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疑点
作者:李昊阳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10603

“哦?胜清为何这样说?”林之时疑道,“你发现了那些疑点?”

“这位小兄弟是林兄的从事官?”姚勇光略有些不悦的问道,他是三个人中品级最高的官员,而且常年的将帅生活也让他生出了一些古怪的脾气。

“姚指挥使莫怪,他确实是下官的从事官。他虽然年纪轻轻,但一向见解不凡,上次震惊全国的冯氏一案就是因为他识破了凶手所布置的假象而水落石出的。以下官看,我们不妨也听听他的看法。”

“这位小兄弟就是林兄上次所说的少年英才?”李东谦也惊奇道,他又转过身向宁王询问,“殿下,您看是不是也让他说说看法?”

“就请他说说吧。”王平也想听听这位年轻人的看法,看他为什么与其他三位高官的意见并不相同,王平可没有官位高低的歧视。不过,王平也有些疑惑,在他的记忆里大理寺是主管复审大案,平反冤狱的机构,平时主要的活动应该是对刑部、都察院所受理的案件进行指驳,为何现在却成了破案的主力?

“既然王爷发话,胜清就只管说吧。”林之时有些怀疑,但语气里更多的还是信任。

“是,小人遵命。”柳胜清向几人深施一礼答应道。作为林之时的从事官,柳胜清并不是正规的朝廷官员,所以在其他人面前不称下官、卑职,而称小人。

“小兄弟快说说你这样说的理由吧。”姚勇光略有些不耐烦的说。

柳胜清向姚勇光拱手道:“是,指挥使。小人前些日子曾总结过这些年来天恩会的刺杀事件,从八年前的洛阳秋氏案到去年徐州广陵郡的贺氏案,被确认为天恩会所为的案件一共有十三起,被刺杀致死的总人数为十九人。这些人中除了府院护卫、仆从外都是西凉的降官、降将,天恩会不远万里追杀他们就是为了表示除去西凉反叛者的决心。所以,刺客们刺杀成功之后,都会在案发现场留下天恩会的印记,并指明死者所犯的罪过和生前作为以作警示。除了文字写明以外,他们都会留下一块令牌,上书天恩会几年第几号追杀令。”

“确实如此!”李东谦接口道,“小兄弟接着说。”

“小人想,既然这四名刺客是由天恩会派遣的,他们身上也应当有追杀令才是啊,这是所有的十三起事件中的共同特性,为何这次刺杀偏偏没有呢?所以,小人认为此事现在就定为天恩会所为,显得有些早了,还望各位上官明察。”

“王爷又不是西凉的降官、降将,有些不同也未必不可能,而且这刺客兵器上的标记和身上的狼头你又做何解释?”说话的正是姚勇光。

“小人以为,即使刺客有兵器和成员的标记也未必是天恩会的成员。天恩会兵器上刺‘秦风’二字是三百多年来的惯例,暂且不提,而胸口刺狼头的事也未必能够证明此人是天恩会的七狼之一。七狼应该是天恩会新出现的成员称号,他们身上所刺狼头的样式、位置都还不能确定。刺客身上的狼头和兵器上的标记可能只是主谋者故意拼凑出来的假象,让我们相信确实是天恩会所为。小人听说李尹台去年九月曾接过一个案子,杀人的凶器上也刻着‘秦风’字样。”

“确实有这样的事。天恩会历史悠久,这几年又连续办了几件全国闻名的大案,所以普通百姓也想借它的名头把朝廷的视线转移开来,为自己脱罪。这本来只是一件普通的仇杀,但凶手却在凶器上所刻的‘秦风’二字,使这件案子也变得不平凡起来。好在后来查明了死者的生前,才发现死者被天恩会追杀根本就是无稽之谈,而且,现场也确实没有追杀令。”李东谦也想起了那件案子,瞧他说话的样子,倒也像是同意了柳胜清的看法。

“依小王看来,此四位刺客绝不是一般人可以派遣的。小王原定今日出游,为了使护卫们不至于太过劳累,才派了六名普通护卫接替三名一二等王府护卫守夜。仅仅这个刺杀时机的把握,就可以看出他们潜伏了不止一天。而且,他们能无声无息地杀掉四名护卫,也说明他们都是经过训练的好手。”

以前,王平一个人至少能打三、四个非军队出身的青年,但此次刺杀的刺客中,他相信自己以一对一都可能无法取胜。

“王爷睿智,这几名刺客确实不是庸才,但天下能派出如此刺客的组织却并非只有天恩会一家。以小人看,不但北魏有此能力,就连我大夏国本身也有不少人能派出这样的杀手。而且,小人认为这兵器和刺客身上的印记虽然都可以当作证据,但这样的证据却并非不可以伪造。”

“小兄弟说得也有些道理,但仅凭这样就断定不是天恩会所为,未免也有些武断了吧。”说话的是姚勇光,他对这个大理寺卿的个人从事官有着天生的反感。

“指挥使误会了,小人只是认为现在不能断定这件事情就是天恩会所为,而且小人还有一件事情没有想通。”

“什么事?”

“殿下、各位长官请看,这几件兵器虽然都是旧兵器,但兵器上的黑漆却是刚刷上不久,小人推算决不会超过二十日。而且这几把兵器上的‘秦风’也都是新刻的字,否则,字的底部应该有汗迹、字迹本身也应该因为长期的而使用失去刻字时留下的边棱。但这些字体明显还是新鲜的。这又说明什么?虽然,它们可能是这几名刺客的随身兵器,但这些兵器应该不是天恩会刺客的常备兵器,天恩会的成员的兵器上的字迹应该不需要新刻才对。所以,小人认为此处也是疑点之一。”柳胜清恭恭敬敬地向几人展示道。

“难道刺客就不能临时改换兵器吗?”这次问话的是柳胜清的直属长官林之时。

“小人以为,刺客不用刻字,也不用在身体上刺狼头就可以下手。以前,天恩会作案时留下印记,是为了警示其他西凉官将,但宁王殿下是我国的亲王,它们并不需要这样做。而且对异国的亲王下手,还要留下证据,这实在是不智之举,是很容易挑起战端的行为,更何况,殿下还刚刚为我朝立下大功。所以,小人以为这件事怕是有人嫁祸西凉。”

“这确实是个让人想不透的问题!”姚勇光也沉思道。

“这件事如果不是天恩会所为的话,那么依柳从事来看,又会是谁要刺杀本王呢?”王平坐在床边,抚摸着床上王妃的血迹问道,他的眉头已经皱在了一起。

先是被刺杀,接着又有王妃挡箭,这是他活得最窝囊、最郁闷的一天,如果不是当着几个破案官员,他早就发泄了出来。

王妃的伤势并无大碍,这让王平心情舒展了不少,而在林之时发现兵器所刻字迹和刺客胸前狼头时,王平心里也曾经多了一点欣慰,但随着林胜清分析的深入,事情居然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再次陷入了谜团,这让王平的心情又一次陷入了低谷。其实,他最需要的不是侦破的过程,而是结果。

“王爷,请恕小人资历浅薄,现在,小人还不知道刺杀王爷之人的真实身份,小人还需要继续查找推理才行。”

“哦,那你继续吧。”王平冷冷地说。

“是,殿下。”柳胜清恭敬地应道。他知道,这件事是他扬名晋升的绝好时机。

“殿下请放心,这件事就由我们几个机构负责,一定会为王爷查明真相。”林之时善于察言观色,此时,他已经发现宁王与刚才和他们谈仙人法器时略有不同。

“嗯,你们继续查找分析吧。”王平抬起头看了林之时一眼,点头说道。

“是,王爷。”

“如果真是有人要嫁祸西凉的话,那这个嫁祸之人又会是谁呢?下官刚刚想到了三种情况,想请各位指点一二。”李东谦首先说道。

“李尹台请说。”林之时道。

“不敢当请字,某在此谈一谈浅见。某认为第一种情况是主谋者与西凉有深仇,这仇是公是私我们暂不去理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主谋者是想挑起战端,借我们大夏国的力量讨伐西凉。主谋者知道三皇子荣王殿下也是死于西凉恶贼之手,如果宁王殿下也死于西凉之手的话,陛下定然会被激怒,从而兴兵讨伐西凉。这种情况应该是最不好查明真相的情况,主谋者可能来自本国,也可能来自于北魏甚至西凉本身,能够派出这样实力刺客的组织,明处里就有十几家,而潜伏在市井之中的组织却可能无法确切计数。”

“确实有这种可能!我国与西凉每隔八九年就有一次大战,三五年一次小战,平时小的冲突几乎月月都有,两百年来与西凉有血海深仇的民众不计其数,而他们中有能力组织起如此规模刺客组织的人可能就不在少数,我国毕竟有那么多有钱的商贾和官员啊。”姚勇光听了也表示赞同。

“西凉与北魏也确实有这种可能,如今的西凉皇帝非常看重权力金银,他几年时间里抄过不少大臣的家,甚至将一些犯罪的商贾家财收缴国库,惹恼了不少人。他们中保不准会再出一个伍子胥,要为自己家人报仇,这些高官国商大多狡兔三窟,也未必没有这个能力。”林之时想了想也借口道。

“狡兔三窟?”王平听了觉得有些异样,他想,这几位办案的高官说不定也有三窟、四窟的吧,虽然不会复制一套家人老小,但在隐蔽之处买些房地,存些金银还是非常容易的。

“第二种情况,下官认为这可能是北魏官方的手笔。某似乎隐约地听到了一件密事,王爷和各位上官或者也有耳闻。”

“什么事?”姚勇光问道。

“某似乎听说北魏要向我大夏称臣。”李东谦一字一字说道。

“这件事林某也曾听说,不知王爷和要将军是否听闻?”

林之时这样问其实是想从两人这里确认这件事的可靠性。北魏归顺称臣这件事中有北魏公主国婚一事,皇帝应该已经向自己的儿子说明,宁王如果承认,就说明这件事并非是假。而姚勇光是京城步军总指挥使这样的高官,是皇帝的心腹,他的消息也应当更灵通、更准确一些。

姚勇光没有马上回答,他看着宁王,想看看他的意思。

王平没想到已经有人传出了这件事,但既然皇帝说要保密,他也不能这么早就给予确认,“小王身在王府,消息也闭塞一些,我虽然也曾听说了这件事,但真假还没有确认。”

“某也听说了这件事,但也不知真假,想来也不会是空穴来风。”姚勇光见宁王如此,也给了个推托的答复。

“姚指挥使也这样认为?”李东谦问道。在赵夏,大理寺正卿是从二品,洛阳尹是正三品,他们虽赶不上姚勇光的品级,但在国内也是数得着的高官,所以,他们二人言语虽然恭敬客气,却也并非奴颜婢膝。

“正是。”

“某开始时也十分怀疑,但现在却觉得此事可能性极大。”林之时接口道,“一个月前,北魏细作传来密报,说北魏皇帝吕继发动政变杀了太后肃氏。政变当天剿灭后党官员、家眷数百人,上京朝局一度陷入混乱。某记得当时右骁卫大将军张国泰曾上书陛下,认为这是我国讨伐魏国的大好时机,请求进攻魏国,但陛下却以北魏逢国难必将齐心为由退还张将军所请。事后,某一直弄不明白皇上为何这样说,试想以北魏蛮夷之邦,如何能够在此时同心?应该是各奔前程才是。某想来,那个时候北魏或许已经把国书秘密地送到了京城。”

“此事确实有这样的可能,否则,以皇上的英明,定然不会无故地放弃这此机会。”李东谦点头应道。

“如果能够不费一兵一卒使北魏臣服,那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事。北魏政变虽是个不错的讨伐时机,但我们大夏仓促伐魏,也难免会有重大的伤亡。去年的大捷是我们靠着坚城和计谋取得的,如果要我国主动攻击,恐怕就会吃力些。我们在国内有城可守,到了魏境,我们的铁骑打不过魏骑,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必然无法保障,到时候,我军虽然有强弩可以自保,却也会让北伐之举陷入尴尬的境地。”相对于破案,作为将军出身的姚勇光似乎还是更喜欢领军。

“姚指挥使分析的有理,北魏彪骑确实太厉害了,否则,我大夏也不会将北伐计划一拖再拖。这次北魏政变虽然是最好的北伐时机,但伤亡却也不会太小,相对于重大的伤亡,还是他自动请降显得稳妥些。”李东谦也赞同道。

“仅从政变时的手段来看,北魏皇帝就不是无能之辈,他暂且向我国称臣也完全在情理之中。如果我国在此时北伐,现在的北魏虽然也有胜算,但经历了去年大败,新年政变两次事件后,即使不被灭国,也会国势大衰,至少一、二十年内难以振兴。所以,对于吕继来说,暂时臣服,韬光养晦才是佳途。不过,如果臣服是真,我国也未必会给他韬光养晦的机会,北魏不乏能人,但我国的俊杰却是更多,这大概就是北魏刺杀殿下的主要原因。”说到此处,林之时的脸上不觉之中已经挂起了微笑。

“不错,如果北魏真的向我大夏臣服,那么他臣服的原因和目的也非常地明显,北魏皇帝既然想到用这种方法避免战争,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够想到对付他的办法,北魏冒充天恩会刺杀殿下,就想把我们的视线转到西凉的身上,引我国与西凉争斗,好在我们与西凉争斗之时稳定国势,伺机而发。”李东谦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北魏自建国以来,一直和西凉配合极好,他们知道,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单独与我国长期对抗。北魏与西凉接壤处乃是几百里草场,两国虽然经常因为国界不清而大打出手,但在我国攻伐的事情上,两国却常常保持一致,有难必救。如果此次的主谋是北魏的话,北魏可就显得太阴损了些。”

“确实如此,两国也算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北魏建国前,我国长期内乱,民心不稳,西凉才得以生存。如今,我国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鼎盛,这两家自然要相互依靠、合力上阵才可保全,北魏如此利己害人之举其实也不见得高明。”姚勇光听了也叹道。

“北魏乃蛮夷之邦,何时曾高雅过?只要看他彪骑营的营规就可以知道了!”说起北魏,林之时满脸的不屑。

“李尹台讲讲第三种可能吧。”姚勇光摇了摇头,显然是对林之时的看法并不认同,不过,他并没有和林之时争辩,只示意李东谦继续说下去。

“下官认为,这第三种可能是宁王殿下本身受到了一些人的仇视或嫉妒,才遭到了行刺。主谋者为了让此案不易侦破,才令刺客准备了天恩会的兵器、在身上刺上狼头,转移我们的视线,迷惑我们。如果这两种标志中刺客只具备其一的话,确实很容易想到是有人假冒天恩会,但两者一起施为后,这件事情的可信度就比只用天恩会兵器或只刺狼头大的多,差点让我们也上了当。”

“以李尹台来看,会是谁要嫉妒小王,要治小王于死地呢?”王平虽然在问李东谦,但自己的脑子里已经浮起了两个人的身影:一个是太子,另一个是皇长子。

“殿下,各位长官,以小人看来,刺客并非来自于国内。”一直沉默的柳胜清又接上了话头,向几人说道。柳胜清是办案能手,能够被大理寺卿收为从事官的他,自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他年轻而且对工作执著的他并不善于分析政治,在他的眼里,更多的只是案情。

柳胜清的插话让李东谦极为不悦,但一直有君子风度的他还是平复了心情,和蔼地向柳胜清问道:“柳从事从何而知?”

姚勇光摇头,林之时也颇感无奈,柳胜清此时插话确实有些不合礼数。

“既然如此,就让柳从事说说他的看法吧。”王平见自己的问话被柳胜清打断,也有些不悦,不过,他也想听听为何柳胜清为何要这样说。

“殿下、各位长官请看。”柳胜清指着刺客的肩膀向几人说道,“这几个刺客双肩和后颈上都有因摩擦而生的硬皮(只有手脚上的才叫趼子),每个人都是如此,非常的巧合。小人猜测,他们几人平日里应该是做挑工工作的。”

“挑工?”几个人都愣了,他们低下头,仔细的观察刺客身上的硬皮,果然如柳胜清所言。

在三位官员进行政治分析的时候,柳胜清一直蹲在那里摆弄尸体,此时,几具尸体全都后背朝上地趴着,已经被柳胜清从上到下看了个仔细。

“这确实是做挑工的人才能留下的痕迹,柳从事仔细说说,为何他们是挑工,主谋者就就不是本国人?”

“是。北魏或是西凉的细作来到我夏国,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消息灵通的地方安身,最好的地方是官员的家中,当然也有开办茶楼酒馆或在青楼妓馆中营生打探消息的,这些人并不靠这些工作赚钱营生,关键是从这些地方探听来的消息较为准确、迅速。

细作们也常常装扮成打短工的人站在街头供富人雇佣。官宦之家虽然不常招募仆役,但家中忙时,也往往会雇些临时的人手。这样以来,细作们常常可以获得不错的机会进入官员府中,工作努力者,甚至会被管家破格录用,成为官员家中的仆役。挑工也是打工一族,他们也有很多机会来获得可靠的消息,他们会被官员雇到家中,甚至会被临时雇来为朝廷或军队送货运粮。”

“居然有这么可怕!”王平还是第一次听说这样的事。

“是的,殿下,确实这样可怕,他们无处不在,防不胜防。”林之时接口道。

“难道本国的细作们不会这样做吗?”姚勇光向柳胜清问道。

*****************

姚勇光的职务相当于现在北京军区的一个集团军群(我国可能没有这个职务)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长,只是这个公安局长是以管治安为主的。

林之时相当于全国最高法院院长。

李东谦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或市委书记,他也连带着管些市内的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