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里之行
作者:蓉城秋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6806

郭凡调整着呼吸,慢慢从面前盒子里,拿起一个电阻。

盒子里放着上百枚各种电子元件,不过每种电子元器件的表面,都贴了一层纸,看不到上面标记的元件标定数值。

经过多次训练,他已经无需平躺下来,全身放松,像练气功那样,放空思维,才能进入深层意识空间。

现在,他只要保持心态平和,不做激烈的运动,别让杂念干扰思维,就能在平常状态下,随时进入内视状态。

这样一来,他运用电磁异能,更具有了隐蔽性。

电荷脉冲流,从他的左手食指指尖,进入电阻正极,快速穿过,从负极流出,经由左手拇指穴位,完成一个大循环。

郭凡的意识牢牢抓住脉冲粒子。

快如闪电,通过肉眼无法观察的脉冲粒子,在集中精神以后,每一个粒子的运行线路都是那么的缓慢,连一个最细微的变化,都历历在目。

在他的观察中,脉冲流涌入电阻体以后,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减速,当通过电阻体后,电流明显有所衰减,对比流进和流出的电粒子量,则更为明显。

郭凡轻轻吐出一口气,右手缓缓提起笔,在小本子上记下一个数:230欧。

随后,他拆开蒙在电阻上的贴纸,现出圆柱形的电阻体,电阻体表面,有四道环,分别是红色、黄色、棕色、金色。

这四道环,有着特定的含义。

由于大多数电阻体个体很小,标注数字不方便,因此为了方便察看元器件标注额定功值,采用了颜色标注。

黑,棕,红,橙,黄,绿,蓝,紫,灰,白,分别代表着从0到9十个数字。

他手上的电阻,第一环是红色,表明电阻的第一个数字是2,第二道环是黄色,则代表数字4。

第三道环则不同,它是表明前面数字,后面带几个0。

棕色,表明是数字1,也就是说,这个电阻前面数字是24,带一个0,准确电阻值是240欧姆。

最后一道环,代表了误差。

在以上颜色之外,为了更精确注明误差,还增添有无色、金、银,三种环,分别代表不同的误差值。无色、金、银三种,代表无误差、正负5%、正负10%的误差。

由此,他手上这枚电阻,正确电阻值是240欧,误差为百分之五,浮动值为正负12欧。

他刚才写下的数字,是230欧,比标定的电阻值小了10欧,但总体来说,差距并不明显。

“谁知道是不是老爸他们厂生产的产品质量问题,再说,就算是完全没有误差,我靠经验判断,仅仅相差10欧,还在误差允许范围内!”

郭凡放下电阻,又伸手从盒子里,拿起一枚二极管。

他看了看,首先同样将二极管正极与食指相连,负极与拇指相连,随后缓慢释放电荷脉冲。

没有反应。

二极管仿佛有一道闸门,拒绝电流涌入。郭凡逐渐加大脉冲电流,当增加的电流达到某一个量,二极管的闸门似乎才像接到了开门的指令,电流终于顺利进入二极管内,然后从负极流出。

透过表面贴纸,二极管,发出了朦胧亮光。

和电阻不同,电流通过二极管,并没有发生衰减。

郭凡没有停下来,持续提升输出。

随着电流输入,手中的二极管就开始发热,当输入的电荷流持续升高以后,二极管的温度也在迅速升温。

猛然,郭凡大叫一声,一把扔掉二极管。

二极管的温度,已经烫得他无法继续捏在手中。

算了,毕竟手是肉做的,比不得仪器,这最高整流电流值,测不出来也就罢了。

郭凡根据自己,为了打开二极管阀门,让电荷粒子通过所施加的压力大小,作为估量依据,提起笔,在纸上记下他所探测的数字:门坎电压0.1伏。

写下数字,他没有撕开二极管表面贴纸,而是将二极管正负极,反了过来:将正极抵在了拇指上,而将负极,抵在了食指指尖。

随后,他又一次从食指输出电荷脉冲。

二极管毫无反应。

电荷粒子无法通过二极管负极,达到另一极。

郭凡并不理会,继续增加电荷输出,增加的幅度很慢。

渐渐地,有极少量电荷粒子,通过了二极管,从正极流了出来,经拇指回流入体内。但这个量非常微弱,稍不留意就会忽略过去。

“我还不信了!”郭凡一发狠,快速加大电荷输出,再也不象刚才那样小心翼翼。

猛然间,他手中的二极管发出一声脆响,小灯一下熄灭。

啪!

二极管被击穿了!

“靠,加了这么大的压力,才将它击穿!”郭凡悻悻地说着,默思刚才所加的压力,到底有多少。

想了一会儿,他才不确定地,在纸上写了一个数值。

这次,他撕开了二极管,寻找上面标注的数值:“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过误差不大,可以接受。可惜能够测试的参数有限,只有门阀电压、反向击穿电压,作为一般运用,也够了!”

郭凡对比了正确标示,反省了自己判断的误差,在心中对判断标准作了细微调整,又继续拿起下一个元器件。

这两天,他一直在进行这项训练。

所有电子元器件工作的基础,是电流。

而电流的单位,最最基础的就是电流、电压,其他的可以通过这两个单位进行换算得到。

郭凡不断地练习,便是为了可以准确地测量出各种元器件的额定单位。

通过特有的电磁异能,他可以从微观角度,实际观察电荷粒子在元器件中的流动,来做出判断。

在他看来,所谓的电流,其实就是电荷粒子,流经元器件的量,就像水,流经管道一样。只要经过训练,要估计出水流的大小,并不难办到。

而电压,则是施加多大的力,让电荷粒子流动,形成电流。

这都可以通过直观地观察,辅之以一定训练之后,能够作出相对正确的判断。当然,要达到很高的精度,这就需要长期持之以恒的训练了。

话说回来,这个世界上,也只有他这个变态,才有这个能力。

他可以通过变异的电磁灵魂,放开思维,宏观观察所有探索范围以内的电荷粒子,也能从微观角度,细微观察到每一个电荷粒子。

郭凡测试完最后一个元件,放松思维,休息了一会儿,又拿起课本,细细阅读起来。

他全盘接收了本体的所有记忆,但这些记忆是死的。

就像他接收了一个全自动的数据库,如果他调阅,数据库会传来完整的相关资料。但如果他不发送指令,这些资料,也不会主动地跳出来。

郭凡的阅读,其实就是将这些离散的数据资料,重新串联起来,彻底成为自己所有。

他做的这一切,锻炼自己的电磁异能也好,阅读课本,重新串联知识体系也好,都是为了下一步的工作。

他眼看就要进入研究所工作了,要是什么都不懂,进去以后,还不抓瞎啊!

“这个时代,研究机构的经费还很不充裕。研究单位其实也是官僚机构,里面或许会有只会研究,不懂钻营,怀才不遇的人吧?到时候把他们拐出来,自己搞研发,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搞研发要投入,能不能出成绩也不知道,这是个无底洞,我又哪来的钱投入呢?”

郭凡看了一会儿书,又在心底盘算以后的发展规划。

他是有野心的。

正确地说,每一个穿越重生的人,都有野心!

上天给你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不去利用它,这本身就是最大的犯罪!

但是万事开头难。

有重生记忆也罢,知道历史发展趋势也罢,要想利用先知,从中渔利,最终还是要看本钱是否雄厚。

平地起高楼是很爽,可要真的干起来,才知道困难重重。

偏偏来钱最快的法子,什么彩票、股票,郭凡去了解了一下,都还没有。上证所听说就要成立了,这个时候,还只是传说。

就算上证所成立了,郭凡也知道第一批挂牌有八只股票,后来有“老八股”之称,每一支都曾涨到过不可思议的地步。

然而,他也就知道这一点。

具体这八只股票,是哪八只,历史上什么时候开始涨的,最高曾涨到什么价位,他统统不知道。

他能想出来,唯一的应对方法,就是平均投资,但是否能在最高点抛出,获得最大收益,他也是毫无把握。

再说,平均投资,也就意味着收益的平均化,每一轮暴涨,他即便在最高点获益,收益也只有总投资的八分之一。

他本来就没有本钱,即便上班以后,吃用还是靠家里,把每一分钱都省下来,要同时投资八支股票,还是显得力不从心。

难,难,难!

做事都是看人家容易,轮到自己,才知道艰难。

郭凡挥了挥手,似乎通过这个动作,把郁闷,从心头一扫而空。

算了,空想无用。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先尽力,从每一分钱赚起,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

郭凡收拾东西,走出卧室。

家里没人。

国光厂复工,全厂工人正是干劲十足的时候,从干部到职工,所有人都早早就到厂里,打扫清洁,擦拭机器,没有懈怠。

依郭凡所见所闻,国光厂虽然也存在管理僵化,这个国有企业的通病,但从领导,到基层,还真没有坏心。上层清廉,除了上级视察,几乎不搞**。下面工人用心,偷奸耍滑者都会被人看不起,任务以来,干部职工常常主动加班到深夜,从无怨言。

老爸郭详东倒也罢了,他是技术科的,工厂要上新项目,吃透市场上同类产品,反向研究,制作图纸,拿出一套完整的加工流程,他们技术科工作繁重,每天早出晚归情有可原。

但老妈石梅也是这样。

明明工厂刚复工,千头万绪,工作还没正式开展,老妈也是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扫地打水,整理质检仪器,天天捧着老爸收集的各种电子产品技术手册,做笔记,勾画重点。回到家,给家人做好饭,晚上还要熬夜到十一二点。

郭凡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同心协力,团结一致的国光厂,会在几年以后,和数十万国营厂矿一样,轰然倒塌。

市场,在市场面前,国光厂几千干部职工的努力,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阳台上,放着几块一米见方的有机玻璃。

这是郭详东从厂里顺来的,像这种从厂里拿东西,不是用于外卖,在这个时代属于天经地义,谁也不会说什么。

他拿出一张自己画的图纸,在有机玻璃上勾画线条。

线条勾画完毕,他从工具箱里找出弓锯,将有机玻璃踩在木凳上,顺着线条对其进行切割。

万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就是他今生创业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