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兴化之战(中)
作者:冰原画蝶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459

周南山长剑一送,剑尖离宋伟祺下腹不及三分,突然手臂一麻,长剑掉地。宋伟祺死里逃生,大喜,长剑一挑,在周南山下腹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周南山见有高手暗助,大惊失色,转身向后面逃去。众人只见身形一晃,一人如影随形,紧追周南山不舍,正是侠义盟主伊愿。

伊愿上到天山博格达峰雪神厅,不见一名魔教教徒,听得厅后有兵器铮鸣之声,赶到一看,见周南山正要行凶,当下就用石子打落周南山长剑,救了宋伟祺。这周南山阴险至极,和孙玉喜一样,工于心计,城府极深,是一代奸雄。伊愿后悔那日在大漠没有取其性命,以致养虎为患。当下运起全身功力,决意再不容情,要将周南山除恶务尽。

周南山便是无伤在身,也不是伊愿对手,何况现下内外受伤?周南山情知伊愿恨透自己,再也不会饶恕,当下奋起全身力气,向博格达峰下逃窜,伊愿追了十余里,终于逼得周南山无路可逃,退到一处悬崖边上,伊愿青虹剑一震,截住周南山去路,骂道:“恶贼,前次饶你性命,盼你去恶从善,想不到狗改不了吃屎,又思作恶,今日若再放过你,天理不容。”

周南山一言不,拔剑便打,二人打了一百余合,伊愿奋起一拳,打在周南山胸口,周南山又受内伤,再也支撑不住,吐出一口鲜血,退后几步,掉落悬崖。伊愿听得崖下惨叫声传来,那悬崖高有千丈,以为周南山必摔死无疑,便向雪神厅行去。其实周南山并未亡故,因祸得福,反而得到魔教众长老留在崖下的武功秘籍,其后重出江湖为害。

伊愿回到雪神厅,艾飞阳和黎文浩已将徐济世和张召平击毙,匡荣轩受教规处置,被废去武功,成了废人一个。管凤明服了天山雪莲,已无大碍,躺于床上静养。管梦蝶见伊愿到来,惊喜交加,抱了管小愿到雪神厅迎接。伊愿一见管小愿,父子心性相通,不禁心灵震动,似乎看到了幼时的自己。管小愿见到父亲,也是欢喜非常,不待管梦蝶开口,已抢先说道:“叔叔,你武功高强,是个大英雄,我很喜欢你,你教我武功好不好?”伊愿见管小愿如此聪明,喜得伸手将其抱在怀中,轻声道:“好,好,你想学什么,叔叔都教给你,你叫什么名字,能告诉我吗?”

管小愿道:“我叫管小愿。”伊愿听得内心大震,前尘往事,尽浮于脑中。管梦蝶幽幽道:“愿弟,他,他,他是你的……”伊愿道:“我,我知道了。”艾飞阳道:“伊兄弟,现在我神教元气大伤,风火雪明四圣刚刚被周南山谋去性命,你,你不会是来追杀我们的吧?”伊愿本来有心铲除魔教,但见了眼下情形,再也不忍伤及,说道:“我是来找竹竹的,不敢冒犯姐姐。”

管梦蝶柔声道:“愿弟,你,你到我房中来,我有话对你说。”伊愿抱着管小愿,随管梦蝶来到房间。管梦蝶见只有伊愿和儿子在旁,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眼泪扑簌簌流个不停,哽咽道:“愿弟,小愿是你的骨肉,姐姐我、我……”管小愿见妈妈哭泣,像个男子汉一般劝道:“妈妈,我以后好好练功,打败坏人,保护妈妈不受欺负。”伊愿听得心内大痛,柔声道:“蝶儿,我知道你很苦,但我也没有办法啊。”管梦蝶:“愿弟弟,我有一个请求,希望你能应允。”

伊愿道:“说吧。”管梦蝶道:“我教数次受创后,元气大伤,再也不能和中原武林为敌了。小愿和我相依为命,此生谁也离不开谁。他虽然是你的儿子,但也是我管家的血肉,我和爹爹将来想让他继承我神教大统,你可以认他,每年来天山探望,但万万不许将他带回中原。”

伊愿闻言,心如刀绞,但魔教高手凋零,确无力争雄中原,管梦蝶孤儿寡母,也是凄惨无比。若带走小愿,恐管梦蝶因思念而死。当下道:“蝶儿,小愿有你照顾,我也放心,你还有什么要求,我做得到的,一定尽心尽力。”管梦蝶闻言,芳心大慰,说道:“愿弟,我也不奢望什么,有了小愿,我这辈子,心满意足了。你带着祝妹妹下山去罢,我叫下人给你们准备些干粮,咱们不要再相见了,免得祝妹妹吃醋。”伊愿紧紧抱住管小愿,连亲了儿子十多下,啜泣道:“小愿,你要听妈妈话啊,好好练功,长大了做个大大的英雄,保护妈妈不受坏人欺负。我会每年到天山来陪你玩,教你武功的,我们小愿最懂事了,你,你叫我一声爸爸好吗?”

管小愿见伊愿要走,大急,抱住伊愿脖子,说道:“叔叔,我叫你爸爸,你并不走了啊?有你在,谁也不能欺负妈妈和我,我不要你走,我不要你走……”伊愿再也控制不住,泪如泉涌,说道:“小愿乖,小愿乖呵。”将官小愿递给管梦蝶,管梦蝶抱住小愿,伤心欲绝。管小愿哭闹着不让伊愿离开,伊愿强忍悲痛,双足似穿了千斤铁鞋,半天才走出管梦蝶房间。

福建兴化府,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明洪武二年,原兴化路改兴化府后,属福建行省。洪武九年,废行中书省机构,各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司和都指挥使司等三司,布政使司下领府、州、县。兴化府属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簪缨相继,科甲联芳,人才辈出,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

有明一朝,科第联芳,其中仅任过尚书一职的,就有十三人之多。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六部尚书占五部”典故的出处。

今日莆田,林姓家门匾额,著有“九牧流芳”四字,出自唐天宝年间莆田人林披。林披授太子詹事,赠睦州刺史,生九子,皆官刺史,世称“九牧林家”。 闽北林姓,最是人丁繁盛,历代“父子联科不乏官,兄弟同榜无间断”。也是令人击节三赞的“一门九刺史”典故出处。

兴化,又是“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等科举佳话的源地。莆田,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又是科举名邦、状元之乡。自唐至清,举进士者多达二千四百多名,其中文武状元二十二名,宰相十四名,尚书近七十名。文风之盛,令人叹为观之。

这一日已是秋末,兴化城中,人山人海,百姓买布购盐,小贩吆喝售物,酒馆内朋友划拳猜酒,大街上行人熙熙攘攘,好不繁荣昌盛。知府陈瑞元带着家人,沿街私访,体察民情,顺便到茶行采购茶叶。陈瑞元是兴化府人,进士出身。为官清正,才学过人,颇受兴化百姓爱戴。兴化临海,多受倭贼抢掠侵扰,卢俊和金花夫人到福建抗倭之后,倭贼屡屡受创,兴化方得安宁。

兴化人素来勤劳,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祖训。若无外贼侵袭,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富庶一方。陈瑞元刚到茶庄,掌柜林成芳早出来相迎。林元芳虽是商人,却腹有诗书,谦和厚道,买卖公平,素来为友邻敬仰。尤其娶了一位美貌无比的贤妻郑秀贞,事业家庭,更是兴隆。郑氏出生兴化大户人家,知书达礼,端庄贤慧。郑秀贞过门之后,又兢兢业业,帮助丈夫打理茶庄,使得家族生意蒸蒸日上。不过三年,生了两个男娃儿,林家添了两个麟儿,喜得林家公婆,整日里逢人便夸赞儿媳,笑得合不拢嘴来。

陈瑞元到了茶庄,由林元芳招呼,郑氏到里屋拿了上好的武夷肉桂,林元芳以功夫茶待客。这功夫茶,本是闽人招待上宾的礼仪,源于宋朝。苏辙有诗赞:“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其时功夫茶已遍传八闽之地。这功夫茶,是要有功夫才能冲泡的,分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主要步骤。又讲究“高冲低斟”。品茶时有“赏泽起舞、三龙护鼎、闻香识茶……”等八法,手法及讲究颇多。试想如此精心侍弄出来的香茗,未及品尝,先已醉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