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鹏举
作者:银袍金甲      更新:2019-10-19 17:16      字数:3437

七人沐浴洁身,在殿外摆设达摩佛龛,插香跪拜祝告,鲁智深又拿出一本《妙法莲花经》敲着木鱼诵了几句,然后各自起身,智深走到佛龛前,小心翼翼的打开檀木匣子,眼前呈现的是一串又大又圆的牛眼佛珠,碧绿颜色,晶莹剔透,智深双手捧出,七个头领围拢看的是满眼生花,齐声喝彩:“好物件!”

“你们看每颗佛珠中间是什么?”智深拿起佛珠对着阳光看着,成透明状。

“哥哥,佛珠中间想必正是达摩老祖的舍利遗骨!前人为怕舍利损坏所以用玉石包裹!”武松说。

“不像,如果是这样,又为什么在佛骨上打孔串成佛珠?”杨志反问。

“此乃至宝,必然天然凝结而成。”孙二娘说。

“洒家曾听嵩山的周同师父说过,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中土。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金陵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埋葬的只是火化遗骨,有人在遗骨当中找到了十八颗舍利,说是生前精气神凝结而成,碧玉一般,烈火不侵,定是以此得名,这不过是传言罢了,如今可见所言非虚。”鲁智深回忆师父的话道。

“俺也听过达摩的故事,传说,达摩是天竺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自幼跟从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诃迦业之后的第二十七代佛祖般若多罗为师。

有一天,达摩向他的师傅求教说:“我得到佛法以后,应到何地传化?”般若多罗说:“你应该去震旦(中国)”。又说:“你到震旦以后,不要住在南方,那里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领悟佛理。”

达摩遵照师父的嘱咐,准备好行李,架起一业扁舟,乘风破浪,飘洋过海,用了三年时间,历尽艰难曲折,来到了中国。达摩到中国以后,交州刺史得知此事,急忙禀报金陵,梁武帝萧衍立即派使臣把达摩接到金陵,为其接风洗尘,宾客相待。

武帝是一个佛教信徒,主批自我解脱。达摩是禅宗大乘派,主张面壁静坐,普渡众生。由于他们的主张不同,每谈论起佛事,二人总是不投机。这时达摩感到金陵不是久留的地方,于是便告辞萧衍,渡江北上了。”张青说道。

“你一个卖人肉的还懂这么多?”曹正不可思议的用眼睛看着张青。

张青说:“我原本也不知道,只是曾在光明寺种过地,日久天长听寺里的和尚说的。”

“达摩过江以后,手持禅杖,信步而行,见山朝拜,遇寺从禅。北魏孝昌三年到达了嵩山少林寺。达摩看到这里群山环抱,丛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心想,这真是一片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现在少林寺碑廊里还有达摩一苇渡江图像碑。古人有诗赞道:路行跨水復逢羊,独自凄凄暗渡江。日下可憐雙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施恩接着说道。

曹正说:“达摩的具体故事俺可不懂,只知道有四个经典,你说的是一苇渡江,还有面壁九年、断臂立雪、只履西归等。”

“你个屠夫也懂这么多?”孙二娘反问打趣道。曹正听了,和几个人大笑起来。

“良时已到,哥哥还是早些挂珠吧!”武松说。

“嗯!”鲁智深答应一声将佛珠戴在脖子上。

各自又朝佛龛拜了几拜,然后收拾一番进了寺里,几个人要庆祝喝酒。鲁智深说:“今日重阳节一醉方休!”

众人喝着酒,施恩来了兴致,起身离座说道:“我给大家唱首诗助助兴,还记得大唐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施恩唱完,杨志几人齐声喝彩。

武松说:“不知我那山东及时雨宋哥哥在哪?现在如何?”

“莫不是那江湖人称及时雨宋江宋公明的?”鲁智深问。

武松回道:“正是此人,两年前我与宋公明哥哥在柴进大官人庄院结识,拜为异姓兄长,至死不忘。”

鲁智深激动说:“洒家久闻山东郓城宋三郎大名,是个济困扶危的好汉,只恨山高路远,无缘相见!如何未听兄弟提起过?”

“只怕提起,诸位说我武松妄语,我武二是个小人物如何能认得那般豪杰,说出口来怕你们各位不信笑我。”武松看着六人说。

“如何不信,武二郎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怎会骗人。”杨志道。

“兄弟不必烦恼,有缘自会相见。”张青孙二娘开解武松说。几个边喝边说话,聊了一会宋江,又说了一些江湖的事,吃饱喝足,各自忙去了。

二龙山暂且搁下,且说嵩山少林寺里,周同方丈闲来无事,夜观天象,偶见将星成材,正应相州,便欲下山寻找,传授艺业将来保家护国,寻思已定,回到禅堂打坐,只等天亮云游相州。

第二日周同方丈将一切事务交给了监寺,提条九环禅杖,打点起行,下了嵩山直奔河北西路相州而去。

数日后老方丈到了相州,一路走一路化缘,暗访将星,直走到相州的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边走边打听县里有没有奇特的少年,县里有人告诉周同说:“汤阴县里没什么特别的少年,只有一个岳家小儿,叫岳飞,字鹏举,才十一二岁,力大过人,成年男子也不是对手,家教甚严,平日不常出门,只在家里刻苦读书,最喜欢看一些《左氏春秋》、《孙子兵法》和《吴起兵法》这一类的义书和兵书。据说此儿出生时有大禽跟鹏鹄相似,飞鸣其家房上,所以父母便给他取名为岳飞字鹏举;出生还不到一月,内黄河水决堤,大水突然涌至,岳飞母亲姚氏抱着岳飞坐在翁中,被大水冲到岸边才幸免于难。他的父亲岳和是远近皆知的大好人,遇到灾年,可以把自己的口粮节省下来给饥民吃;如果有人耕种占用他家田地,岳和索性将地割给占地之人,不予计较;有借其钱财的也不催还。”

方丈又问了岳家在什么地方,径直去了。周同走到县中却看到几个十多岁孩童在石碾旁玩耍,有个穿月白色衣服的少年正在和别的孩子打赌说:“孟邦杰你们信不信我能把这碾子举起来?”那几个孩子都说:“不信!”那穿白衣的少年看那几个孩子不信,走到石碾旁伸双手抓牢碾子,用力举过头顶,那几个孩子张口结舌的说:“岳大哥好大的劲,这碾子怎么也有二三百斤,我们服了。”那白衣少年又轻轻把碾子放到了原位。

周同看罢,来到近前行个佛礼。“阿弥陀佛!请问几位小官人,可认得叫岳飞岳鹏举的吗?”那几个孩子一指白衣少年说:“他便是岳飞。”

岳飞看见周同是个银须飘飘的老和尚,来到周同面前行礼说:“我就是岳飞,老师父有何指教?”

周同说:“老衲是嵩山少林寺的方丈周同,下山来寻我的徒弟。”岳飞问:“不知老师父的徒弟是谁?我又能帮上什么忙呢?”周同笑着说:“老衲的徒弟就是你呀!”

“我!师父认错人了吧!”岳飞惊疑用食指指着自己。

“没错,就是你岳飞,你有什么远大的抱负吗?”周同笑道。岳飞挺着胸脯说:“我长大要保家卫国,做个大将军。”

“你给我做个徒弟,我把全部的本事交给你,以后你能做个比将军还大的官。”周同说。岳飞说:“老师父我给您当个徒弟不难,可是得父母同意才行。”

“你家在哪?贫僧去和你的父母说去。”周同看着岳飞。岳飞说:“我家就在前面不远,老师父跟我来吧!”岳飞在前面引路,周同跟着,不一会就来到一所宅院门前。岳飞对周同说:“老师父这就是我的家了,请进。”说着岳飞推开门让周同进去了。

“娘……娘……有客人来了。”岳飞领着周同进门喊道。只见一个妇人听见喊声走出屋来,年纪不大,三十岁出头,打扮洁净利落,正是岳母姚氏。

“什么人呐?”姚氏问。“就是这位老师父。”岳飞回道。这时岳母才注意到岳飞身后跟着个银须老和尚。姚氏对周同说:“师父要化缘吗?等一下,我这就去拿些白米和馍馍来。”周同说道:“老衲是来化缘的,但不是来化米面的,而是来化有缘人的。”

“这话俺这妇道人家可就听不懂了!”岳母姚氏说道。

“老衲也没别的意思,只是想收岳飞做个关门徒弟,不知夫人意下如何?”周同面带笑容说道。岳母这才明白,对周同道:“即是这样,还请师父屋里说话吧!”周同在屋外墙边倚了禅杖,姚氏请周同进了屋里坐在了客位上,岳飞也跟了进去,周同看着屋里朴素典雅,知道定是个和善之家。

不一会,岳母姚氏沏好了茶,把茶盏端到周同旁边的小方几上说:“师父请用茶,鄙舍简陋没有好茶招待,还请师父见谅。”

“不妨事,不妨事。”周同看了看岳飞,又看了看岳母,岳母略知其意便说:“飞儿,已近晌午,后院的猪还不曾喂过,你拎些泔水去喂喂。”岳飞听了便出门喂猪去了。

“老师父,有什么话但讲无妨。”姚氏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