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树根的命运
作者:文丝水      更新:2020-01-26 00:00      字数:2307

牛缺草解释:“主要原因是在教学毛主席《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这首词的时候,我把课文所附的柳亚子先生的原词《浣溪沙》也讲解了,也同样要求背诵的……

“这次期中考试默写毛主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一句一分,占了六分,而有不少同学默写了柳亚子先生的原词《浣溪沙》……

“还有,在分析毛主席‘一唱雄鸡天下白’时候,还介绍了李贺《致酒行》诗中‘雄鸡一声天下白’……”

二人释然,郭恒吉愤愤然。

在期中考试总结大会上,特别说了初一语文考试平均分情况后,郭恒吉强调说:“关于牛缺草的去留,我和啸天校长一直有争议,暑假走人,应该没有悬念了吧?

“在外面发了教学论文,不问家里的教学情况,有什么用啊?啸天校长?你可不要护短哟!”

杨啸天笑着,未置可否。

郭恒吉追问:“你还有什么看法,说两句好不好?反正我‘五十七八,最后挣扎’了,快退休了,我不计较得失。”说着就把话筒递给杨啸天。

杨啸天接过话筒,说:“考虑各方面因素,本来打算回避牛缺草问题的,既然郭校长叫我说两句,就说说吧……

“牛老师和和其他年轻老师一样,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不能放大他的长处、拉长他的短处,缩小它的优点、护着他的缺点……

“当然,相反,也不能放大他的优点、拉长他的缺点,我以前对他有误解,通过调查,我的误解消除了,多的是理解和谅解……

“就拿这次期中考试来说,他所教学的两个班级语文均分相对比较低,也还是有可以表扬的地方的。”

他分析了得低分的原因,表扬了拓展课堂教学的行为,接着特别强调说:“昨天晚上,我带着校办、教务处等同志,对全校各班级进行了民意测验,我还没来得及向校长室汇报,因为高中部的数据还没有出来……

“这里,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吧,郭玉媛郭老师教学的初一(5)班和初一(6)班语文平均分分别是九十点八分和九十二点二分……

“但是,初一(5)班学生认为她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四十九,初一(6)班学生认为她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四十七……

“薛祥生薛老师教学的初一(3)班和初一(4)班语文平均分分别是九十点六分和八十八点零分……

“但是,初一(3)班学生认为他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四十八,初一(4)班学生认为他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四十六……

“而牛缺草牛老师的呢,他教学的初一(1)班和初一(2)班语文平均分虽然分别是八十八点八分和八十七点九分……

“但是,初一(1)班学生认为他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九十五,初一(2)班学生认为他教学好的和比较好是百分之九十三啊!

“……牛老师的课堂是生动的,活泼的,有的老师的课死板的,窒息的,是‘悲不悲,喜不喜,板起面孔讲道理’,十来岁的孩子谁理会你!

“学生之间、家长之间,互有沟通,和我也有沟通,两相比较,生动的课堂因为有死板的课堂相比,生动的更生动,死板的更死板……”

坐在一个角落里的牛缺草心情激动,诗兴大发,在会议记录本上写道——

树根

木匠们

不仅判你为死刑

还把你

碎尸万段而火焚

根雕家

不仅数你如家珍

还给你

熠熠艺术之青春

下半学期教学中,牛缺草为了“求生存”,强化应试训练——

针对背诵默写的薄弱环节,每天早读课最后十分钟都请四位学生上黑板默写,其余学生在桌位上默写;

针对学生回答问题不全面的问题,牛缺草设计答题模式,强化训练;

针对学生写记叙文结构不完整的问题,要求学生背诵《一件珍贵的衬衫》等课文,并要求模仿“首先概括描述(让子弹快出枪膛)、接着详细生动描写(让子弹飞一会儿)、最后升华主题(让子弹击中靶子)”的整体结构模式……

到了1983年期末考试时候,牛缺草教学的班级平均分遥遥领先……

接着不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顺利教学了初二、初三课程。

1985年暑假担任县一中一把手的杨啸天,雄心勃勃,深入调查,召开“诸葛亮会”……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牛缺草提的建议是在学生中间成立文学社,请文学家来上课;

创办校报,说是“今日报纸,明日历史”。

不少老师认为在学生中间成立文学社是“劳‘生’伤财”……

创办校报是“劳‘师’伤财”……

但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杨啸天十分赞成。

1985年9月1日开学第一天的教职工会议上,就宣布创办校报,9月10日第一个教师节期间创刊。

9月2日就成立了杨啸天任总编辑,王功银、张岚烟、荣卫东、牛缺草分别为第一、二、三、四版编辑的校报编辑部。

王功银是校教务副主任,上下情况了解,上传下达便利,负责头版全校层面重大新闻采编和具体负责校报编辑工作,非他莫属。

张岚烟是王功银非常信任的上班时间的“教学女将”和下班以后的“蓝颜知己”抑或“红颜知己”,所以她自然而然进入编辑部并负责要与王功银“密切沟通”的第二版学部、年级、班级的新闻采编。

荣卫东、牛缺草两位老师教学论文发表得多,影响较大,编辑第三版教育教学论文,是最合适不过的不二人选,又由于牛缺草同时又发表文学作品,所以最后分工:

荣卫东负责第三版的教育教学论文,栏目名称是“红烛”;

牛缺草负责第四版的文学艺术,栏目名称是“百草园”。

杨啸天夸赞荣卫东的“红烛”、牛缺草的“百草园”两个栏目名字起得好,很有文学味。

红烛,火红的蜡烛,形象生动,象征意义非常清楚,一看就想起闻一多先生的第一部诗作《红烛》。

百草园呢,更贴切,很有校园特点,一看就想起鲁迅先生的发自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童趣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