年吧!”弘莺莺没质疑黄明晰的狂妄,好似当真了一般,设身处地地踌躇道,“我怕我等不了那么久!”

“弘姐年轻得紧,”黄明晰道:“我在加一把劲,定当让你像李清照那般出名。”

弘莺莺想了想,像个未经世事的小女孩一般笑了。

或许,此时,两人都没想过“一语成谶”这个成语吧。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两人既像情侣又似姐弟般说了好一阵。

弘莺莺突然问:“你以为我为什么极力反对你北上?”

黄明晰眨巴几下眼睛,道:“莫非以前有某个赶考的书生与你相遇,你见这厮好眉好貌,学识出众,有心结交。于是两人山盟海誓后,出钱让他上京。结果这厮考上了大官,却忘恩负义,另娶他人。从此,你就郁郁寡欢,再不能接受别人离开。”

弘莺莺听得嘻嘻地发笑,道:“很精彩,又是哪一则故事?改天说个我听。”

“嗯,就叫‘莺莺传’。”黄明晰道。

弘莺莺薄怒道:“好啊,你就会拿我调笑。”

黄明晰求饶道:“那么,请问你为什么极力反对我北上?”

“你一定在想,无非是些妇人心肠,害怕打打杀杀之类。”弘莺莺冷笑道:“没错,其实你刚才说得对,我就是看准了你一旦北上,就再也不愿回来了。”

首发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