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秀才
作者:钱鬼鬼      更新:2019-09-22 07:05      字数:2267

“秋娘,卫顾这些天身体咋样了?好点儿没?”村长的媳妇吴氏来卫家串门,在门口就看到正在熬药的李氏。

“吴婶,你来了。”李氏闻声,抬起头来,搬了个长凳给吴氏坐。“前些天去镇上请了个大夫,这些天倒是好了很多。”

“你看你,这些日子照顾卫顾整个人都憔悴了。家里那丹朱、桃花没帮帮你?”

“有,怎么没有?丹朱去河边洗衣服了。桃花这几日也跟这小吴去镇上请大夫就请了好几躺。我这憔悴啊,就是愁的。”

“愁啥啊?家里有人帮着照顾。”

“我家卫顾这么一伤,家里就没什么营生。你说这大冬天的,地也不能种。我又得照顾我家卫顾,还有两孩子。”

“那小吴不是你家卫顾拜把子兄弟吗?没帮着点儿?他媳妇不也在你家这住着吗?他现在不也住你家了吗?”

“瞧吴婶您说的,这小吴啊,这些天不是都去城里请大夫了吗。这大夫请回来,还得送回去。而且啊,每次为了赶在日落前给大夫送回去,都是租的马车。”

“租马车!可贵的哩。”

“是啊。可是人家毕竟是镇上的大夫,听说是治外伤最好的大夫。”

“这请个大夫可得花老多钱了吧。是哪个大夫?”

“孙大夫,人家叫啥我没问,就知道人家姓孙。”

“孙大夫,我好像听我家老头子说过,确实不错。不过人家治外伤在镇上有名的,也不好请吧。”

“是啊。头天,我记得小吴和桃花第一次去请大夫回来,可是花了半天才回来的。应该费了不少功夫。这俩人也都没和我说。”

“桃花这丫头做什么都要跟去?一个女孩子,天天在外面跑,不太像样子啊。”

“婶子,她还小啦。她爹这一伤,这孩子也知道心疼。而且这孩子特别讨老人家欢心。我看那孙大夫来了几次,对桃花那也是很好的哩。还说看桃花这孩子招人疼,都把诊金算便宜了。”

“桃花这孩子确实白白胖胖的的讨人喜欢。我家老头子有时候还提两句,说我家咋没个像桃花这样的孙女嘞。”

“婶,你家都是男娃,别人家羡慕还羡慕不来呢!”

“是啊。我当初可是给他们老王家争气,一给他家生了三个男娃。我这儿媳妇也都是我挑的,各个也都是生男娃的。”

“是啊。您家这是好福气啊。”

“你也别羡慕,你家虽然就一个,不过你家这也是给福星。前短时间,你家卫顾这事算是不顺,不过这事算是过去了。老话不都说了嘛。这祸走了,这福就该到了。”

“婶子,你这话什么意思啊?”

“我啊是刚从我家的那里听来的。说是我们村两个都中了秀才。咱们村这次去考秀才的可不就我家宏宇,和你家歌儿吗?”

“婶子,你是说我家歌儿考中了秀才?”李氏惊喜的一下子从小凳子上腾得站了起来,两只眼睛因为激动而睁大,但是嘴角还不敢上扬,而是紧张的向吴氏再三确认。

“中了!中了!中了秀才!”吴氏看着李氏是像她预期一般的惊喜也甚是高兴。

他孙子考中了秀才,而李氏的儿子中了秀才,他俩算是整个村子,唯一能体会这一种相同喜悦的两个女人了。

…………

“哎呀,秋娘,听说咱家歌儿中了秀才。”

下午,卫歌的爷爷和奶奶就来到卫顾家。两老人坐着屋子里,一来就提到卫歌中秀才的事。

俩老人来,还不忘都带只老宅养的一只大公鸡。说是给自己儿子卫顾补身子。

两人在屋子说了几句,就去卫顾的屋里看他。

卫顾躺在床上,人是清醒的。

“爹,娘,你们咋来了?”卫顾一见自己爹娘来,便开口问道。

“别起来。好好躺着。”卫顾娘现在看到卫顾,已经当初像当初那样激动了。

那天可是热闹,李氏本来就哭着,难过着,后来老两口得了消息,也一路上哭哭啼啼来到到了了卫顾家。

但是卫老爷子那是但是急得也偷偷抹眼泪,生怕自己儿子抗不过去。

也亏得是村里的那老老李头的医术还算靠谱,头几天把卫顾的命给保住了。

老两口坐着坐着,就问道了:“你大哥这两天有过来吗?”

老爷子这话问的还是比较含蓄。

这卫顾刚受伤的那几天,卫顾大哥还来这儿跑两趟,后来便也没来了。

“大哥大嫂那啊估计也是忙不过来吧。”李氏不能在老两口面前直接说她们孩子的不是。到底是自己亲儿子,她就是一儿媳妇,犯不着去说老两口儿子的坏话。

“唉。就这样吧。”卫家老头子最后只能无奈的叹了口气。

他这个大儿子啊,虽然是三个兄弟姐妹里最大的,可也是最懒怠的。惯爱耍个小聪明,偷个懒,不过心肠其实是不会坏的。

李氏这刚送走老两口,卫顾大哥,大嫂居然后脚就来了。

两人笑眯眯的就进门了。

“秋娘啊,听说歌儿中了秀才了,是不是真的啊?这可要恭喜了。你可为咱卫家养了个出息的孩子啊!”

卫顾的大哥一进门,就是一顿好话,把李氏一顿奉承。

卫顾的大嫂也很配合的,两个夫妻两一唱一喝,那夸可是一顿的猛啊。都快把卫歌给夸上天了。

两人临走前,也去看了看卫顾,最后留下一篮子鸡蛋走的。

其实不仅在这五里村,在那里,普通人家能出个秀才是真的难得。

全村的秀才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不过有好些都是四五十了。有几个还日日窝在家里读书,也没有下田,都是靠家里的媳妇,或者爹娘养活的。还有一个倒是没有让他媳妇养着,自己呢。在村里开了家小学堂,收几个学生。也就是教他们认几个字,算是启蒙。

一般这读书人,从童生到秀才,只是第一关,就够读个七八年的。还不说后面考举人,考进士什么的。

一般这读书人,都是不做什么活儿的,要专心读书,所以没有经济来源;再加上读书的笔墨纸砚以及各种书籍,统统都是烧钱的。所以这读书十几年几十年下来,是非常烧钱的,这还没说去考试的路费盘缠什么的呢。

家里有一个读书人是真的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