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无言的结局(3)
作者:黄尚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479

郁树是8月中旬在报纸上看到“三株”公司招聘启事的,一年中最热的那一个多月,他天天躲在西苑的空调房间里,除了看书,其他时间都在研究报纸上的各种招聘。

6月底,随着天气越来越热,家电产品也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销售淡季。往年,电视机厂按惯例都是在8月放一个月“暑假”,而今年,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彩电生产计划减少了三成多,但是由于实施延后上半年就已完成了一大半。于是厂部决定,今年从7月份开始放两个月“暑假”。

这个令彩电流水线工人惊喜万分的消息,对人气日低的E乡小学校办厂却无疑是“雪上加霜”。

好在郁树已有退意,而且,自从那天芮美对他含蓄地表露心迹后,他已难以像往常那样自如地和她面对。后来,他强行命令潘虎和吴倩倩回到办公室,以免天天和芮美单独相处。尽管如此,两人之间仍免不了尴尬的时候。

现在好了,他又回到了一个人的世界,不用再面对厂里“日薄西山”的景况,也不用再面对和芮美之间的那份尴尬。好久没这么悠闲了,他要好好休整一下,好好想想怎么跟付军及“金老大”提退出的事,也好好谋划一下自己的未来。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市场经济的大潮在中国大地已呈席卷之势。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先驱、营养保健品的鼻祖,“三株集团”正是在那时兀峰突起。

“三株”崛起的神话,不仅在当年,即使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个经济学界津津乐道的奇迹。

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大小电视台、电台、报纸,到处充斥着“三株”系列形象广告;广袤的农村大地,更是每一处墙体,甚至连厕所和牲口圈都刷满了“三株”的标语和墙画。尤其是其大力宣扬的“振兴民族工业,争当中国第一纳税人”、“建立日不落生物制品王国,进军世界500强”、 “敢与可口可乐比高低”等口号,更是令人过目难忘。

郁树在去“三株” 之前,已有了另外两次应聘的经历,但结果都不是很理想。

其中一家是生产汽车音响的外资电子企业,他面试都通过了,但当他随着招聘人员在气派的车间里参观时,看到流水线上那群熟悉的白大褂,以及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缭乱的元器件,他突然感到心烦意乱,那一刻他决定从此以后再不涉足无线电行业――都说“干一行厌一行”,他在这一行干了快6年了,真的厌了――以前没办法,虽然不喜欢,但他只有那张“无线电”文凭。而现在不同了,他又有了一张“法律”专业的文凭。

所以他后来径直跑到一家律师事务所,希望能找点事做,哪怕是临时的。那是当时南京市仅有的3家律师事务所中最小的一家,这些年他一直在学“法律”,自然很关注业界的各种动向。他从报纸上了解到这家事务所的老板也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应该不会看不起他。老板一开始很惊讶他的唐突,不过听了他的“自考”经历,表情立刻和缓了许多。但接着实话实说,他们事务所成立不久,人手已足,而业务不满。最后则鼓励他继续努力,把本科考完,最好再拿到“律师资格证”,到时候不要说他们,任何一家都会抢着要他。

其实郁树本来就是那么计划的,只不过这回亲自从业内精英口中听说,尽管也知道那更多是客套之词,但仍倍受鼓舞。他算了一下,真到那一天也不过再苦个两三年,那时他还不到三十岁,男人“三十而立”,到时候再落实最终的归宿也不算迟。看来眼下还得先找个落脚点,继续积累提高自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选择了“三株”。

“三株”南京市分公司租借了一家区级医院的弃用小楼,和医院门诊楼内人迹罕至形成鲜明的对比,“三株”小楼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特别是招聘处,更是摩肩接踵、熙熙攘攘。

私营企业工作效率就是高,虽然人很多,但招聘进行得简捷而顺畅。每个人先填一简历,然后排着队一个一个进入总经理室面试。总经理当场看完表格,再简单问几个问题,当场便作出决定。

“三株”南京市分公司总经理姓许,历史专业研究生毕业,原本在一所大学任教,后来辞职进了“三株”。他三十上下的年纪,戴了副眼镜。看完表格,他推了推眼镜,先夸了一句“‘自学考试’能坚持下来不容易”,接着又指着郁树简历中最后那句“愿与志存高远的‘三株’共发展”赞了一句“文笔不错”!

也许是因为年龄和经历不同,和大多数刚出校门热血沸腾的应聘者相比,郁树显得很沉稳,面对提问,他不卑不亢、从容镇定。看得出许总很欣赏他,而且对他来自C县农村、母亲在乡医院工作很感兴趣,当时就拍板让他两天后来接受培训。

郁树原来应聘的是企划部负责文案的执行经理,但许总说他来迟了一步,那个位子上午已经定了一个中文专业毕业的,希望他改聘C县办事处执行经理,月薪600元另加提成。

“三株”上半年在各区县设立了办事处,半年来各办事处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唯有C县办事处主任是个女同志,工作开展得比较缓慢,业绩长期处于各区县的末尾。许总希望他过去配合那个叫林岚的女主任,把C县的业务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