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章 亭无脚2
作者:吴悟无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819

县太爷于是专程从通道坐了八抬大轿来到张家寨,气喘喘吁吁的爬到?脚凉亭。

县太爷一下就明白了为什么这凉亭叫?脚凉亭。

楷就站在凉亭里,早上的风在七月间吹在脸上让人感觉很是舒服。

整个凉亭修建地十分巧妙,充分利用山坳的地形,三根横梁搭在山体上,上面三个三角架子盖上青瓦,地面上摆上几条木凳,一个独特的凉亭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有时你不得不佩服生活中的创意,艺术只有来源生活才是有生命力的。

过了凉亭便是一个小小的黄泥地山垭口,千万别小睢这小小山口,这凹下去近两尺路面的黄泥路就是张家寨有名的红军路。

据说这是当年红军长征路过的地方,由于当时正下大雨,红军过了三天三夜才过完,这个地方的路面也被踩得陷下去近两尺深。

从此这里便留下这一个红军路。

楷站在这,感慨当年红军居然能从这个地方杀出重围,北上抗日,最终夺下老蒋江山。

人呀,这一辈子不到盖棺之时还真难有定论。

当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梢落在楷身上的时候,楷已经站在杨梅树下。

牛当头的杨梅树并不太高,大都离地丈把高,个高点的不用上树,站在地上踮起脚就能采到。

当然要采到最好的,还是要上树上去摘。

牛当头的杨梅树不高但散枝很多,一丛丛的,一棵树就象由十几棵小树长成。

而绝不象别地方的杨梅树,一根主干长到头。

这样的杨梅树最好爬,不用说象楷这样从小在山里滚大的,就是现在城里好采摘的人也轻易就能攀上去。

树下没有别人,楷是今天第一个来摘杨梅的。

满树挂满了沉甸甸的杨梅。

但只有上面的杨梅才在阳光照射下泛着紫光。

杨梅是不会一下全熟透的,一般都是从上自下,从阳光最足的地方熟起。

楷解下弯柴刀放在地上,大黑和大黄卖力的蹲守着。

楷带着竹篓,灵猿上树,几下就爬上杨梅树。

山里人都惜杨梅树长大不易,从不会用刀乱砍树枝,上山打柴火,也不会有人去砍杨梅树。

楷也不矜持,连忙摘了一颗在嘴边稍微吹了吹,放入口中,没有一丝酸味,一种乌洞杨梅特有的甜味溢满口中。

杨梅的核实在太小,楷甚至连核也没吐就咽入肚中。

楷并不贪多,大快朵颐一顿后,楷挑了一些好的发紫的杨梅用竹蒌装了给家带去。

好的东西不能一个全占了,这是侗家采山时的规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