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节裁缝手艺
作者:法拉第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741

第一是纸。..轸老头他们按照姜海涛的指示,搜集了一些破布、渔网进行处理。加上刨花一共三种材料,磨、碾、舂、剁四种加工方法,总计三四一十二种情况,他们都进行了详细的试验,最后发现用碾、舂两种方法处理破布,获得的糊状东西似乎最合适。把它适当稀释后刷到铜板上,晾干后碾压,可以得到一种稍微薄一点的纸,基本可以写字。不过它颜色发黄,不能折,只能卷成筒状。渔网的材质本来和破布一样,也就是麻线,但上面有不少结,碾、舂起来很麻烦。用刀可以剁开部分绳结,但剁出的纸浆似乎粘结性差一点,刷出的纸晾干后更容易破裂。

刨花被他们按照煮葛那样的方法下锅浸煮,然后捞出来碾、舂成糊状。不过第一次出来的东西不成功,姜海涛猜测可能是煮的时间不够,于是让轸老头他们继续试验浸煮不同的时间。

姜海涛本想继续琢磨一下这纸的问题都出在哪,到底该怎么改进,可是第二件工作取得了意外进展,把他随后几天的时间都占用了。

这第二件工作就是裁缝。

姜海涛首先把一块布包在脚上,重叠部分仔细地揪起来,然后在布上用笔小心地画上线。这来源于电影中的西装裁缝,看过他们蹲在客户身旁,把布料套在身上,然后用大概是小别针之类的东西在布料接缝处作标记。这里姜海涛只能用画线代替小别针。画完后,他把布展开,对这些线进行修整,然后再用自己发明的那种剪刀裁下来。缝合的工作就交给服侍自己的女奴。

在反复缝制了七八双袜子后,他终于找到了一套比较好的剪裁图案,于是一双合脚的袜子诞生了。这一天,上午来的归苓,晚上来的养敖,都对他套在脚上的新东西很好奇。养敖大概光脚跪在席子上习惯了,仅仅是好奇。归苓就不一样,第二天就派了一个服侍自己的女奴过来学艺。姜海涛看她心灵手巧,于是把缝袜子的剪裁手法发挥,告诉她可以缝制一些特殊形状的衣服、裙子。当然也没让她白学,替姜海涛试着缝制几件闭裆裤成了交换条件。姜海涛开始还不太好意思让她围着自己的屁股捏布、画线,后来为了骑兵这个远大目标,咬牙坚持下来。

想想自己挺亏的,小弟弟都被人看了个够。不过有了归苓的参与,姜海涛在布料上得到支持。袜子一开始的缝制手艺不咋的,所以穿起来总有一点硌脚。被这个心灵手巧的女奴改进后,就舒服、耐穿多了。十多次失败后,姜海涛也终于得到几条真正的裤子,舒舒服服地穿上。当然,现在的深衣他还得穿。

姜海涛为了方便自己,还把布纽扣“发明”出来了。那还是春节回老家,在***棉袄上看到的。这玩意用到深衣的上衣处还不错,但用到下裳处就不够紧了。

于是他又想起了皮带扣,结果惊奇地注意到:现在贵族们有各种带扣,特别是玉带扣,但不是用针插入皮带上的孔,而是把玉制的带环挂到一个玉制的挂钩上。这种结构不仅比较大,而且不能随时调整松紧。要是嫌腰带松了,只能把带环或者挂钩上的丝带解开,调整后重新系上。因此这种带扣的装饰功能似乎更强。而对于没钱装饰的穷人,还有士兵身上的皮甲、剑鞘、箭壶,一般就只采用丝带、皮带,甚至细麻绳来系挂,虽然牢靠,但松开时不方便。

姜海涛让工场造了几个青铜方环和青铜针,然后要来一些细皮革,剪裁后和方环、针固定到一起。。。用磨床钻眼后,几条可松可紧、解脱方便的皮带基本成形了。[注022801]

工匠们对此非常喜欢,但皮革也不是他们能常用的,于是询问姜海涛有没有可以用到麻绳上的类似方法。这下姜海涛傻眼了,最后还是井想出了一个主意:在麻绳上隔一段打个小圆扣,把麻绳穿过铜环以后,铜针穿过麻绳圆扣再搭到铜环上。后来随着大家的进一步改进,比如把铜针弯成一个特定的波浪形,等等,这种针式带扣也可以用到麻绳带上,而且作为皮带扣也更好用了。

养敖看到这种皮带扣后,更加兴奋,因为这可以让皮甲、马具的固定更加方便。不过在试用后,他觉得青铜针的强度不高,皮革上钻眼也容易让其破裂,很可能会不耐用。姜海涛回忆起自己后世的皮带眼里面经常套着一个金属环,大概就是防止金属针反复穿插皮带眼,造成皮革损坏。现在用类似的办法,那就得造一种小铜套,虽然可以,但成本似乎高了点。姜海涛告诉养敖后,对方却对成本问题不太在意,甚至问他能否用玉制的小筒代替。这下姜海涛才明白对方还想把这皮带扣做成奢侈品,说那应该也没问题。

要作为实用型的皮带扣,用小玉筒、小铜套提高它的耐用性显然都不算。不过这时姜海涛又根据记忆设想出了另外一种皮带扣。它没有针和眼,而是在皮带扣的根部有一个插在滑槽里的小铜棍,皮带会带动它滚入皮带扣的根部,紧紧挤压住皮带。要松开时,就稍微收一点皮带,同时用手指按住小铜棍的上下两端,拨离根部,皮带就能顺利抽出了。这东西的原理其实和他们在十弓车弩上试验的防滑装置,还有滑车、窗帘一样。

纽扣、针式皮带扣、平滑式皮带扣,虽然没有姜海涛后世用的那么精致,但它们的结构在现在看来,那可绝对是非常“先进”、“灵巧”的。女奴把纽扣带给归苓,养敖把皮带扣带给归豹后,一下子又引起了轰动。归豹专门带着姬妃、归苓、归仪、薳书等人来参观,而且急切地让姜海涛给他造几根新式腰带。归苓也要求他造一些铜制圆形纽扣,打算缝到自己的衣服上玩。

于是姜海涛又带着工匠忙活。归苓的要求好完成,而归豹的腰带,姜海涛费了一点心思。他想起了拳王金腰带,打算让工匠铸一个椭圆形的大青铜片。可是在上面雕图案需要一点时间,于是他先采用微凸的表面,但用磨床抛光。椭圆铜镜片的后面就是平滑式皮带扣。归豹拿到新腰带后眼睛一亮。他系上后,特意没再配挂那些玉佩之类的饰品,腰上一圈光溜溜的,不像以前那样有不少绳头、凸起,而且金光闪闪。

第二天,归豹就把归章、章通等人都召集到宫城内,议事是假,晃眼是真。这“金腰带”的效果也很不错。归豹带着他们在大殿前、操场那胡乱转悠了一会,讨论些无关痛痒的事情。归章等人也没听进去他讲什么,只是感到双眼想不断地看看他腰前那亮闪闪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第二天,归豹又换了一条有浮雕的“金腰带”,再次把归章他们叫来显摆。

不过到了晚上,归豹就碰到麻烦了——皮带抽不出来,反倒越拉越紧。姜海涛忙不跌地跑去后,才发现小铜棍的上下露出的尺寸太小,而皮带卡住它的力量又太大,手指怎么也拨不动。几个侍者抽拨了几次没弄松,反倒越勒越紧。后来把力气大的养锜找来,可他的手指也太粗,不仅没抽开,反倒又紧了点。现在归豹虽然没什么生命危险,但也很不舒服了。要不是亲信养锜也没打开,他恐怕就要气得把侍者杀掉。姜海涛看后也没办法,干脆拿来剪刀,小心地把皮带剪断了事。

这事把养敖、归苓他们都惊动了。好在归豹解脱后,怒火也平复下来。因为对于皮带扣的优点,养敖、养锜很推崇,认为它改进后的用处还是很大;而且出现问题的只是平滑式皮带扣,针式皮带扣,还有纽扣都很好用。于是姜海涛受命继续改进它们,造出来后交给养锜他们试用。归豹自己,则是打定主意过几个月再用这新玩意。

姜海涛也对皮带进行了回忆,造出了第三种结构的皮带扣——转齿式。这个皮带扣前面有个可以转动的盖板,根部有一排垂直的小齿。把盖板向前转,小齿就会离开后面的底板;把盖板按回来,小齿就向底板转过来,咬住中间的皮带。由于盖板按回来后,还略微向内倾斜,因此往外抽皮带时,不容易通过小齿把盖板翻开,也就不容易滑脱。不过前后板之间的距离和皮带的厚度要配合好,而且这些小齿对皮带也多少有些损伤。

针式、平滑式、转齿式这三种皮带扣,经过养锜他们试用和不断改进后,逐渐解决了一些小问题。其中针式皮带扣因为结构最简单,也最容易改进,因此用得最多。最后养锜他们得到了几副全部用针式皮带扣连接的皮甲,每天穿上进行试用。还有一些马具,也采用皮带扣固定。穿脱速度快,是它们最明显的优点,而且松紧可以随时调节。[注022802]

不过这些皮带扣都有一个缺点——需要铜。于是姜海涛又参照近代欧洲军官那胸前一长条纽扣,设计了一套皮甲用的钮扣。他首先把一幅普通皮甲的开缝从侧面腋下盖到了前面。然后把一些小块牛骨磨制成圆形,中间穿眼,用丝绳固定在皮甲开缝的右侧。在对应的左侧皮甲上缝制一片薄皮,中间开上竖缝作为钮扣眼。不料第一次试用,就发现它严重影响了穿者弯腰。问题不在钮扣,而在于前面开缝不合理。姜海涛只好又把开缝改会到两侧腋下,这下就好多了。再试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这种骨、皮制造的钮扣虽然比针式皮带扣更方便、便宜,但强度低一些,不能调节松紧,用到步卒们的低档皮甲上还不错。

就这样,归豹卫队的皮甲穿戴方式开始慢慢地进行改变。

在和养锜、卫队试用皮带时,姜海涛还发现了一个自己以前忽略的问题。现在的剑鞘要么直接插在腰带里,要么是挂在腰带的一个点上。前者简便,甲士们一般都这样,像日本忍者。错,是日本忍者像他们。但这么插着,剑鞘比较高,不便于拔剑,而且有时影响行动。通过丝绳、玉环挂在腰带上,是贵族和高级甲士们常用的,不太影响行动,也方便拔剑。但剑在腰下晃动后,角度不固定,剑把时高时低。

姜海涛回忆起京剧中似乎不是这样简单地把剑鞘吊在腰带上,然后又想到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知识。于是他把腰带上的一点换成了两点,这样就从三角形变成了四边形。剑鞘还能前后摆动,但角度基本不变,更容易抓住剑把。

纽扣、皮带扣随后进入长期试用和慢慢改进的阶段,姜海涛马上把重心转移到砲弩上,因为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提高砲弩射速的方法。

[注022801]:类似现代结构的针式带扣,是东晋、南北朝时期产生的。

[注022802]:这三种带扣,市面上都很常见。如果我没有描述清楚,大家可以上市场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