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渐失民心
作者:帝秦王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598

光天化日之下,摆在门口的元宵竟然不见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被城管执法人员“征用”拿到敬老院慰问去了。 首..发

这是今年(2012年)2月2日哈尔滨市双城市一些商贩遇到的事情。

而双城市城管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给出的说法是,他们就是一个抢的单位,领导让他们抢他们就抢。

2月6日,该局局长在接受**联播记者采访时承认执法人员执法“走样”。

且说公元199年八月,刘备复动蜀军六万相伐交州之后,消息传至一界相隔的汉中,左将军马超便与汉宁太守郝昭及军师将军荀攸商议南伐益州之事。

“岁三月,刘备兵动交州,无功而返;今其引关羽亲去,吾等不能再坐失良机,当往取益州也!”马超言之凿凿。

郝昭闻言,未曾解劝,只看荀攸。

荀攸一转眼珠,与马超解道:“虽刘备南去,但已使其三弟复来葭萌关戍之。张飞具将军之勇,且葭萌关高险,非一时之能取。今主公在并州与袁绍相据,吾等实不宜再于此时添乱,还请将军思之!”

马超闻言,急道:“思什么思,岂不待刘备取了交州之粮,再来打我们?”

荀攸道:“雍州之势,东与袁绍相拒,南与刘备为敌。今我等于汉中戍守,虽进取不足,但守成有余。然河北却是凶险,稍有差池,便必是损兵折将、失州失地。故而今之势,若河北不平,则我军无法南指。将军即怕刘备有粮之后,复来争夺汉中,现便当乘此空隙,休兵养民,以待其军;而非空耗战力,倒使刘备日后得有可乘之机!”

马超闻言,思索片刻,有所觉悟,遂罢南征之意。

且说当月中旬乃是中秋佳节,刘备出征无暇过节;王成、袁绍于壶关、白马两地纠缠,亦是都没心情;只淮南袁术坐拥大成皇帝之位已两年半载,实觉该大肆庆贺一下,故自上旬开始准备,至中秋当日,于帝宫内大宴群臣。

然当日大宴之中,袁术却是闷闷不乐。

值此佳节,又是群臣共庆之机,见皇帝不高兴,丞相阎象便即起身相询。

袁术也不避讳,直言道:“当日汉灵帝在时,有一次中秋大宴群臣,朕亦在列。其所吃食,岂止而今杯盘中事?”说着,袁术愤怒的将面前的酒觞、杯盘、瓦罐、调羹尽皆抚于地上,而后使两边金瓜武士将主管宫廷饮食的光禄勋拿至殿前问话。

光禄勋至后,实有些莫名其妙,跪在殿下发呆。

此时,袁术喝问道:“今朕自月初便教你筹备此次盛宴,怎知你却如此不得力,可问这些吃食可是人所能吃的吗?”说着,袁术又将一个刚才未曾抚去的食盘丢了下去!

光禄勋闻言,方知己过,急忙解道:“陛下明鉴,我淮南地窄,物产有限,微臣已是尽了全力!”

袁术一听光禄勋说自己的淮南“不好”,岂肯善罢甘休,怒骂道:“强词夺理,必是你取了料理饮宴的金银,饱了自己的私囊,却还在这里与孤狡辩,来人啊,给我拖出去,活活打死!”

其实,在封建社会为官者,有几个人是不贪的?

而今,袁术以这样一个“无所谓”的罪名要杀光禄勋,无非是想给自己找点“面子”。

毕竟大成帝国这样一个新兴的帝国竟然赶不上已将“日落”的大汉帝国,实是有些说不过去。

然而袁术并不细思,可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汉灵帝之时,天下诸侯尚未全部自立,逢年过节,哪州哪郡都要往京城进贡些吃食、玩好,怎么也要好过他袁术现在的淮南一地(对了,还有汝南!)!

不过,在天大地大,也比不过皇帝面子大的情况下,光禄勋也只能自认倒霉。

众臣见袁术要杀光禄勋“解气”,在皆知袁术喜怒无常的情况下,无人敢劝,都怕给光禄勋当了陪葬。

于是,光禄勋便在惨叫声中痛苦的死去。

原本好好的一次中秋佳宴,变成了“杀鸡儆猴”,包括袁术在内的所有人都再无心进行下去,于是便不欢而散了。

接下来,淮南亦算无事,唯纪灵斗胆与袁术提了两次“裁军”之事。毕竟淮南确实“地窄”的情况下,养着二十多万大军,实是有些“吃力”。

其实,淮南军多、民不堪负的情况早已有之,只近年来淮南战事增多,愈发明显起来而已。

在袁术斩了光禄勋后,无人敢再向袁术说“淮南不好”的情况下,这则棘手的问题便教群臣共同推给了袁术最为宠信的纪灵身上。

虽然纪灵来与袁术说“裁军”,亦是冒着五分危险;不过作为亲信,纪灵还是来了。

闻得纪灵述说裁军养民,袁术思虑了思虑,联系到前者光禄勋关于“淮南地窄”的说辞,心中似也有所知觉。

于是,第二天早朝,袁术便即宣布了一条新令,着其境内的副农工商无论大小,皆加税赋两成,且当年虽已过了缴税之期,但却仍要补缴。

其实,在生产力有限的情况下,裁军不失为明智之举,王成裁过、曹操也裁过,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其效果相当不错。

所以,相对说来,不裁军而加税,就完全是个馊主意了!

然而,在实在不能拉下脸来去裁军的袁术面前,即使这是个馊主意,也不失为一个主意!

袁术的大令一出,淮南境内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追缴税务”工作,而且那个年代的“职能部门”基本就是“强盗部门”——三分靠收、七分靠抢。

所以在接下来的半月当中,淮南境内实是乌烟瘴气、怨声载道、哭爹喊娘、民不聊生!

袁术见此,倒是十分欣然的与群臣振振有词的道:“历史上每一次重大且有远见的改革,都少不了反对之声!”

闻此言,本是有意劝袁术停止实施“加税、追税”法令的一些臣子们,亦是不知道自己的谏言该从何而出了!

于是,在袁术于淮南残民、害民,而与其一界相隔的曹操却于徐青之地养民、教民的情况下,淮南人口大量流向徐州。

闻知此信,袁术大怒,使士兵追杀逃散群众;然效果却不十分明显,仍然有不畏死的流民陆续跑往徐州!

正应了那句古话,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其实,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家”的眷恋,都是深埋在骨子里的,想去掉这份眷恋基本是不可能的。

故淮南稍微能够教人生活下去,没有哪个老百姓是愿意背井离乡的!

但是可惜,袁术自生来便是名门(四世三公),且为嫡子(地位崇高),他体会不到百姓的疾苦,甚至连想也不会去想。

为此,袁术的这个皇帝,在淮南已是渐渐的失去了民心!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