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戳谎言,悼红轩亦是悼…
作者:古洞秦人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571

前文本想以人名说事,且尽量做到一人说一事,怎料人物乍登场,故事滚滚来。话头线索千丝万缕,时有牵三挂四,总难收拾。读者一定在笑我是个惯于“跑偏”的人。

读者诸君,允许我先来说几句题外话。此刻是二零零九年大年三十夜,为写这部旷世之书,秦人独留在东莞没返乡过春节。也不知这地方叫什么名儿,只知道在一座大山里。这里森林茂密。草木易生,渥不渗水,树脂油肥。爱云则云来,喜酣则酣去,一如那桐岭栗林山色。岂三百年前“黄叶村”可比?只是这两天气温急剧下降,冷得出奇,又正解到“悼红轩”,杳亡淹死之类不吉利字眼,绕也绕不过去,时逢佳节,窗外万家灯火,炮竹声声,唯我冷冷清清,低头四顾,未免觉得晦气。

本想放弃,人必笑我底气不足:姓曹的批阅十载之书,袁枚那么有学问,都未解得明白。你算老几?解得百年奇书?这话好不中听,秦人写不来,却解得来,佛渡有缘人,你不愿渡,岸上路是你的,板船还是我的,你懂吗?

秦人这本书是边看边写,《红楼梦》前八十回只读三分之一,后四十回还没读,这无妨,因我所解乃前人所难解之“死结”。目前,对于故事情节是否全盘掌握已不重要。因为我已走进曹公心灵世界,他似乎就坐我身旁,与我对话,告诉我这事本来如何,那事如何如何。分析完了再去看书,只是一个印证分析结论的过程。若要还原历史每一个细节,非得花五年功夫细读《红楼梦》十遍不可。更何况秦人的这具肉身,也不是铁打的。别人早吃过两顿,我还粒米未进,烟头倒扔了一地。写《红楼》苦,解《红楼》更苦。武陵函儿将来读到此处,兴许满屋找纸巾的。呜呼!正是:

秦人洞前栽新柳,曹公劫后著《红楼》,迷雾今朝始散去,几家欢喜几家愁。

我一直相信曹寅已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写完的,如果后四十回真有宝玉写反诗一事,那么,旧传“曹雪芹借家叔所寓寺庙栖身”也当可信。曹寅真死后,原本给子孙二人留下《红楼梦》手稿以资换钱度命,无奈二人保管失手,手稿被人窃取,最后祖孙三人应了“树倒猢狲(父孙)散(据说是曹寅的口头禅)的?语,落得贫穷潦倒、栖身寺庙的结局,当有可能。那么“反诗”与二人的悲惨结局之间,既然存在因果关系,不妨先看“反诗”写的什么。下面只引用两句。

“天子心慌恨失手,此时文武皆垂首”。可能就是这两句触怒龙颜,殊不知这两句诗,乃字谜诗,前一句隐“寅死守荒,大心了”,后句隐“此时文止,鬓白叟”。怎么解出就不赘述了。不敢肯定是否为曹寅绝笔,如果是,那么我们不难想象,曹寅的死亡,是自导自演的又一部杰作。先将后事安排妥帖,已经发生的和即将发生的事,都事先滴水不漏安插于故事中,再去按预定方案结束生命。可见“反诗”一说纯系乌有。这里“此时文止”四字,又为我们研究曹寅(脂砚)生平以及成书时间,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线索。可能又“跑偏”了。

红楼关键人物,多隐藏在“主角”背后,所谓“真体最小”,实为作者“障眼”之法。让真人活动在读者不注意的小角落里。又用“分身”法一体数形,颇多“替身”,乃作者有意为之。他娴熟地将舞台表现形式应用到小说创作中,最终达到“雾里看花”之效果。难怪有人说《红楼梦》十二支曲,不是唱的,而是演的。曹寅精通戏剧,自己还写过剧本,足见深受戏曲大师洪?的影响不小,他写《红楼梦》时,离好友洪?在浙江乌镇落水而亡不足十年。故第一回有“蓬莱弱水西”(谐音:洪来落水兮)之句,就是例证。又将著书之地设于名曰“悼红轩”的亭子中,既为纪念红玉而设,也兼纪念这位已故的戏曲天才。只是曹寅后来经历,应了汤显祖《牡丹亭》杜丽娘借尸还魂故事,是谁也不曾料到的。

研究《红楼梦》,必须先了解洪?,因为他既是大名鼎鼎的戏曲大师,又是曹寅的文学知己。且《红楼梦》中留下了他们交往的蛛丝马迹。更有一件对曹寅刻骨铭心的事件,那就是洪?之死,牵连到曹家一年多时间里鸡犬不宁。更有一件关于《红楼梦》作者的问题,此前有人考证认为:《红楼梦》作者可能是洪?。我若回避这些问题,光寻章摘句解读原文,也就难免有避重就轻之嫌。先从吴*等三人的名字说起。请看第一回一段原文文字:

至吴*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甲戌眉批: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这里出现另外三个人名:吴*。东鲁孔梅溪。棠村。兹分别解读:“吴”字“口”配“玉”,是个“国”字,“峰”谐“洪”。故“吴*”即“天国洪”,指死去的洪?。“东”指太阳升起的地方,取一“升”字,拆“鲁”字即得“鱼日”谐“余日”。再“日”配“升”就是“?”了。“孔”即“眼”谐“淹”,“梅溪”谐“没戏”。“东鲁孔梅溪”意即“洪?淹死没戏”。再看“棠村”,倒过来念是“村棠”,谐音“沉塘”。也指洪?淹死。解读分析可见,所谓吴*,东鲁孔梅溪,棠村三人其实均指一人,即洪?。

秦人以为,上节原文,除“悼红轩”三字可信外,其余都是谎言。归纳全段话宗旨,曹寅只是想告诉读者,此书本主要悼念红玉和八王,兼悼念洪?之死,说明洪?之死在前,曹寅写书在后。试想,洪?死去十年后,《红楼梦》才开始动笔,哪有“题曰”可能呢?可见“乃其弟棠村序也”,也是荒唐之言。就算洪?原有一个类似《石头记》的残本,落到曹寅手里,估计也是一个曲本之类的东西,因洪?只会写戏曲,不擅长写小说。可见,《红楼梦》属曹寅父子独创,不会有洪?星点墨迹。所谓“洪?作,遗孀黄兰茨续”之说,真可笑又可叹。

那么,曹寅干嘛在书中提到洪?其人呢?就因洪?之死,曾令曹家处境尴尬,对他刺激太大。据《洪?年谱》记载,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一,洪?从曹寅家饮酒回浙,途径乌镇苕溪某渡口,遇风雨,灯灭落水而亡,同时落水的还有他的老仆。在此之前的康熙二十八年,洪?的戏曲《长生殿》在江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爱看。但由于曲目以唐朝故事讽喻大清国运兴衰,康熙曾颁旨下令禁演。十五年后,一向倾慕洪?的曹寅将洪?的戏班接到家中,连演数日。没想到洪?在离开曹家的路上意外死去。

洪?落水而亡的消息传开之后,整个江南轰动了。洪?的家人、朋友、洪?的戏剧班子,以及各个演唱过《长生殿》剧的戏剧班子中的优伶,纷纷汇集于嘉兴乌镇,造成乌镇交通阻塞,水泄不通。在这种情况下,曹寅被推到了十分难堪的境地。为了满足洪?家人、亲戚朋友和所有优伶的要求,曹寅只好在乌镇水边搭起了高楼,邀大江南北的文人前来撰写诗文纪念洪?。曹寅还划出千亩土地,将各路名人撰写出来的诗文镌刻成碑文陈列起来。同时,曹寅又组织了以查慎行的弟弟查德尹和端木中讷为首的写作班子,对原《长生殿》剧本进行重行修订和再版。尽管这样,事件仍然平息不下来,有优伶为洪?而跳楼丧命,更有许多戏子因失去洪?生活上的关照而不肯罢休,干脆在桥上搭起了小房子住在里面,不肯离去。如此状况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面对这种情况,曹寅、李煦感觉还是请与洪?命运相连的赵秋谷出面来处理此事。其实事件开始,曹寅就已经写信作诗邀请赵秋谷了,当时秋谷不在老家益都,而在天津为别人做事,不得脱身。第二年曹寅等又派汪鹤孙专程到山东请赵秋谷出面处理事件,秋谷到达嘉兴葑溪时已是第二年秋季。

就因自己酷爱戏剧,曹寅破了财不讲,还差点吃人命官司。洪?之死,实与曹寅无直接关系,但于曹寅毕竟心存愧疚,于是,写《红楼梦》时,就决定镶上这位死者的大名,以示缅怀,即使闯了文祸,人已死,也无大碍。再者,作者故意提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两部根本不存在的书,意在分散读者注意力。这两本书,也就象“曹雪芹”一样,都属空有其名,而无其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