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贾巧姐原型也是曹天佑
作者:古洞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72

巧姐在《红楼梦》中,是一个疑点颇多的人物。疑点一,她戏份并不多,被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很多人不明白作者用意何在。疑点二,她出场突然,约三岁时,适逢刘姥姥一进大观园,才由刘姥姥起名巧姐,这时巧姐已经三岁。而此前作者并未提及她的出生过程。疑点三,年龄有矛盾,按后四十回,巧姐年龄时长时缩,不过原著将凤姐两个女儿并为一个,按红楼纪年推算,她长得太慢,书中有时候仍旧沿用大姐儿名字。照周汝昌所列年表,到第一百十八回相亲,巧姐还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

巧姐的这些疑点,自然给考证她原型带来巨大困难,但仔细考究,又非常容易。首先,巧姐从开始出场到命运结局,似乎都与刘姥姥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解读巧姐,必须先解决刘姥姥系何人?她三次进大观园目的是什么?

我在解妙玉时,提到妙玉的那个成窑小盖钟,不是一个茶具,而是《红楼梦》原稿,因宝玉不明就里,糊里糊涂送给了刘姥姥,后来呢,,它由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卖给了古董商冷子兴,冷子兴又卖到了忠顺王爷府,后贾府事败,牵连到王夫人陪房周瑞的女婿冷子兴,追索此成窑盖钟来历,引出多少麻烦来。用刘心武先生的话说,它成了一个重要道具。

于是我认为:刘姥姥是作者曹寅在假死期间偶然结识的一个“有恩之人”,他写刘姥姥,并不只是以一个农村老太婆的幽默风趣,为大观园的少男少女逗乐解闷,作者写这个人物至少有三个目的,一是介绍《石头记》原稿下落,二是将巧姐托付给她,以保曹家香火一脉,是谓“托孤”。三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意思。曹寅将人和书两样宝贵之物,托付此人,可见刘姥姥其人不可等闲视之。且看书中刘姥姥一进大观园的一段话。

凤姐说:“…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甲戌侧批:凤姐云“不敢称呼”,周瑞家的云“那个姥姥”。凡三四句一气读下,方是凤姐声口。】按批语提示谐音连读即:【什么悲书?不敢曾胡诌,谁家的?云:这就是我才回(写)的,那热闹热闹啦。】

下面接着有三条批语,都谈到《石头记》一书,因即将被刘姥姥带走,作者叹息不断,流露出依依不舍之情。

甲戌侧批:穷亲戚来看是“好意思”,余又【谐余佑】自《石头记》中见了,叹叹!】

甲戌侧批:点“不待上门就该有照应”数语,此亦于《石头记》再见话头。】

甲戌侧批:也是《石头记》再见了,叹叹!】

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即将板儿带进来,作者是有用意的。“板儿”谐音“半儿”,算是曹寅未来的孙媳妇,她要亲眼看看未来的丈夫是何等模样,也就去顺便“相亲”了。曹寅父子遭圈禁后,曹天佑尚在襁褓中,曹寅最担心的是曹家绝后,而家中只有婆媳孤寡二人,说不定马氏将来改嫁,天佑就成孤儿了。所以曹寅对嫡孙曹天佑,就产生了一个换地寄养的想法,以保香火不灭。当然,托别人寄养得付养育费,但那时曹家被抄,已经倾家荡产,他只好以《石头记》书稿,作为孙子以后的生活来源,故不得不忍痛奉送给人。这只是分析,下面以书中文字为佐证,分别证实我的判断。

我在“甑应嘉即曹天佑”一节,已确认甑应嘉的原型是曹天佑,甑应嘉,字友忠,谐“佑宗”,乃曹天佑原型无疑。现在又说贾巧姐原型是曹天佑,是否自相矛盾呢?我说不矛盾。先看巧姐与曹?(即宝钗)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别看书中巧姐与薛宝钗之间,无一字明写二人存在父子关系的线索,但至少有四处暗示了这层关系。一是刘姥姥说那句“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话,就暗示了巧姐与宝钗存在血缘关系,因为宝钗生来就“从娘胎里带来一股热毒”,所以刘姥姥给她起名时才这样说。

二是四十一回一段文字:“与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这段话中,“柚子”即“佑子”,“佛手”即“笏叟”,点明了“巧姐就是曹天佑,曹天佑就是畸笏叟之子”这层关系。书中还有“蜡油冻佛手”一物,一般认为难解,其实指曹寅祖孙三人,即“佑、栋、笏叟”。作者担心读者迷糊,故特以上述文字将巧姐、板儿、畸笏叟、曹天佑四人关系复位。

三是巧姐得的病是水痘,水痘又名天花。“花”一般喻子息,这里又暗示了天佑。本来,曹?进京后被康熙改名为连生,我就认为“连生”二字,康熙是征求过曹寅意见的。当时父子二人“死”而得生,又逢天佑降生,如同时生三人,故名“连生”。恰当不过。四是“贾琏生巧姐”,本身就暗示“连生(生)巧姐”,又凤姐(胤?)共生子女十四人,而巧姐生于七月初七,二七正好十四,这只不过是作者为达到故事有本,而恰成巧合,告诉读者巧姐“巧”在哪里罢了。实际情形是:让天佑挂贾琏夫妇之名所生,既便于故事展开,又省笔墨,还可将曹天佑身世隐藏更深。毕竟是独苗香火,一旦泄露,曹家就绝代了。

更巧的是,曹天佑就生在七月。从曹?在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的代母陈情折中可知,其兄曹?去世后,其嫂马氏怀孕已及七月,该奏折中有“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恐长途劳顿,未得北上奔丧,将求倘幸而生男,则奴才之兄嗣有在矣。”等语,说不定,曹天佑真的生于七月七日,也未可知。若然则更巧。

这里仍然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红楼梦》是怎样将甑应嘉与巧姐的身世与结局统一的呢?虽真也可假,假亦可真,但在同样一人身上,若不统一,那我的结论依然站不住脚。按《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曹锡远一支十一人,被列为五代人,第五代中列有:曹?、曹?、曹颀、曹天佑。同样的十一个人,在《五庆堂谱》中被列为六代人,曹天佑被列为曹?之子。而《五庆堂谱》所记:“天佑:?子、官州同”。按周汝昌、冯其庸等前辈考证,《五庆堂谱》修于雍正九年,那时曹天佑才十五、六岁,似乎不可能授官。又曹寅当时仍在世,按理他一手写甑应嘉还京进陛,一手写巧姐嫁江南富户周家,似乎不合情理。解决这个问题,还须从《红楼梦》的成书过程说起。

要知道,曹寅的《石头记》,在康熙年间已经基本完成,在这段时间里,曹天佑尚未成年,但寄养天佑之事应当落实,所以他选择以王熙凤生巧姐,并安排他们父子重逢。到乾隆元年,天佑已经二十岁,短期授官是可能的。《五庆堂谱》的“官州同”当为此年或之后补记。这年曹寅命曹?补续后四十回,天佑的命运已发生改变,他看到乾隆对曹家的态度有所缓和,就具实写了甑应嘉授官一节,因以后荣衰情况难料,他只写到甑应嘉为贾母烧香为止,再边写边等。进京见陛或有其事,但不排除虚构成份,两条线索的发展,在时间上并不冲突,何况巧姐的那条线索,重点是写天佑的童年归宿和书稿去向。这样分析理解,曹天佑具有两个“替身”,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有不少红学家引用《诗经•小雅•信南山》,说“?”与“天?”极可能乃系一人。秦人也以为然,为什么,倒不是我人云亦云,在红楼梦第五十回,曹寅在李纨等人的谜语中,确实影射了曹?,只是由于我们将谜语想得太复杂,没有理解作者设谜的真正意图,至今无人猜中罢了,我在这里只粗略谈谈而已。

先解第二十二回贾母拟了一个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打一果名。谜底是荔枝。看似已经说出来了,但真正的谜底是个“樵”字,指曹寅,即雪樵的“樵”,俗语说“猴儿疤屁股”,言屁股被“烧”焦,“焦”配以“木”,便是“樵”。当然猜“荔枝”算才对一半,因为曹寅又号“荔轩”。

第五十回:李纨笑道:“观音【谐寅】未有世【嗣】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在子?子善】这个谜先得解读谜面。李纨的意思说:依我看曹寅好像还没有儿子延续香火。湘云说:曹?就很好啊!最后黛玉说:“虽善无征”。意思说:虽是我最佳人选,但还不见征兆。李纨又道:“一池青草草何名。”意思说:依次清点曹氏后人,看还有哪些人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蒲芦”二字去“草头”后谐音读,即“笏哺”,意思说:这一定是曹?正在抚养的那个孩子,再不是不可能。算是猜对了,所以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

我们解《红楼梦》中谜,若不先解作者命题之旨意,胡乱瞎猜,而又不前后关照,则一谜可百解,任你翻遍古籍,还是不着边际,人家在设谜之前,就埋伏了好几种答案,但真谜底只一个,且就是你最难猜的那个。

接着纹儿出的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问道:“可是山涛?”李纹笑道:“是”。到这里,看似结束,但曹寅设谜是上下贯通的,上文“一池青草草何名”的“何名”的问题仍未解决,正是故意留给读者去猜的。您想想,为什么偏偏让探春回道“山涛”,因为探春擅长绘画,山涛也是晚明画家。“画”谐音“滑”,其反义词就是粘(谐沾)了。再看谜面,就一目了然,谜底是个“?”字,任何“水”都是雨水形成,“水向石边流”,形似“沾”,“流出冷”,是结冰凝固之意,这就合了“粘”意,通篇谜题,均因这个“?”字而设,“?”即曹天佑的字,这是确切无疑的了。

刘心五先生引用的文本里,四十一回有“点杏(上乔下皿)”三字,当时妙玉以雪水为大家泡茶,自然有“雨”字在那里,“点”字变体写来就是“沾”,与“雨”合写就是“?”,这是一个状态字谜。后面“杏、上乔下皿”二字是“天儿木”,意思说,天佑懵懂,还以为妙玉送给宝玉的绿玉斗真的能喝茶。当时曹天佑并不在场,是作者自言自语,他要让孙儿最终明白,《石头记》手稿是他将来生存之本。所以放了那三个字在那里。读者不妨细细品味。

另有满人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第39回写到一个小人物--王天合。他就是刘姥姥当年一进荣国府时所带的外孙--板儿。很明显,板儿是小名(乳名),王天合是板儿的大名(学名)。这“王天合”之名,从侧面证实了巧姐就是曹天佑,天佑最后与王姓人家的女儿结成夫妻,是谓“王天合”。后面结局怎样,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只是轻描淡写,因为那时甑应嘉南下平乱恐怕失利,终被削职,最后流落民间,依旧穷困,原因是《石头记》被刘姥姥家人收藏,后来换钱,曹天佑并未从中受益,抑或受益之时,他已死去。根据北京通县发现的曹?墓碑情况看,他是穷困而死的,这块墓碑争论半个世纪之后终有主,但它与曹雪芹没有任何关系,这巩固了我前文若干观点。

曹寅新结识的那个女人,就是刘姥姥的原型,她的身份,估计就是甲戌本石头记的最早收藏者刘铨福的祖父辈。现在我只知道,刘铨福的父亲刘位坦,1825年拔贡,约出生在乾隆中晚期,他的父辈应是曹寅的同僚或相识。刘家是世代藏书家,曹寅交给刘氏的手稿很有可能落入他的手中。遗憾的是:刘位坦上辈的生平资料很难查找,相信以后的红学专家,会依据我这条线索考证出来,证实甲戌本石头记的源头就因曹寅的“一着错棋”而落入刘姓人之手。为证明我的分析不是凭空捏造,请看巧姐的判词及梦曲解读。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宿写:荒村野店,美人纺绩。

解读:【皇城爷颠,卖人防饥】。

判词原文: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解读:【事败,岫烟归家,王某论亲偶,因寄刘嗣,樵得寓恩人。】注:岫烟即曹寅妻李氏。王某:板儿家里人。

红楼梦曲《留余庆》:

原文: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解读:【刘,余亲留女,庆笏遇恩人;幸粮清,新娘亲济,得阴供全人生,济困扶穷。岫死,俺那爱应浅,望骨肉啼痕,舅贱兄!正死撑,除嫁奸商,佑常穷。】

从解读得知,刘氏家富有,暗地资助曹寅筹措银两填补亏空,救得父子二人性命,真的恩深如海,贱舅李煦,也一味死撑,但他告诫李煦:若不将那些亏空转嫁给那些狡猾的商人,曹家终究要穷下去,尤其是孙子天佑,可能终身摆脱不了穷困的厄运。之所以将曹天佑列入《金陵十二钗》正册,理由很明白,注重“世家传”的古代文人,“无后”是他们最大的不幸。家谱不载,不妨将其放在薄命司里,先设个牌位,不然,自己九泉难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