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周宁远教的诗
作者:春风或许暖人      更新:2019-10-05 02:11      字数:2672

当清晨的阳光洒进周宁远的房间时,周宁远才慢慢醒来,他揉了揉稀松疲倦的双眼,撑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坐了起来。

昨晚那一觉,他睡的很沉,沉到连翻身都没有,就像一具尸体,直挺挺的躺在那里.....

周宁远看了下时间,快六点了,肚子到了这个时候,也感觉有些空落(lao),扶着床,将衣服穿好,周宁远感觉自己突然喘息的很厉害,平复了片刻,他才叹息的摇头道:“什么时候,自己竟然变得这么废物了,这残破的身体,又还能坚持几天...但愿吧!”

“咳咳咳...咳咳..”

一阵咳嗽声传来,周宁远不停的干呕着,他感觉自己的嗓子好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一般,费尽了所有的力气,终于咳了过去,撕痛的喘息让周宁远原本想去做饭的心思也绝了,罢了.....

洗漱过后,周宁远喝了点热水便来到了教室中,新的一天,开始了......

今天上课,孩子们的情绪明显好上了不少,李毅他们三个眼中,一直带着感恩的目光,他们学习的态度,明显的比之前认真了数倍,这样的结果,也是周宁远想要看到的。

“知~知~”

教室外,蝉声依旧在有些炎热的太阳下,欢快的叫着,教室中,书声朗朗,相应成趣....

“今天,我们来朗读古诗,我们讲课课本打开.....”

《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首诗读完,周宁远开口说道:‘这首长歌行,我希望你们能一直记住,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间匆匆而去,年少的你们会慢慢长大,在年少的时候多用电功,多学一些知识,等你们长大了,也不会后悔,好,我们再读一遍.....’

.....

还有最后两三天,周宁远非常的迫切,想要教给孩子更多除去书本上以外的知识,他们该学的都已经学了,周宁远相信他们不比任何一人差,可是在这除去山,还是山的地方,他们缺少的,便是与人沟通和做人的道理。

“好了,大家都背下来了,那么我们再读第二首《七步诗》”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和学生们一起将曹植的《七步诗》读完,周宁远笑着问道:‘这首诗的意思,之前也教过你们,那么老师想问的是,谁能说出,我今天让你们再次朗读这首诗的意思?’

听到周宁远的问题,孩子们低头看着自己写在作业本上的注释,有些不明所以,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用豆萁来煮豆子,豆子在锅里哭:我们本来是一株藤上所结,为什么这么着急自相残杀呢?

老师要告诉我们什么了?

看着在下面思考的十七个学生,周宁远沙哑的嗓音突兀的响起。

“我们思考一件事,或者一个问题,不能只思考一个面,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或许你们就能的出不同的答案,而收获的果实,也即将不同。”

“这首诗,老师想要告诉你们的是,团结、互助、互爱!马上就要中考了,老师相信你们都能考上好的中学,到了新的学校,你们彼此遇到困难,我希望你们千万不能向诗中的意思那样,而是能团结一心,一起互相帮助,共度难关,不光如此,还有以后、将来,懂了吗?”

“听懂了!”

孩子们快速的将周宁远的话记了下来,齐声回答道。

“好,老师教的,你们有时间慢慢的想一想,下面看第三首《石灰吟》”

石灰吟

千锤万凿来自深山,

烈火烧炼仍旧淡然。

粉身碎骨全都不怕,

要将清白留在人间。

将这首诗读完,一节课也快到了尾声,周宁远只是让他们多读几遍,随后写出一篇不少于三百字的读后感,说了声下课,便匆匆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咳咳咳...咳咳咳.!!”

一节课时间,周宁远的身体就有些坚持不住了,咳嗽来的越来越频繁,周宁远感觉这样下去,迟早会让孩子们发现,回到房间,周宁远用毛巾赶忙的捂住嘴,剧烈的咳嗽让周宁远的身体不停的颤抖,本来传去的声音,也在毛巾下变得小了很多。

可是,用毛巾捂住,周宁远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可是他不能松手,几分钟后,一声剧烈的喘息,周宁远将捂着嘴的毛巾拿开,原本干净的毛巾上,一片湿红.......

周宁远用一只手撑在膝盖上,他吸了几口凉气,感觉好上了不少后,平淡的从水桶中舀了一瓢水倒入盆里,仔仔细细的将毛巾上的血迹揉洗干净。

将毛巾挂好,把手上的水擦干,周宁远拉了拉因为刚刚剧烈咳嗽而有些发皱的衣服,将桌子上准备好的数学试卷拿上,便走了出去.....

外面,孩子们依旧欢快的玩耍着,他们一回到家中,便要帮家里干活,在学校的课间,使他们仅有的玩闹时间,周宁远清了清嗓子,笑着说道:“回教室吧,该上课了!”

上午的三节课,很快的上万,周宁远的身体却感觉越来越虚弱,这才第四天,周宁远便感觉自己的呼吸越来越困难,会房间的次数越来越多,周宁远只能用口渴来掩盖....

“当当当.....”

悠扬的钟声在村口响起,又到了回家吃午饭的时候了,周宁远放下手中的钟绳,走向学校,可是在他踏入教室的时候,村里的乡亲们却拿着不少东西,全都走了过来。

待他们走近的时候,周宁远才发现,他们拿的是什么。

米、面、鸡蛋、野菜......这些都是每家所需要的东西,他们平时都舍不得吃,但是他们却将它们拿到了周宁远这里。

“你们这?”

周宁远愣在那里,他不知道乡亲们为何这样做。

“周老师,这些都是给孩子们吃的,我们这边再说地里好点,家里吃的也有些剩余,你照顾七个孩子的伙食,怕也不容易,今早,我们从李大伯的坟上回来,便商议了一下,孩子在你这吃两顿,我们凑一凑,先对付着。”

说话的王大贵,村里人嘴笨,王大贵经常去县里卖些山货,见的多,会说些。

王大贵说完,乡亲们便将手中的东西放下了,每家的都不多,可是堆在一起,也有一小堆。

周宁远想要拒绝,可是年长的张大爷却让周宁远把想要说的话,咽了回去。

“小周老师,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的心意,给娃们的,这可不关你的事啊,娃娃是我们村的,你周老师能做的,我们也呢能做到,我们和你周老师一样,娃们是未来,我们不想他们在荒在山里了......”

听完张大爷的话,周宁远看着留在学校的孩子们,张了张嘴,最终什么都没说。

村里的人回去了,将东西放下,每家都高高兴兴的,他们好像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一般,周宁远招呼着七个孩子,将粮食搬进屋里收好,周宁远回过头,看着乡亲们消失的背影,露出了生的微笑......

时间、伤痛、疾病或许能带走使命,或许它们却又使命都带不走,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