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三章 两件事
作者:云和山的此端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7413

天气倒是开始逐渐的冷起来,虽然白日里的太阳依旧有些热度,可依旧是挡不住冬天的步伐。..

布置了应对这个冬天的举措,杨改革心头的事,又放下一头,心里,也轻松了不少,但还是满心的事,诸多需要操心的事。

看过了南方徐光启来的密信,又拿起笔给南方的徐光启写回信,询问移民的进度,询问上海的建设进度,对徐光启所遇到的一些疑问给一些建议,或者,作出一个裁定。心思在南方的事上面停留了一些时间,给南方的信已经写好,杨改革准备发出去了。

“大伴,把这封给徐师傅的信发出去,依旧老样子。”杨改革写好了信,心情稍稍放松一些,道。南方移民,一切按照既定的步子在走,没有什么大岔子。

“奴婢遵旨!”王承恩端着一杯茶,上来伺候着,把茶递过去,又把密匣接过来,准备发出去,这样的事,王承恩已经做得相当的熟悉了。

处理过了南方徐光启的信,杨改革捡起另外一本奏疏,翻看了一下,又是若有所思,这件事,也在自己的关注范围内,虽然如今不用太关注,可也绝对不能放松了对这件事的关注,思索了片刻,杨改革没有什么,也没做什么,而是把这本奏本放下,这件事,还是放一阵再,如今倒是不用一直关注此事,再,这件事,也实在是太远了,即便关注,也对事情发生地产生不了什么作用,这件事,差不多只能等结果了。

王承恩处理皇帝交代的事,依旧回来伺候皇帝。

虽然应对这个冬天的事杨改革已经有了办法,可还有一件事,和这个相关,还得再用心,那就是监督韩爌那帮人的事,这个事,本来是归曹于汴的,可曹于汴退休了,这事落到了他的接任者身上,可曹于汴的继任者,杨改革又不太相信,这件事,或许还得通过曹于汴才行,杨改革想来想,决定还是给曹于汴去个信,不过想了想,觉得还是算了,这事还是再等等,曹于汴虽然退席了,但如果还关心朝局,一定会知道这个事,或许不用自己提醒也知道该在什么事上发力,杨改革犹豫了半响,给曹于汴的信,终究还是没写。反正韩爌的事来日方长。

“大伴,去文华殿,召诸大臣议事。”杨改革忽然道,处理了这些事,杨改革决定把韩爌的事和户口的是处理一下,这件事,还是宜早不宜迟,还是尽快落实为好。

“奴婢遵旨!”王承恩在一旁伺候着,见皇帝的眉头数次紧皱,有些担心,见皇帝迟迟不能下笔,以为皇帝遇到了什么难题,也颇为着急,听见皇帝文华殿议事,立刻答应。

……

文华殿。

一阵礼节过后,杨改革就开始正式议事了。

“今日朕把诸位卿家召来,倒是有几件事要商议一下。”杨改革环视了一下诸人,道。

实际不少人都明白,是来商量,实际早已内定好了,今日也不过是走过罢了。

“这第一件,就是韩阁老提到的整修京城沟渠的事,京城的沟渠已经有年没有大修了吧,如今也到了该大修的时候了,诸位卿家有什么看法?”杨改革道,一边还一边拿起一本厚厚的奏疏给众人看。

众人一听是这个事,纷纷闭嘴,这事不少人都知道,皇帝已经分给了韩爌了,作为转身的报酬,现在来,就是走个过场。

“回禀陛下,确实该大修了,历来我朝每隔个三五年就要大修一次,如今年没有大修了,再不大修,一旦出现情况,只怕会出大问题……”施凤来立刻道,也没等皇帝传阅奏本,也没等人念奏本。

“回禀陛下,确实该修了……”其他大臣也没觉得这事有多大的讨论必要,既然都定好了,那就赞成呗。{ 手、打\吧.首.发}

一轮议论下来,基本上都是同意修的,要么就是不作声的,确实没有一点悬念,甚至连过场也走得极为简单。

“那既然如此,此事就按照韩阁老的办吧,大修京城沟渠,由韩阁老担纲,负总责,督促进度,由工部李尚书做副手,协助韩阁老完成此事……”杨改革见此事毫无悬念,也就正式的敲定下来。

“臣领旨!”韩爌带着些欣喜道,这事确实落到他的名下了。

“臣领旨!”工部尚书李长庚也答应道,虽然有些不喜,可好歹也是皇帝亲自指定的副手,也还算沾了些光,虽然郁闷不爽,也只能接受。

“……户部可在?”杨改革问道。

“回避陛下,臣在。”毕自严立刻站出来答应道。

“关于此事的银钱,户部能拨出多少来?”杨改革问道,修沟渠的事,倒是可以让户部出一部分钱。

“回禀陛下,腾挪一二十万银币还是没问题的……”毕自严早已得到皇帝的知会,立刻回答道,支援一二十万银币实际已经是比较多的钱了,历来都是用那个劳役,不用给工钱,所以用钱极少,现在皇帝要给工钱,这点钱就不够看了。

“好,户部就先拨一二十万出来吧,剩余的朕出了。”杨改革一句话就把这事定下来了,杨改革已经过了那种为几万两,几十万两银子发愁的“饷帝”岁月,想起以前“饷帝”的岁月,那日子可真的是不堪回首,想那么艰难的日子,杨改革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现在好了,凭借着手中巨量的银子,凭借着银行系统,凭借着纸币的威力,现在倒是不会为银钱发愁了,这种日子和先前那种朝不保夕的“饷帝岁月”实在是天壤之别。

“臣遵旨!”户部尚书毕自严答应道。

处理了这件毫无悬念的事,杨改革准备顺带处理自己的事。

“今日还有一事,这是户部给事中上的奏本,的是逃难到京畿的难民以数十万计,人口复杂,官府难以管理,实在是个危险的事,给朕谏议加强人口的管理,诸位卿家如何看?”杨改革道。完,就把手里的这个奏本给了王承恩,王承恩又给了一个负责奏报的官员,这官员接过奏本,便大声的朗诵起来。

人口?众臣也还是头一次听皇帝提及此事,纷纷议论,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莫非,皇帝又有所动作了?文华殿里,很快就变得热闹起来。

杨改革倒是坐在那里,不焦不急的等众人议论。

杨改革平静得很,等着众人议论,过了半响,议论的声音逐渐的了下来,知道议论得差不多了,两手压了压,这大殿的声音立刻就安静下来。

“诸位卿家也都议论过了,那就自己的看法吧。”杨改革平静的道。

众人又是互相的观望了一下,看看有谁是准备“跳出来”反对的,没人“跳”出来反对,那就是,没有人会ji烈的反对。

半响没人接话,施凤来也观望了一会,这才站出来接口。

“回禀陛下,臣以为此事是应该的,想京畿聚集了数十万灾民,确实应该加强人口的管理,否则一旦有个闪失,只怕后果不堪设想……”施凤来道。

众人暗地里一阵鄙视,果然不愧是皇帝的传声筒,皇帝什么他就什么,这话里就没多一点东西出来。众人虽然鄙夷施凤来,可也知道,皇帝的这个事,怕还真的不好个不字,这几十万人,要是真的有个什么闪失,只怕会闹出大问题,这天子脚下,想瞒都瞒不住,一旦出问题,就是直达天听的大事,倒是没人愿意出来就这个事反对,现在要是反对了,到时候出了问题,可是要倒大霉的。

“回禀陛下,臣以为,聚集在京畿的百姓,确实应该加强管理,如今大批百姓聚集在京畿,人员复杂,流动巨大,如不加强管理,一旦出了问题,只怕后果难料……”韩爌见施凤来过了,又见孙承宗没有话的打算,于是站出来话了,他倒是同意皇帝的,如今他自认是半个帝党,自然当仁不让的支持皇帝,再,皇帝今日不是给了他偌大的好处吗?他也该回报回报。

“回禀陛下,臣也赞成……”更多的人站出来,同意加强人口的管理。

“那位卿家可还有其他不同的看法?”杨改革环顾了一圈,道。

“回禀陛下,臣敢问,陛下要如何加强人口管理呢?”新任的左都御史陈于廷站出来道,他还是想体现一下自己的不同。

“这个……?……”杨改革听了陈于廷的话,似乎被问住了,拿起奏本又看了看,似乎这跟自己没关系,仿佛从上面找了一些字眼,又道:“……加强人口的管理,这上面的办法倒是有几条,刚才也念给诸位卿家听了,有行保甲法,……嗯,五户一保,五保为一大保……”杨改革念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在京畿行保甲法实在是不妥,这京畿乃是重地,焉能行这个保甲法?这岂不是,京城随时要准备打仗?乃是四战之地?”陈于廷找到了一些值得道的问题,道。

“嗯,卿家得不错……”杨改革点点头,貌似这个陈于廷有不的进步,倒是能看到一些问题。

“……不过,这倒是如何加强管理的问题了,不是朕问的要不要加强管理……”杨改革倒是没太给陈于廷面子,先夸奖了一回,然后又了陈于廷的不是。

“……”陈于廷一阵脸红,原本以为自己抓到了什么漏洞了,却没料到,皇帝会这么。

“卿家如此,想来也是同意加强人口管理的了?”杨改革问道,杨改革的目的是把加强人口管理的事给确定下来,为加强户籍管理开口子,至于怎么加强,怎么管,那是另外一码事了,杨改革的手段多得是,会逐渐的使出来,现在么,关键是搞定要不要的问题,所以,对于“擅自歪楼”的人,自然没什么好脸色。

“回禀陛下,臣也是赞成加强人口管理的……”陈于廷红着脸道,今日他又出了一回糗,皇帝貌似还是比较针对他!不是皇帝会看重他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陈于廷想不明白了。脑子里想起的是曹于汴那苍老的叮嘱。

“嗯,还有那位卿家对这个问题有疑问的?如果没有,那咱们君臣就讨论陈卿家提到的下一个问题,如何加强管理的问题……”杨改革倒是把加强管理和如何加强管理的概念给分开了,不让众人在如何加强管理的事上拖延。

“回禀陛下,臣等赞成……”众臣都道。

“好,朕对此事,也是十分赞成和支持的,此事,也是十分有必要的,起来,京城聚集数十万逃难来的百姓,也是朕给了他们希望,那就不能抛起他们不管,就不能任他们自生自灭,如果是那样,那就是朕的过错,那就是朕的罪过,起来,朕之所以大肆在京城大修沟渠,也就是想给这些逃难来的灾民一个求生的活计做,让他们有事做,能自己养活自己,不至于因为饥饿而铤而走险,做下什么不可原谅的事,也不让他们失望,进而绝望,只有这样,京城才能安宁,天下也才能安宁……”杨改革解释道。

皇帝的这个解释一出,不少人都是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好似才刚刚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陛下实乃是圣主明君,陛下实在是仁慈……”立刻又大臣把马屁送上。

“陛下圣明,天下百姓能得陛下庇护,实乃是几百年修来的福气!”更多的马屁送上。

“诸位卿家也不用给朕戴高帽,给他们活计,那是最基本的,但也不能保证就不出问题,这人口的管理,还是应该加强的,诸位卿家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杨改革的发了一下威。

“回禀陛下,臣等都赞成加强人口的管理……”众臣皆道。皇帝拿出了这么高的一顶帽子来,更没什么要的了。

“那就好,既然诸位卿家都赞成,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那就下个问题,该如何加强人口的管理……”杨改革道,大前提定下来了,这就好办了。

众臣又是一阵议论,这个问题貌似也ting难的,刚才的那个保甲法,貌似比较不靠谱。

议论了一阵,杨改革又让众人发言。

施凤来依旧是当传声筒,完全照搬皇帝的话,没有任何新意。

其他的几个大臣也都没什么新意,无外乎不赞成使用保甲法,到出个行之有效的办法,这倒是众多朝臣的短板,众人倒是磨叽起来。

“启禀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户部尚书毕自严终于站出来了。

“哦,卿家有话只管。”杨改革道,见毕自严站出来了,终于是松了口气了。

“回禀陛下,加强人口的管理,防止出现意外,这确实因该,但如何管理的事,臣觉得,万变不离其宗,不管用什么办法加强人口管理,总之,这户籍是不能绕过的一个东西,臣以为,加强人口管理,该当从户籍入手。”毕自严也是酝酿了许久,才出这话。

户籍?众人又是一阵惊讶,难道皇帝的意思是的户籍?加强人口管理实际就是加强户籍管理?这……,不少人是惊讶的看着皇帝,这就搞不懂了,皇帝这是要闹那样?

韩爌也是有着不的惊讶,以他对皇帝的了解,知道皇帝不会没事随便乱,见皇帝提到了户籍的事,想的是,难道皇帝还准备在户籍上有所动作?这可是个难度不的事!不过想想,也不至于吧,即便是要对户籍动手,可未必就会有什么好结果,朝廷也不是没清理过户籍,不过那有用吗?还不是把以前的人口册抄一遍,应付了事,莫非皇帝还能亲自一个一个的查?但又想想以皇帝的精明,必定不会随口乱,也不会随便乱动,一旦要对某事有所动作,只怕会铺天盖地,或者是层层叠叠,在别人还没搞清楚状况的时候就把事情安排好了,到了时候就不得不按照皇帝的路子走,皇帝既然到了户籍,莫非,皇帝真的有了清理户籍的心?真的有了清理户籍的能力?韩爌不敢看好皇帝做这个事,可也绝对不敢轻视皇帝。

不仅韩爌这么想,更多的大臣也是这么想的,不相信皇帝是真的要清理户籍了,可也绝对不敢怀疑皇帝清理户籍的能力。

“卿家得倒是有点的道理,继续,继续……”杨改革高兴的道。

“回禀陛下,臣以为,不管如何加强管理,总之,不能绕过户籍,如果加强人口管理能和户籍之事联系在一起,则事半功倍,管理就能比较轻松了,也不用行什么保甲法,只需灾民到何处做工,出示户籍并在当地官府登记即可,如此朝廷就对何处有多少百姓,从哪里来,有什么底细一清二楚了,又如陛下所言,知道了有多少百姓,就可以从容的给百姓安排活计,该放粮的时候就放粮,即便是出了什么事,也容易找到事主,朝廷也不至于措手不及,茫然不知……”毕自严认真的道,皇帝和他的是户籍的事,今日皇帝却的是人口管理的事,事有些不对,毕自严琢磨了半响,算是琢磨通了,立刻将人口管理和户籍联系起来..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