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姜维遭遇郝昭第二(1)
作者:非?亦?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942

司马懿确实不敢跟诸葛亮直接交战,他没有制胜的把握,相比之下,他私下里认为蜀军的战斗力,和诸葛亮在行军布阵大规模野战的能力要比他大得多,他不能冒这个险,也没必要冒这个险。

他多年来就一直关注着这个劲敌,对他了解很多,他只能避敌之长,攻其所短。

蜀军是攻方,他是守方,敌人长途跋涉,深入国境,势必就有无数烦劳,诸多顾虑牵扯,这是蜀军,也是所有入侵者的最大弊处。因此他们就一定会急于寻求速战,而他坚守不出正是最好的对策。诸葛亮并非不懂用奇,他第一次出兵,以赵云邓芝虚张声势,就是用的声东击西暗度陈仓之计,但是此计虽奇,正却不足以辅,此所以此计最初奏效,而后来无成的最大原因。那一战看去上是败在马谡之失,街亭之失,深究其低,其实也还在蜀军的势力不行,不足以造成更大的震动。不然,何以诸葛亮得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却只有放弃的道理?若能保有据守,步步推进,难道不是一个胜利?远不比仅仅迁走那里的民众要强得多?力量不够雄厚,后续随时断绝,则任何奇兵都难以长期奏效。

同样的情况,魏国输得起,诸葛亮却输不起,魏国可以做长线利益,蜀国却只能做短期计划,他们仅一次大的损失就将大伤元气。所以诸葛亮实在不能不谨慎。而他的性格本身就过于谨慎,这两种谨慎的结果,就势必使蜀军左右而顾,步步维艰。既想求速求胜,又不免瞻前顾后,处于这种两难之境,蜀军还能有什么大的作为?所以司马懿就完全不必太过于着急,他就只需要凭险坚守着,等诸葛亮渐渐疲软。时机一到,他只要出一支奇兵扰乱一下,诸葛亮就只有手忙脚乱,难以应付了。如此对付,如此坚持,则诸葛亮奇正之兵都将无用武之地。

司马懿的打算诸葛亮并非不知,但是他遇到司马懿这样一个厚脸皮的忍者,似乎也只能无奈。

上?和东山上的敌人都但以据守为能事,似乎很无奈的诸葛亮干脆暂时将战事指挥交给了他的弟子姜维。

中监军姜维数次攻打上?和东山都无功而返。

郭淮和戴凌打着司马懿的旗号,在东山上虚设旗帜,几不知有多少兵马。他们在山上以巨石塞道,多备滚木?石,每遇敌人冲锋,就木石齐下,乱箭纷飞,姜维攻山的结果只能是不断增加伤亡。

张?的军队此后已移至上?背部,从后策应上?和东山友军,姜维只有两面可以攻山,更多的部队根本用不上。

而上?的费曜简直就是郝昭第二,建兴六年冬,诸葛亮出兵散关,以数万人围攻陈仓,陈仓守将郝昭凛然不惧,蜀军以云梯冲车攻城,郝昭则以火箭反射云梯,使云梯烧折,梯毁人亡。郝昭又以绳索绑系石磨,抛向冲车,将攻城冲车不断击溃。蜀军随后架起百尺井阑(一种底装滑轮的移动箭楼,可凭高而射),布于城墙四周,一面四面攒射,一面负土填壕,准备越过壕沟,掩护攀城。箭如飞蝗之下,郝昭又使士兵民众头顶盾牌,在城内冒险筑起重墙,蜀军仍无法突入。蜀军再于城外深挖地道,准备穿城而入,郝昭却又在城里四布水缸,听到哪里有掘土动静,就在哪里挖坑以待。蜀军日夜攻城二十余日,竟始终不能奈何仅有千余士卒的郝昭半分,最后魏国救兵大至,诸葛亮只得挥军回师。现在费曜就如郝昭一样,应付姜维游刃有余。

或者费曜比郝昭更为出色。

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姜维以攻车撞向城墙,费曜则在城上张起特殊缝制的牛皮大幔,悬空遮护,使攻车处处受阻。姜维命士兵高举起竹竿,上面绑缚松麻,浸油点燃,去烧费曜的皮幔,费曜则令士兵伸出长杆,用长杆上的利刃,将姜维的竹竿拦头截断。姜维掘地数十道,进入城内,费曜则在地道口塞上木材,点燃之后,用皮排吹火,顿使地道变成火窟。姜维顺势变招,就在城墙下地道里向上挖去,用大柱支住城墙,然后在其下点火焚烧。大火烧去,梁柱折断,城墙顿使塌陷一片。而费曜则在城内毁去衙署民舍,广积硬木以待,见哪里塌陷,就在哪里竖起木栅,使蜀军仍然无计可施。

姜维攻城工具已经使尽,而城中守具还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