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李严这次真完了 (3)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459

诸葛亮叹息道:“陈孝起前时去吴国时,曾对我说,李正方腹中有鳞甲,其同乡知情者都说此人不可近。我当时以为腹中有鳞甲也无妨,只要你不去触犯他就是了,可谁知他还有苏秦张仪那一套反复鼓弄的伎俩,真出乎意料。此事可写信告知陈孝起,并通知我府中留守长史蒋琬,及侍中董允。”

陈孝起说的是尚书令陈震,李平的南阳同乡,他说这话的时候当在建兴七年,那时孙权刚刚称帝。当时东吴派大臣来通报,说愿意与蜀国同尊,但遭到了蜀国群臣的反对。东吴与蜀国不久前刚结下大仇,这是其一,其二,群臣以正统自居,认为这样做名号不正,体例不顺,因此都主张申明大义,断绝与东吴的同盟关系。是诸葛丞相力排众议,否决了大臣们的意见的。

他说:“孙权早有篡逆称帝之心,朝廷之所以对他的图谋背叛没有过分注重,是为了牵制敌人,求得援助。现在如果明确跟他们断绝关系,势必结仇,我们就得把军队派到东边去征伐,必须先吞并了吴地,才谈得上进兵中原。然而他们国内现在还有很多贤才,且将相和睦,决不是短期可以平定的。如果长期驻兵,与他们相持,坐而待老,反使北方贼人有利可图,这决非上策。从前孝文帝以谦卑的口气和匈奴议和,先帝宽宏大量地与东吴结盟,这都是顺应时势,善于变通,考虑到长远利益的做法,决不可因泄一时之忿失却大体。如今群臣议论都认为孙权只求三国鼎立之利,不能与我们同心协力攻伐曹魏,目前他的志向已经实现,完全不想渡江北上,这些观点,都是貌似有理实际错误的。是一种短视。为什么这么说呢?孙权划江而治,是因为他的才智和实力都不如曹魏,所以才不得不依托长江自保;孙权不能越过长江北上,就像曹魏不能渡过汉水攻打我们一样,并非实力有余,而是认为最好暂不攻取。如果我们派大军*曹魏,他们东吴也极有可能出兵分占曹魏的土地,以为长远之计,至少也会掳掠百姓,扩展地盘,在境内显示他们的武力,这对我们是大大有利的。他们应该不会一直按兵不动;即使他们按兵不动,能与我们友好相处,我们北伐的时候,也就不必担心他们从东边入侵,而曹魏黄河以南的部队却不敢全部调到西边来对付我军,这对我们的好处已经是很大了。孙权僭称帝号之罪,还是不公开指责为好。”

陈震是诸葛丞相政策的坚定支持者,表现了非凡的远见和灵活性,所以诸葛丞相派他为庆贺、结盟的使者,陈震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使命,回来后即被封为城阳亭侯。

当下费?恭谨领命,姜维则在旁劝解道:“丞相不必太伤感,此时倒是应以军中大事为要。”

诸葛亮点头道:“李正方的事且严守秘密,待回师之后再作处置。”

姜维道:“可惜!难道只有回师一途?若再坚持数日,内得更换其人,外得击败敌军,拿下上?,困难应能迎刃而解。”

诸葛亮道:“大事已去矣,来不及了!军粮已难以支持多时,后方还恐起火,此时不退将大难临头,你所希望的只是一个未知之数。一旦进退两难,数万士兵不存,我将以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费?姜维黯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