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亲王们来了 (1)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08

公元232年,魏太和六年正月,洛阳民众终于见到了数月来朝思暮想的那些亲王,他们显然比明帝怀有更大的热情。

那些日子,在入城的各个通道上聚集无数的市民,他们兴高采烈,注视着陆续到来的亲王们,和他们的仪仗,很过了一把瘾。

洛阳城的居民自然是见多识广的,有足够的能力对那些亲王评头论足,他们不能不发现,那些亲王虽然从八月份就开始了积极的准备,但他们的仪仗从整体上而言,比起朝中的那些权贵还是大为逊色,这使亲王们头上的光环不免大打折扣。

亲王之中以燕王曹宇的仪仗最为豪华鲜亮,其次是东海定王曹霖,再次是赵王曹干,而最显得不太像样的则是聊城王曹茂,其次是东阿王曹植,再次是中山王曹衮,其他的则基本差不多。这其中当然是大有原因的。燕王曹宇是武帝曹操的儿子,却是和明帝一起长大的,两个人从小就关系很好,明帝对他的恩宠和赏赐自然就远超其他各王,他的各方面条件都优越得多。东海定王曹霖是明帝的弟弟,深得文帝曹丕宠爱,文帝临终前特地嘱咐过明帝要好好照顾他,明帝自然有所偏向。如果曹霖不是生性粗暴,时常无故毒打伤害奴婢侍妾,常常为人评议弹劾,他所得到的或者还可以超过燕王。而赵王曹干的母亲则是武帝曹操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她曾经在文帝曹丕的继位上有过汗马功劳,因此曹丕临终也有遗诏,命明帝另眼相看,这当然也不在话下。

至于聊城王曹茂却是咎由自取,此人生性傲慢残忍,曹操从小就不喜欢他,因而直到文帝时代,他也没有封王之份。这是曹操诸子中的一个唯一,却是后来明帝碍于太皇太后卞氏的惦念,为了安慰她,才不可不封了他一个聊城王的,但是对于他的疏远管制却显而易见。

市民们私下里对亲王们的评论肆无忌惮,但是对于东阿王曹植和中山王曹衮却保留了全部的情面,其他各王的寒酸,招致了极无情的嘲笑,能让这些亲王颜面扫地,是市民们绝大的乐趣,而曹植和曹衮的寒酸,那就代表了一种品格,一种别样的高贵。

谁都知道,曹植的声望不止来自于他的身份,更出于他耀眼的才华,非凡的风度,和独立特行的举止,他本身就是一个顶尖的名士,不拘于身份地位,细节,他的朴实无华正是他一贯作风的写照,他无论在哪,以何种状态出现,都鹤立鸡群,光彩夺目。曹植年纪渐老,飘逸之态不改,仿佛醇酒,年代愈久愈显出其香的浓烈。却没有人深入到他外表之下的无尽痛苦和失落。

而曹衮,却是一个谨慎自爱,与世无争的人,他的贤名在朝中和民众间广为流传。他从小好学,因为过于勤奋,以至于他的师傅和侍从都很担心他累坏身体,不得不常常规劝他,怎奈他生性如此,无法荒废。他的文章显然比不上曹植,但是品德自律却远远过之,并且无论做事为人还是学识文章都不企求为人所知,怕因此惹祸,他的谨慎程度常常得到武帝文帝及朝臣们的赞赏。曹衮最足为人们称道的是他的节俭,他自己熟悉料理各种家务,妃妾们也靠自己纺线织席自足,他此时的简易也自在意料之中。

老一辈的亲王之中自然以曹植最具名望,当曹植的仪仗出现在城中的时候,明帝特意令人下旨准许曹植从中央御道入宫晋见。洛阳宫门及城中大道按照古制一律一分为三,中央三丈为御道,也称驰道,两边即为侧道。侧道两边一般策以四尺余高的土墙,墙外又有土墙和深沟合成的夹道,夹道中往往栽有榆槐松柏等树。行路之时,吏民行于道旁,中央御道为天子专用,诸侯以下若无皇帝命令随便行驶,则为违法犯制。明帝特许曹植从中央御道进入,这是一项殊荣,但是曹植却不敢接受。他多年来已夹起尾巴做人,实在也难忘过去的教训。

当年在武帝时,曹植就有一次将座车行驶于驰道之上,结果引得曹操大怒。曹操没收了他的马车,还将公车令连带处死,并从此加重了对诸侯的法制和禁令。这件事其实也宣告了曹植的失宠,他从那时起就再也没有跟太子曹丕一争长短的条件了。太子人选已定,曹操势必维护曹丕的地位。

曹植没有接受明帝的好意,与诸王一同从侧道缓缓地,中规中矩地向皇宫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