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急刹车
作者:

胡康河谷,缅语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它位于缅甸最北方,是位于中、印、缅三国交界的原始森林,方圆数百公里,只有被称之为“野人”的科钦族人出没其间,因此俗称“野人山”。 当时山里的科钦族人尚处于原始社会后期的社会形态,与现代社会相隔数千年的文化隔断,使得日后穿越这片原始森林的远征军人吃尽了苦头。

从空中鸟瞰,胡康河谷往北是冰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东西皆被高耸入云的横断山脉所夹峙。这里方圆五六百公里范围内,到处崇山峻岭,山峦重叠,河网密布,树木遮天蔽日,是典型的亚热带原始丛林。

已经走投无路、一心想回国的远征军部队,在副司令杜聿明的率领下,浩浩荡荡5万余人,想都没想就闯入了胡康河谷。他们知道,沿着这片原始丛林一直向北,就能找到家的方向,就能回到日思夜想的家。

1942年5月14日,17岁的刘艳芝跟师部另一个女译电员、18岁的赵佳凝并肩坐在一辆敞篷汽车的车厢里,在密*的公路上朝北行驶。

在同一个车厢里,还坐着十多个男兵。他们有的是师部参谋,有的是师部警卫,更多的是通信兵。在车厢的中间,摆放着一部无线电台。这部无线电台由收报机、发报机、天线、发电机、发动机、汽油等配件组成。只有这些零部件一起运转,无线电台才能正常工作。

通信对于军队来说,如同人体的神经一样重要。没有通信,军队就成了瞎子,就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因此,师部特地派了十多个通信兵,保护这部无线电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保护无线电台,就是保护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汽车走走停停,整整一个上午,才走了不到10公里的路程。shouda8.com

“哎,艳芝,”赵佳凝用胳膊肘碰了碰身边的译电员刘艳芝,“你说按这样的速度,咱要多久才能回国啊?”

刘艳芝还沉浸在几天前接到撤退命令的屈辱里,她天真地想,倘若自己不把这封电报交给参谋,倘若那发炮弹早一点落在师部指挥部附近,那么撤退的命令就无法下达了――说到底,她是不赞同撤退的。敌人都没打垮,谈何撤退?这种撤退就是投降!而投降是一个士兵最大的耻辱。

“我怎么知道!”听到赵佳凝的问话,刘艳芝没好气地回答道,“最好是步行!就当游山玩水罢了!”

赵佳凝无奈地摇摇头:

“你呀,还是改不了你的犟脾气!”

赵佳凝与刘艳芝的想法恰好相反。在赵佳凝看来,现在队伍已经回撤了,可以不用打仗了,马上就能回国看到思念已久的亲人和家乡了,还有什么比这更高兴的事呢?因此,她的心情是愉悦的。

“再过10天?最多20天!就能回国了!就能……就能见到自己的亲人们了……”

一想到亲人,赵佳凝就忍不住地眼眶潮红。赵佳凝的老家在湖南益阳,16岁那年从益阳师范学校毕业后,不顾父母和哥哥姐姐的反对,瞒着亲人们上了前线。本以为很快就能把日本鬼子打跑,可谁知这都两年过去了,依然没有希望。这不,眼下,不但没有打跑日军,反而还不战而退,虽然确实没有士兵应有的风范,但是比刘艳芝大了整整一岁的赵佳凝,不会像刘艳芝那样只为抗日打敌人了。在这两年里,要不是身边的这些战友,她都不知道该怎样度过那些思念亲人、思念故土的日子。母亲带有风湿的腿、父亲弯驼的背,都常常走进她思乡的梦里。

现在可好,不管怎样说,已经开始踏上回家的旅途了。

一想到这,赵佳凝就忍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忽然,“嘎吱――”一声,汽车一个急刹,车厢里的人都不由自主地随着惯性朝前窜去。坐在赵佳凝身边不远的通信兵杨东林眼疾手快,伸手扶住了赵佳凝。赵佳凝感激地朝他回报了一个甜美的微笑,那眼神里分明在说着“谢谢”。杨东林扶住赵佳凝后,赶紧缩回了手,赵佳凝看出了他急速动作里所隐含的“男女授受不亲”,也不觉得有些羞赧地低下了头。

“怎么啦?”刘艳芝抬起头来,伸头朝车头前方望去。

作者题外话:本书三月完本,请亲们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