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君臣失和 (1)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190

张昭曾经无数次直言劝谏,拂逆孙权的意志,孙权虽然心中时常不满,但终究不肯跟他撕破脸皮,这一次张昭是真的让他下不来台了。shouda8.com

张昭入宫之后,孙权赐座,张昭没有接受,他立在那里庄重威严地对孙权说:“公孙渊背叛魏国,畏惧*,远来吴国求援,决不是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改变主意,打算向魏国表*志,那么张许两位使者就回不来了,这不是将要取笑于天下吗?”

群臣的反对本就使孙权不快,张昭此时的态度立刻就引起了孙权反感,他冷冷说道:“孤以为先生见解必在众人之上,所以才特意听取您的意见,哪知先生也是如此短视!公孙渊早有叛魏之心,已多年与孤联系,数次来往之后,他已深知孤意,所以才正式派出使者,何必多虑?公孙渊之心,魏国早已人尽皆知,他如果杀我使者,岂不是自绝后路?魏国去年就有*之心,难道还肯轻易相信他吗?”

张昭问道:“陛下难道这么快就忘了虞先生的劝言,去年的教训?”

孙权道:“虞翻前时所言时,辽东还没有正式称臣,去年的惨事是天灾而非**,岂可以怪到公孙氏头上?”

张昭反驳道:“去年之事看似天灾实则**,辽东海路遥远,困难重重,而魏国也决不可能坐视它丢失,此行之危险何止于一个公孙渊?辽东得之无益,救援不易,公孙渊绝难应付瞬息而至的魏军,这个道理他难道会不明白?”

孙权离座说:“孤意已决,先生不必再来多言!”他准备拂袖而去。

张昭厉声说道:“陛下基业得之父兄,成于江东父老厚爱,陛下如此一意孤行,难道就不怕无颜面对父兄群臣和东吴百姓吗?”

孙权霍然变色。张昭此话不仅大伤他的尊严,也深深触及到他的大忌。当年孙策肯将亲手创建的大业付与弟弟孙权,可是孙权却绝没有孙策的心胸度量将天下还给孙策后人,他平时最不愿意有人提及兄长当年对他的笃爱,更担心有人因此心生异念,扶植孙策子孙,因此在称帝之后他甚至只将孙策封为长沙桓王,而将孙策的儿子只封了一个侯位。shouda8.Com。

这其实也怪不得孙权,正本定名,慎重安排贵贱名分,这是国家的重要制度,也是有效杜绝不轨,防范贰心,消除*的根本,孙策是吴国创业的君主,孙权左右将相大臣都是孙策的故旧,他不得不防。这或者也是一种保护。当年孙策之所以选定孙权为继承人,是因为孙权确有过人之能,能够担负起大任,而孙策儿孙都无一不是平庸之辈,一旦尊奉过度,必将使他们招致杀身之祸。孙权所为虽然与情理相悖,可是却不但能使孙策子孙免受猜忌的嫌疑,还能够杜绝群臣中可能有的异端思论,觊觎之心,防患于未然。

张昭所言终于使孙权失去了控制,他手按佩刀大怒道:“吴国臣民入宫则参拜孤,出宫则向你行礼,孤对你的敬重已到了极点,而你经常在大庭广众之下顶撞于孤,孤常常唯恐自己做出不愿意做的事情!”

张昭看着孙权,缓缓说道:“臣虽知陛下不能接受我的建议,但每次竭尽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太后临终前呼唤老臣到她的床前,留下遗诏,太后吩咐老臣辅佐陛下的那些话至今言犹在耳!”张昭说话时已是泪流满面。

孙权的佩刀砰骤然离手,他与张昭相对哭泣起来。

有些事是孙权怎么也忘不掉的。当年孙策将孙权托付于张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如果仲谋不能胜任,先生可取而代之。”这是一种权术,实际上也大有可能,这种可能性孙策根本阻止不了。其时孙权年少,江东不稳,外敌环伺,以张昭当时的威望,即使他不尽力辅佐,只是稍存异心,孙策旧部也可能迅速分崩离析,孙权要想成就大事就难上加难。但是张昭没有那样做。他上表东汉朝廷,下文所属州郡,抚慰朝内朝外所有将校,终使大局稳定下来。当时孙权哀痛孙策之死,终日哭泣不能理事,张昭劝孙权道:“作为后来者,应继承前人遗志并使之兴隆昌盛,如今天下局势动荡盗贼四起,不是您举孝的时候,怎能象平民一样放纵自己的哀情呢?”于是他亲自将孙权扶上战马,一起去检阅军队,使军民的士气立时高扬起来。

孙策去世之后,孙权的母亲吴夫人因孙权以年少而统掌大权,不得不协助他治理军国大事,吴夫人虽是女流,但是智谋权术都相当出众,对孙权的帮助极大。孙权一向对吴夫人敬爱有加,事事唯命是从,吴夫人去世之后,孙权曾经失魂落魄,至今思念不已,此时张昭提起吴夫人再次将孙权托付于他的事,孙权思及母亲之恩,念及慈母之命,以及张昭对他的贡献,怒火顿时化为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