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作者:心随梦寒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27092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o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有《杜工部集》传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6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o。有《杜工部集》。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杜甫生平

杜甫的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开元19(时2o岁)年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史传论述

《新唐书·杜甫传》

作者:欧阳修宋祁摘自《新唐书艺文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竞相袭沿。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人得一概皆自名所长。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它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賸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

《旧唐书·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注:应为开元末)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注:应为右卫率府参军)。十五载禄山馅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注:时未尝到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注:应为凤翔)拜右拾遗(注:应为左拾遗)。房〔王官〕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王官〕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王官〕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王官〕罢相。甫上疏言〔王官〕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王官〕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注:成州之上漏去秦州)自负薪采〔木吕〕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注:公不赴功曹之命系代宗广德元年居梓、阆间事)。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注:武凡两镇成都其在上元二年则以绵州刺史迁东川节度兼除西川。至以黄门侍郎再帅剑南乃代宗广德二年事)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注:此在严再镇后非上元也)。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公之去蜀东行以公诗证之当在严武未卒之前)。

及郭英□(“刈”的左部)代武镇成都英□武人粗暴无能刺谒耐游东蜀依高适(注:时适已官京朝不在东蜀公亦未依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杨子琳功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注:去蜀后居夔且二年史漏)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注:其时江陵无警)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注:自衡往郴舟泊耒阳耳未尝寓居也)。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注:阻水不在岳庙)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注:当作大历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注:此说出于唐小说家不可信当以公诗正之)时年五十有九。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注:元氏撰墓系无自耒阳之文)归葬于偃师西北阳山之前。

天宝末诗人甫与李白齐名而白自负文格放达讥甫龌龊有饭颗山头之嘲诮(注:唐《本事诗》云:太白戏杜曰:“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此诗太白集不载不可信)。元和中词人元稹论李、杜之优劣自后属文者以稹论为是。

国学宝典——杜甫

[又名:杜工部诗圣]杜甫字子美其先襄阳人曾祖依艺为巩令因居巩。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后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安禄山陷京师肃宗即位灵武甫自贼中遁赴行在拜左拾遗。以论救房琯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乱寓居同州同谷县身自负薪采梠哺糒不给。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道阻不赴。严武镇成都奏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武与甫世旧待遇甚厚。乃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枕江结庐纵酒啸歌其中。武卒甫无所依乃之东蜀就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帅相攻杀蜀大扰。甫携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亦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卒年五十九。元和中归葬偃师阳山元稹志其墓。天宝间甫与李白齐名时称李杜。然元稹之言曰:“李白壮浪纵恣摆去拘束诚亦差肩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元、白之论如此。盖其出处劳佚喜乐悲愤好贤恶恶一见之于诗。而又以忠君忧国、伤时念乱为本旨。读其诗可以知其世故当时谓之“诗史”。旧集诗文共六十卷今编诗十九卷。

杜甫年谱

712壬子睿宗太极一(玄宗先天一)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丁巳玄宗开元五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戊午玄宗开元六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o庚申玄宗开元八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乙丑玄宗开元一三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丙寅玄宗开元一四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昔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o庚午玄宗开元一八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辛未玄宗开元一九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壬申玄宗开元二o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癸酉玄宗开元二一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甲戌玄宗开元二二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乙亥玄宗开元二三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丙子玄宗开元二四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丁丑玄宗开元二五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戊寅玄宗开元二六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己卯玄宗开元二七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o庚辰玄宗开元二八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辛巳玄宗开元二九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6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壬午玄宗天宝一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癸未玄宗天宝二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甲申玄宗天宝三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乙酉玄宗天宝四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工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丙戌玄宗天宝五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丁亥玄宗天宝六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戊子玄宗天宝七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己丑玄宗天宝八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o庚寅玄宗天宝九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辛卯玄宗天宝一o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壬辰玄宗天宝一一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歌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癸巳玄宗天宝一二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甲午玄宗天宝一三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乙未玄宗天宝一四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丙申肃宗至德一(玄宗天宝一五)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王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丁酉肃宗至德二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管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戊戌肃宗乾元一(至德三)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管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管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6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己亥肃宗乾元二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o庚子肃宗上元一(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o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6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管。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甲辰代宗广德二杜甫五十三岁。春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乙巳代宗永泰一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丙午代宗大历一(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丁未代宗大历二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戊申代宗大历三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己酉代宗大历四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o庚戌代宗大历五杜甫卒(712-77o)。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寄示汉中王瑀及敬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泝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旅殡岳阳。

杜甫著作

秋兴八

诸将五

咏怀古迹五

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

登楼

题张氏隐居

玉台观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无题

漫兴

梅雨

题玄武禅师屋壁

小至

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新秋

野望

白露

白丝行

赤霄行

冬狩行

短歌行赠王郎司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莫相疑行

石笋行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醉歌行赠公安颜少府请顾八题壁

醉时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

负薪行

高都护骢马行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晦日寻崔戢李封

寄韩谏议

美陂行

楠树为风雨所拔叹

清明二

释闷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醉歌行

江南逢李龟年

绝句

夔州歌

三绝句

书堂饮既夜复邀李尚书下马月下赋绝句

戏为六绝句

赠花卿

哀江头

哀王孙

兵车行

春望

春夜喜雨

石壕吏

新婚别

登高

水槛遣心

名作鉴赏

望岳

【题解】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是望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兵车行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载(751)。是年唐征伐作战大肆征兵致使民无宁日。杜甫有感于此作《兵车行》以抒其愤忿之意。

【原文】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戌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春望

【题解】

唐萧宗至德元年(756年)七月杜甫得知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县)即皇帝位便把家小安顿在鄜州(今陕西富县)的羌村只身投奔途中为安史叛军所俘押往长安次年春天才得脱身。在被迫留居长安的日子里他写了许多反映沦陷区生活的诗篇或感时忧国或思家念亲《春望》就是作于此时的一篇代表作。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

【题解】

见《杜工部集》。为《三吏》之一作于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后唐由盛变衰国不成国民无宁日。是年作者经新安、石壕等地流离迁徒目睹官吏征丁后有感而作。《三吏》分别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石壕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东南。

【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戌。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新婚别

【题解】

杜甫“三列”中的《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

【原文】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忽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白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蜀相

【题解】

见《杜工部集》。约作于上元元年(76o年)。是年暮春杜甫搬到浣花溪草堂得暇赴成都武侯祠游览、凭吊作了这《蜀相》以抒述婉惜之情。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春夜喜雨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春是杜甫晚年“飘泊西南”时在成都所作。诗人在对春雨的描述之中流露出其对春雨的喜悦之情。

【原文】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烛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题解】

见《杜工部集》作于公元761年时值安史之乱尚未平定之际。上元元年(76o)春杜甫得亲友资肋于成都西郭外浣花溪畔盖一草堂以安顿其家。翌年八月草堂为秋风所破杜甫百感交集作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记之。

【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

高者挂罥长林梢

下者飘转沉塘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归来倚仗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

【题解】

见《杜工部集》。代宗广德元年(763)正月史朝义(史思明之子)兵败自缢于林中其将田承嗣李怀仙皆举地降。至此河南、河北地区相继收复。时杜甫寓居梓州(今四川三台)乃作此诗。河南河北指今洛阳一带及河北北部。

【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绝句四(其一)

【题解】

杜甫的七言绝句不多然而这一却是中国最流行的小诗之一。它通俗易懂平白如话却又深含了诗人的审美理想极受文人学者所推许可说是以俗为雅雅俗共赏。

【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旅夜书怀

【题解】

《旅夜书怀》是杜甫离开成都携家乘舟东下经过渝州(四川重庆)、忠州(四川忠县)时(765年)写的。

他早岁虽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到头来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只落得年老多病亲朋零落只身飘泊置身于这样浩渺的江上自己仿佛是天地间的一只沙鸥飞往哪里去呢?寂寞啊寂寞!作者的感慨是很深沉的。

【原文】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登高

【题解】

见《杜工部集》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时其流落夔州(今四川奉节)。古九月九有登高习俗此诗即杜甫登高有感而作抒写其长年飘泊、老病孤愁之感。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江南逢李龟年

【题解】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名乐师。杜甫年青时在洛阳曾听过他的演唱。晚年飘泊江南后杜甫竟与乐师异地重逢。这时候距“安史之乱”以前的“盛唐时期”已经十多年了诗人和李龟年都是晚年了在这样的境地相逢有回忆有伤感。于是诗人用非常含蓄的语言说出了昔盛今衰的感慨。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关评论

1、杜甫是个老乞丐

古今中外文人当乞丐并不鲜见。

陈西滢在《现代评论》第二卷第四十八期(1925年11月7日)的《闲话》里说:“有人游历西班牙他的引导指了一个乞丐似的老人说那就是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听者惊诧道:塞万提斯么?怎样你们的政府让他这样的穷困?引导者道:要是政府养了他他就不写《堂吉诃德》那样的作品了。”为此鲁迅两兄弟打起了笔墨仗。鲁迅在其《不是信》中说陈西滢是“道听途说”;周作人《塞文狄斯》中说“我觉得这个故事很是有趣不禁了一点考据癖的痴”最终得出结论:“他的窘况确是历历如见但似乎他那悬鹑百结的真相却终于没有人亲见——自然他的亲戚朋友是看见的不过不曾见诸记录。”

不管人家塞万提斯是否真的当过乞丐杜甫当乞丐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唐冯贽《云仙杂记·惠一丝两丝》引《浣花旅地志》记曰:“杜甫寓蜀每蚕熟即与儿躬行而乞曰:‘如或相悯惠我一丝两丝。’”《云仙杂记》是本小书作者也名不见经传。它的真实性我们从杜甫一生坎坷的经历可以看出来。

杜甫起初在长安的几年由于得不到任用后来加之父亲去世失去了固定的经济来源导致生活陷于困顿他有个族孙杜济住在长安城南郊为了叨扰一顿饭吃他每每前去走动但这位族孙生活也不宽绰见长辈来了心里老大的不乐嘴上不好说什么却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打井水淘米使劲摆动水桶把水搅得挺浑;到园中砍菜放手乱砍一气。杜甫对此感慨万分作《示从孙济》“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杳且复寻诸孙。小人利口实薄俗难具论。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飧。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便是遭遇“宗族”冷落后凄凉心境的表露。

当然也不乏好友相助。有一次杜甫闹疟疾被折腾得面黄肌瘦头白眼花差点要了命。大病初愈他拄着拐杖出门散心不知不觉来到王倚家门口。王倚见杜甫这般模样十分同情买肉买酒热情地招待了他。杜甫作诗《病后过王倚饮赠歌》表示感激:“但使残年饱饭只愿无事长相见。”

其实从那时起杜甫就有意无意地过起了到处乞讨的日子。其诗《投简咸华两县诸子》“饥卧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联百结”便是他这段长安生活的真实写照。《云仙杂记·夜飞蝉》引《放怀集》:“杜甫每朋友至引见妻子。韦侍御见而退使其妇送夜飞蝉以助妆饰。”丈夫穷困老婆自然也是一幅寒酸相杜甫自己还不觉得倒是客人实在看不过眼叫夫人送了一个头上装饰品过来。

后来杜甫被迫离开长安流落到了到成都一家人先是借住在浣花溪畔的一座古寺里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杜甫自己有所记载:“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小儿饿得实在是扛不住了也就顾不得父子之礼冲着父亲一阵怒吼叫他赶快到邻居那里去讨口饭回来吃。没有办法当过几天小官的杜甫实在拉不下面子只好硬着头皮拉下面子给老乡、彭州刺史高适出求援信:“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高适从百里之外背米来接济他邻里又送他些小菜使他免却了无米之炊的困苦。杜甫有诗为证:“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

镇蜀的剑南节度使严武慕杜甫之名举荐其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就是这样来的。朋友尹裴冕还为他在浣花溪上游选择了一块风景不错的地方修建了一座茅屋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杜甫草堂。

公元765年严武病故后一个月杜甫携妻儿乘船东下离开了成都。六年后据《旧唐书·文苑本传》:“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大致情况是离开四川后的杜甫客居湖南由于被突然的洪水所围困连续饿了九天。当地县令用小船将杜甫救了回来以牛肉白酒招待他难得饕餮一回的杜甫当晚就因为醉饱过度而辞世了。

杜甫过着近似于乞丐生活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时运不济。那今天的俗话说就是有些背时。杜甫年轻时不大求上进《唐才子传》说他“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公元747年风流天子唐玄宗诏令天下才子到京师就选颇有些诗名的三十五岁的杜甫才兴冲冲地前往应试。然而天不遂愿据说是奸相李林甫害怕贤才入选不利他把持朝政于是从中作梗搅了局致使无一人及第反而上表祝贺皇帝说是“野无遗贤”。而就在此时杜甫曾任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的父亲杜闲去世断绝了生活的来源迫于生计他不得不沿街卖药或寄食于朋友处。这段贫困的羁旅被他自己写进了一题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诗中:“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这也是杜甫当乞丐的开始。尽管长安的日子苦是苦了些但他依然舍不得放弃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不断向权贵投诗以期引起他们的重视和任用。公元751年他向玄宗进献《三大礼赋》受到赞许却命其待制集贤院结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最终还是没了下文。好不容易当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杜甫以为自己从此就要飞黄腾达了不料仅仅一月之后安禄山造反打乱了他的计划。保命要紧大家一窝蜂地逃出了长安。公元757年郭子仪率兵收复了京师杜甫随唐肃宗及其百官回到了长安。这一阶段他总算过了几天安稳日子。可他不知明哲保身偏偏要替在平乱期间老打败仗的宰相房绾说好话(因为房绾在平日里对他很关照)遂得罪了唐肃宗。公元758年5月杜甫被降为华州司功参军负责祭祀之类的小事以后就再也没爬上去过。

二是性格“褊躁傲诞”。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参与编纂《新唐书》的宋祁说的。宋祁认为杜甫的性格遗传自其爷爷杜审言即“褊躁傲诞”。《唐才子传·杜审言》也说他“恃高才傲世见疾”。杜审言是进士也是诗人还是武则天的面张易之兄弟的座上宾。《新唐书·杜审言传》杜审言大言不惭地说过:“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杜甫比他爷爷来毫不逊色宋王谠《唐语林》卷二有所记载杜甫曾自夸:“使昭明再生吾当出刘曹二谢上。”爷爷狂人家还不得不买帐杜甫狂却狂得不是时候。《新唐书·文艺上》载述:“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甫)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由此可见杜甫对严武是却不大领情的。见到严武他不戴头巾也不打招呼。有一次喝多了起了酒疯他居然站到严武的宝座上瞪着眼睛怪模怪样地说:“严挺之竟有这样一个儿子啊!”人家严武是何许人也堂堂封疆大吏凶暴勇武自然会心生怨恨。《新唐书·文艺上》载述:“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说来也怪要不是严武出门准备去杀杜甫的时候冠被帘钩了三次才有人趁机告诉了他的母亲救杜甫杜甫十条命只怕也丢了。章彝就没那么好运。由此可以看出尽管严武对自己有所帮助但杜甫从骨子里是看不起他的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表露出来。后来严武虽没杀他但对他的接济自然也就少了最终严武一死杜甫也待不下去了。

三是自视清高高不成低不就。《新唐诗》本传说杜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仕途上杜甫也不是没有机会而是他自己耽误了。公元755年四十四岁的杜甫忽然收到朝廷的一份委任状要他去当河西县尉主要任务是征收赋税追捕盗贼而且河西荒凉偏僻杜甫觉得太苦不肯上任。后来也不知道是谁帮了他的忙进行了通融朝廷转而让他当了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虽然也是个芝麻官但处于长安附近容易交往晋升的机会显然要多一些于是他就接受了总算走上了仕途。因房绾事件而降官后本来嫌官小的他干脆不干了拍屁股走人。当年的许多文人日子过不下去了都可以开馆授徒靠束脩度日杜甫不干一心只想当官却总不能如愿。

北宋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云:“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清钱谦益《〈冯定远诗〉序》亦云:“诗穷而后工。诗之必穷而穷之必工其理然也。”“穷而后工”成语字典中对它的解释是:旧时以为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正因为有过乞丐一般的生活杜甫才能够写出不少关心劳动人民疾苦的诗来最终被人称为诗圣客观地看文人当乞丐真的不是一件坏事。

2、杜甫的诗

杜甫一生写下了一千多诗其中著名的有《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丽人行》、《春望》等。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千古不朽的诗句被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所铭记。“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这是杜甫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充分展示这一点使他的诗具有很高的人民性。杜甫的这种爱国热枕在《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篇中也表现得非常充沛。而在《三吏》、《三别》中对广大人民忍受一切痛苦的爱国精神的歌颂更把他那颗爱国爱民的赤子之心展现在读者面前。出自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对统治阶级奢侈荒淫的面目和祸国殃民的罪行必然怀有强烈的憎恨。这一点在不朽的名篇《兵车行》、《丽人行》中更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一个伟大爱国者的忧国忧民之情必然在其它方面也有所表现。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无不渗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无论在怎样一种险恶的形势下他都没有失去信心在我国悠久的文学史上杜甫诗歌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杜诗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显露无遗。

杜诗语言平易朴素、通俗、写实但却极见功力。他还常用人物独白和俗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个性化。

在刻画人物时特别善于抓住细节的描写如《北征》中关于妻子儿女的一段文字就是非常突出的例子。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所有这一切确立了杜甫在三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上至高无上的“诗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