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弹劾 (一)
作者:李昊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354

赵憩没想到皇帝会突然召自己来八宝金殿,这还是他第一次来到这个全夏国最重要的会议现场。每年,全国有近千件各种事务在这里进行决策,各个都是关乎全国百姓生活和安全的大事。

鸟瞰金殿,它是一座八边形的高大建筑,高高挑起的檐角,琉璃砖瓦的外表等等都表现出了它的庄严大气。八宝金殿取八面来朝之意,八边形的八条边正对着八个方向,意为“八面”,而殿内天顶上雕金龙于中央,百兽围于四周,是为“来朝”。但金殿建成一百九十多年来,真正来朝贺的也不过几天前魏国的这一次,严格来说,这次也不能算是朝贺,只能说是议和,朝贺至少要到明年才有。

赵憩由值事太监引着,来到殿外,等了片刻,才听到里面传出“宣宁王赵憩进殿!”的喊声。赵憩不知道皇帝为什么召自己来,他早上刚起床不久,就有几名太监请他到金殿议事。他向几人询问,但每个人都摇头不知,说到了自然明白。

赵憩抬脚跨过了金殿的门槛,左右两百多名官员一下子都将目光集中到了他的身上,有轻笑、有怒目、有摇头、有安慰,甚至还有一位站在最前面的将军干脆转过头不再看他,赵憩看着这个熟悉的背影稍加辨认,不是从皇帝潜邸出身且身为京城步军总指挥使的姚勇光是谁?

见周围官员如此看着他,赵憩心中充满了疑惑,知道这次一定不会是什么好事。

根据身份,赵憩来到官员队伍最前边,安王与太子并排处稍靠后的位置站住,按礼节跪倒下拜,道:“儿臣赵憩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皇帝面有怒色,但言语仍然温和。

“谢父皇。”赵憩起身,站在了安王身后一位官员为他让出的空位处,等着皇帝或其他人发话。

皇帝向叹了口气道:“陈督御史把你刚才的话再向宁王说说吧。”

“是,陛下。”左督御史陈炳成再次从班列里跨出,向皇帝揖礼答道,接着又面向宁王,拱手说:“殿下,下官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殿下恕罪。某查明殿下曾多次与魏国国主吕继暗通书信,将不少我工部发明的技术泄露给魏国知道,以换取吕继之妹吕宁儿嫁给殿下。今天某特此在陛下面前弹劾殿下。”以前的赵憩常在工部厮混,只因为这点,所有人就相信了一半,更何况,督御史是靠弹劾人吃饭的,每位督御史都有自己独特的消息来源,就凭督御史的名头,大家也会多相信一点。

“你是说本王?”赵憩惊愕道,他终于明白了召他来的原因。赵憩也不与陈炳成申辩,再次向皇帝跪下,学着古人的模样大喊:“父皇,儿臣冤枉啊,请父皇明察,父皇对儿臣多有偏爱,儿臣岂是不知?儿臣万万不会做出这种事来呀。”他还没有弄清楚事情的发展态势,不敢贸然辩驳。

“这是证据,你拿去看看是不是你的笔迹?”皇帝哼了一声,从书案上扔出几张纸来,纸张飘飘而下,落在了皇帝书案前不远处,侍候在皇帝身边的值班太监连忙跑过去捡起纸来,送与赵憩面前。

赵憩并不敢站起来,他从太监手里接过纸,大略地翻看了一下,上面的字虽然不是全部认得,但也看懂了大意,就是刚才陈炳成所说的那样,所透露的技术一个是用炒钢法炼钢时提高质量的方法,另一个是强弩所用原料的采集时间、方法以及加工时要注意的要点等,一看最后的日期,两封是八月、一封是九月,都应该是在去年所写。这炼钢方法也还罢了,若是魏国得到这封制造强弩方法的书信,制造出与夏国一样厉害的弩弓的话,夏国步兵的优势将从此失去,而这也是所有官员对赵憩“另眼相看”的原因。

赵憩虽然已经和吕宁儿同房,但还未曾问她为何要嫁给自己,而且自己对以前的赵憩并不深知,也不敢断定这些信是真是假。但无论怎么说,现在自己就是赵憩,即使这信真是那个赵憩所写,自己也不能认了。随即再次拜下:“父皇明鉴,此信上的字迹确实与儿臣以前的字迹相似,但字迹可以伪造,并不能说明儿臣真的与那吕继来往!”

“殿下是说下官伪造书信陷害殿下了?”陈炳成冷笑道。

“本王不敢,虽然并非是陈督御史亲自所造,但也极可能是督御史委托他人所造。”赵憩略微回头,向在他右后方站立的陈炳成辩道。

“下官深受皇恩、行事端正,为我国端正朝纲,弹劾奸邪,如何敢做有负皇恩之事?”陈炳成见皇帝并不说话,又向宁王问道:“殿下莫非想矢口否认?但不知道吕宁儿一定要嫁给殿下这件事,殿下做何解释?我大夏国有皇子、亲王十几位,为何那吕宁儿一定要嫁给殿下呢? 据下官所知,魏国送来的国书里,还写着吕王妃仰慕殿下之词呢?殿下去年秋前还未拜入仙人门下,这‘仰慕’二字放在这里说恐怕不实吧。”在场的不少官员都已经听说过“仰慕”之事,此时再听陈炳成说起,自然又信了他三四分。

赵憩略一思索,对道:“国书里除了吕王妃要嫁给本王的话外,好像还有吕继一定要娶我十四妹妹文华公主的话,本王亦有姐妹十几人,为何吕继偏要娶十四娘呢?而且吕继也用了仰慕这个词,看来十四娘也和吕继暗通了书信。”

这些话听起来十分有理,但在场的聪明人们稍稍琢磨后就知道宁王在诡辩,男人和女子焉能相提并论?

三日后才是吉日,那一天,魏国使节团正式回国,而赵珍也将在那一天跟随使节团,由八皇子成王赵悉送到魏国上京。皇帝几天来一直为此事心情不畅,此时又听到赵憩说起赵珍来,也不免有些心痛,他听赵憩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便没有再去细想,向陈炳成道:“陈督御史可还有其他证据?”

“启禀陛下,微臣还查到了一件让人捉摸不透之事。”陈炳成再次施礼道。

“请讲。”皇帝道。

“微臣查到,那位魏国宁公主曾在前年来过我夏国,并和宁王殿下同时到过京城北方的桃园。”陈炳成缓缓说道,一边说一边期待着这句话所引出的效果。

文武两班同时炸了锅,左右之间相互说个不停,他们实在想不到有这样的事,以公主的身份跑到几千里外和自己喜欢的男人幽会,这大该只有魏国这种蛮夷之邦的皇室才会这样做。

他们不知陈炳成用了一种巧妙的方法来叙述这件事,只说“两人同时到过”而不说“幽会”,这样说虽然确实句句属实,但在旁人听来却像是他们二人专门去幽会一样了。

皇帝听了也极感意外,他不说话,暗自观察赵憩的表情。

赵憩如何知道这件事?他一愣,接口道:“督御史莫要信口雌黄,你可有证据?”心中已经暗暗担心。

“启禀陛下,宁王殿下已将前事尽忘,如果没有证人,怕是殿下自己也不相信。”

官员们听了这话也都想起这件事来,纷纷议论道:

“嗯,不错,宁王好像是把以前的事给忘了。”

“有这么一回事。”

“若是忘了,自然说什么也不会承认了……”

“即使忘了,但其心可……有罪也不能赦免,一定要查清楚!”

……

有些人是发自肺腑,有些人则源自某些人的授意,此时,他们早已忘了赵憩发明火雷弹的功劳了。

赵憩见状,知道现在的情况对自己极为不利,他定了定神,向陈炳成问道:“不知道督御史的证人是谁?”

以前的赵憩出去幽会,一定会带着自己的心腹,现在的许正、林辉等人都不像是会出卖宁王之人,而欣儿就更不会了,所以,赵憩并非十分担心,因为如果是其他不相干的人做证人的话,他仍然可以咬定对方是诬陷。

陈炳成再向皇帝禀报道:“微臣没有证明宁王殿下与王妃一同在桃园幽会的证人,但微臣却知道一位可以证明吕王妃曾来过我国京城的证人。”

“哦?那就把他请来吧。”皇帝皱眉道。

“陛下,若是请其他人做证,各位未必相信,微臣想请魏国静王吕续来殿,陛下问他一问便知道了。”

“吕续?”皇帝一愣。朝中的文武百官听了又开始议论起来。

“陛下,吕续乃是魏国亲王,不可能与臣串通加害他的妹妹,我们只问他一句话,问他,他的妹妹吕宁儿是否来过我国京城游玩即可,只要他立下誓言,不欺骗我们,我们就可以相信他。”陈炳成胸有成竹地说。

“嗯。”皇帝觉得说的在理,“传魏国静王吕续。”

下面太监一个一个传下去,到了门口,便又有人飞快的向宫外跑去,向传旨太监送信。

赵憩知道自己现在十分的危险,陈炳成既然这样说,那么事实也一定就是这样,原来吕宁儿曾来过夏国,并曾和赵憩在洛阳北边的桃园幽会――赵憩自己也相信了。他知道,只要静王承认了吕宁儿来京这件事,那么其他所有人也就有理由相信吕宁儿是来和赵憩幽会,否则,她好端端的公主又来这里干什么?而且只要静王承认了这件事,那么书信的事也就自然被人相信了,他恐怕毫无辩解、推脱的可能,更何况,大家都已经认定他是“失忆”之人,如何能相信他的辩解?

官员们都在静静等着,只听陈炳成又向皇帝奏道:“陛下,容微臣大胆,恳请陛下将询问之权交予微臣,以免被吕续看出了破绽,为宁王殿下说谎。而且,也请陛下让宁王殿下回文班内站立。”

“准了。”皇帝微微摇头,此时,他已经相信了九成,心里异常难过。

“父皇,儿臣有一事不明,想请教陈督御史。”

众人一看,见出班奏事的是安王赵愈。

皇帝不愿说话,点头准许。

“小王想请问陈督御史,这些书信是从何而来?”

陈炳成早有对策,答道:“回安王殿下,这些书信中,有些是下官在本国截获,有些则是从魏国得来……”听得此话,百官们再次议论起来,不是因为陈炳成有能力在魏国搞到书信,而是因为担心这些信件已被魏国人看过。只听陈炳成又说:“下官在魏国和宁王府旁皆留有人手,去年某发现了宁王的异动后派人暗中观察,无意中发现宁王派人外出送信,便令人在后跟踪看他到底要送到什么地方去。实在没想到啊,这个送信人居然出了国界,进了魏国,并将信送到了魏国皇宫的一名太监手里。”

“那么说信是从魏国皇宫里偷到的了?”安王眯着眼睛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