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历史
作者:心随梦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839

古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形成流传于秦地(主要是陕西、甘肃一带)盛行于隋唐。随着历史的变迁流传到全国及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对古筝的起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见解:

第一种认为:古筝渊源于瑟。唐赵磷《因话录》记述:“古筝秦乐也乃琴之流。古瑟五十弦自黄帝令**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后瑟至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争之又破为二。古筝之名自此始。宋代《集韵》中载有:“秦人薄义父子争瑟而分之因此为名。古筝十二弦盖破二十五而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纪元禄年间宫廷乐师冈昌名所著《乐道类集》中记载有:“...或云:秦有婉无义者。以一瑟传二女二女争引破终为二器故号筝。”二人争瑟而产生了“筝”仅是传说而已。

第二种认为:古筝是由秦国名将蒙恬所造或蒙恬所改革。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书劝秦始皇收回他对客卿们下的逐客令的一段话中有两处谈到古筝即“弹古筝博髀”和“退弹古筝而取韶虞”。这在时间上比蒙恬迹之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古筝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在《旧唐书.音乐志》中对蒙恬造古筝也持否定的看法。至于蒙恬改革筝的说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记载:“古筝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变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这一段文字记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筝。

第三种认为:早期第三种认为:早期古筝是五弦竹筝筑身瑟弦。如:东汉应劭《风俗通》云:“古筝五弦筑身而瑟弦。”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宋代徐铉校定重刊本)中记载:“古筝鼓弦竹身乐也从竹争声。”

从历史材料看早期古筝与筑更为类似:都是筑身都是竹制都是五弦。关于古筝的命名在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解释为:“古筝施弦高急古筝筝然也。”这就说明古筝是由本身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古筝很可能来源于一种大竹筒制作的五弦或少于五弦的简单乐器。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或春秋战国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代。古筝、筑、瑟的关系既不是分瑟为筝也不是由筑演变为筝而很可能是古筝筑同源古筝瑟并存。五弦竹制古筝演变为十二弦木制筝筑身筒状共鸣结构演变为瑟身长匣形共鸣结构可能是参照了瑟的结构而改革的。古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就已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古筝”之称。古筝流行于民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乐器。正如《战国策.齐策》中一段话所述:“临淄甚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筝。”又如西汉桑弘羊《盐铁论.散不足篇》中所述“...往者民间酒会各以党俗弹古筝鼓缶而已。”可见古筝在民间流行的广泛性。古筝展到汉代已出现了转调。候瑾《筝赋》中记有:“于是急弦促柱变调改曲。”是采用移动古筝柱来转调的。

十三弦古筝在隋代就已流行隋文帝开皇雅乐中见载有十三弦古筝的使用。隋代古筝的演奏中也用了移柱转调的方法:“促调转移柱”(王台卿诗)“调宫商于促柱”(顾野王赋)。

古筝在唐代音乐中广泛使用并东传日本。公元834年(唐文宗太和八年)日本遣唐使准判官藤原贞敏来我国从琵琶名家刘二郎学艺二郎以女妻之二郎之女是弹筝名手6年后随藤原去日本。公元889年(唐昭宗龙纪元年)唐代曾派遣弹筝博士皇孟学率62人乐队前往日本传授筝艺在日本朝中掀起弹筝热天皇和大臣也纷纷学习筝技。在此后的千余年里筝逐渐成为日本邦乐的主要乐器产生了许多演奏流派和筝曲。现在日本正仑院珍藏的一张经过修复的桐木筝已成为世上罕见的唐制筝标本。

古筝在宋代也流行较广。宋陈炀《乐书.宋史.乐志》中记载:“本朝十三弦筝然非雅部乐也。”明代已出现十五弦筝但仍以十三弦筝流传最广。据明代《敦煌实录》云:“索函宗伯夷成善弹筝悲歌能使喜者堕泪;改调易讴能使戚者起舞时人号曰:雍门周。”

清代的筝有了新的展值得重视的是清代十四弦筝已用了七声音阶的定弦。在《律吕正义合编》中记载有:“筝似瑟而小十四弦。...;各隋宫调设柱和弦以谐律吕通体用桐木金漆四边绘金夔龙梁及尾边用紫檀弦孔用象牙为饰.....今筝十四弦则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这里说的“五声二变为七倍之为十四也”即指七声音阶定弦。另据记载清康熙年间曾有人用筝等四种乐器在宫廷合奏了康熙根据琴曲改编的“平沙落雁”。当时还有人用筝独奏了变调“月风儿”。筝此时也广泛用于民间器乐和说唱音乐中。到了清末筝展为16弦。在广东有人借鉴扬琴将铜丝弦用于16弦筝上替代使用了2ooo多年的丝弦从而使筝的音色生了鲜明的变化。这种几弦筝一直延用至今本世纪3o年代筝才使用钢丝弦。

在长期的历史展中古筝逐渐流传到全国不少地方各自形成了不同的演奏风格和地方流派如河南筝、山东古筝、潮州古筝、客家古筝等。在延边朝鲜自治州筝又演变展为伽揶琴。古筝还流传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传统古筝曲据记载可查到汉代的《陌上桑》及民间流传的《天下大同》、《寒鸦戏水》、《高山流水》、《出水莲》、《锦上花》等。在民间流传的有手抄二四谱记录的筝曲但是一直没有正式的筝谱出版直到193o年才有梁在平先生编著的《拟筝谱》一书出版。

古筝不仅用于独奏还在传统民间器乐合奏和地方戏曲的伴奏占有重要位置。如《弦索十三套》、《河南板头曲》广东潮州音乐的传统合奏中都有筝。河南曲剧中筝是不可缺少的主奏乐器之一。陕西《榆林小曲》也有筝伴奏。

近年来古筝的演奏艺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展。古筝的改革也进行了多种实验制作了多种优质精美的筝(如四川筝、上海筝、苏州筝);筝的转调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已经改革了几种转调筝(如营口张力转调筝沈阳音乐学院移码转调筝苏州截弦转调筝上海音乐学院蝶式筝)这些转调筝扩大了筝的表现力使筝更便于参加合奏和伴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