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献帝存在的意义 (2)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679

起因是上将军陆逊的一个奏章,他的用意是要孙权真正重视曹睿,把他当做一个真正的大敌,更认真地治理吴国,他关于明帝曹睿的评论从孙权的话中可以听出,孙权对诸葛瑾说道:“最近孤收到陆逊的表章,他认为曹丕已死,曹睿继位,造反的人都闻风瓦解,中原因此得以平静。听说曹睿皆选用贤良之士为官,又宽松刑罚,布施恩惠,减免赋税徭役,以取悦民心,似乎我们吴国的忧患现在比曹操时更为深重。孤认为陆将军的话是不对的。论及曹操所为,大肆征战是他的过失,战争使人们骨肉散离,最为残酷。至于曹操统治国家,率领军队,则是天下少有的奇才。曹丕与他相比,差得太远了,如今曹睿又不如曹丕,正如曹丕不如曹操一样。他所以推崇小恩小惠,是因为他父亲死了,他自己知道不如其父,害怕国家由此衰落,困苦的百姓将揭竿而起,所以才不得不委屈一下,以换取民心,使自己能够勉强坐稳江山,如此而已,――这哪里是什么兴隆的迹象啊!曹睿曾任用的陈群曹真等人,他们有的是文人儒生,有的是宗室子弟、皇亲国戚,怎么能驾驭有雄杰之才的文臣和如猛虎一样勇猛的武将去治理天下呢?皇帝的威势和权柄如果不专一,那么事情就不会顺利,就将差错不断。比如西汉初年的张耳、陈余,他们不是不敦厚和睦,而是当他们都有了足够的权势之后才互相残杀的,是形势逼迫他们这么做的。再说陈群等人,他们当年所以能恪守臣节,是因为曹操健在,他们是因为惧怕曹操的威严,才不敢为非作歹,才尽心尽力去辅佐曹魏的。到了曹丕继位之时,他已是成年人了,他能够继承曹操的威严,又时常能对陈群等施以恩惠,所以还能使他们知恩图报。如今曹睿年轻,没有主见,容易被人左右,陈群等人一定会因此巧言令色,结党营私,使各朋党互有依附,如果这一天到来,奸邪佞媚之人就会相继而起,相互诬陷怨恨,怀疑对方背叛。如此一来,大臣们相互争权夺利,皇帝年轻难以驾驭群臣,那么曹魏的统治还能持续多久呢?从古到今,哪有让四五个人同时把持朝政而不使他们相互离心离德继而倾轧仇杀的,所以深通此理的人决不能为!势力强大的欺凌弱小的,弱小的又向其它强大的求救,这是自取祸乱和灭亡之道。”孙权说到这里,提醒诸葛瑾说:“子瑜,你要注意听,陆逊一向以计划筹算见长,他这一次却大错特错了。”

诸葛瑾忙躬身道:“陛下圣明,臣谨记在心。”他的这种态度使孙权身边的其他人很不以为然。有人想道,如果诸葛瑾所说的谨记在心,是指孙权所说的那些道理――断章取义,那些道理确实是至理名言――那他就不是在盲从谄媚,而如果他要谨记在心的是孙权关于曹睿的那些评论,那他才是大错特错了。很多人都知道,魏明帝虽然未必称得上一代圣主,但他治理朝政却是很有主见的,他看上去过于宽厚宽容,而大事上却从不含糊,陈群等人根本不可能凌驾其上,他们实在不明白孙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看法。这几乎就等于是一种污蔑,很多人疑心与曹操曹丕打了多年交道,走过了大风大浪,见识了真正高超的孙权,犯了轻视后辈的毛病,以至于无法正视事实了,但是这话谁也不敢说。

事实上,诸葛瑾也并不完全赞同孙权的话,但是诸葛瑾对于孙权关于曹睿的那些话实在不便当面驳斥,这不符合他的风格。他不能当着孙权的面赞美曹睿,实际上他心中也觉得争论这些没多大意义,曹睿怎么样关系不大,重要的是孙权怎么样,如果孙权能够始终圣明如故,那么魏国要越过长江就难上加难。至于进取魏国,诸葛瑾目前是不敢想的,眼下的战争他并不认为有多少成算。

离开孙权之后,诸葛瑾觉得身上凉飕飕的,孙权关于朝臣的那些言论使他未免戒惧。诸葛瑾最没有想到的是,孙权所说的那种结果没有在现在,在曹睿身上体现出来,却在孙权曹睿之后,在魏吴两国同时出现了,然而那个时代已经与他无关。

而那个伟大的预言者孙权却正是造成吴国这种结果的直接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