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往段同学家的路上
作者:逍遥宇内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3041

在前往苏北的路上,刘裕不停地思考着问题。该如何与段棋瑞交涉?用什么样的态度?自己应该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完全控制了七十九标的模样,还是示之以弱,让对方以为自己不过是一个名义上的标统?

勉强得到了同盟会内部与北洋军接触的许可证。虽然制定了大的方案,但是具体如何实行,如何利用这个许可证刘裕还存在着一些疑虑。

与北洋军的合作更多是在情报与信息方面。刘裕从没有指望一向排外的北洋军会愿意拿出宝贵的军火来支援“旁系,七十九标,若是真有空闲的军火他们宁愿重新装备一个标也不会拿出来让“肥水,流了外人田。至于在人力上支援;先不说北洋是否会那么大度地拿出十几个有经验的军官到他们一向看不起的南洋新军中,就算他们这么做了,刘裕敢收吗?

这些人可不是张茂这种被北洋踢出来的不被待见者,也不是吴刮这种刚刚出山的楞头青,而是经过严格钟练,忠于北洋团体的军官团。

就算他们的军事素质再高,刘裕也是不敢用的。

说实话,刘裕也还真不怎么需要他们在物要或者人力上的援助;论物资,可以说七十九标的装备除了火炮实在难以偷运外,基本上轻武器的精良程度可称得上是中国第一。

论人力,虽然刘裕确实因为扩军的原因缺少军官,但是有着同盟会的支持和大批日本士官毕业生的涌入,这方面的需求也就不那么迫切了。

唯一需要北洋支援,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情报了。

虽然袁世凯下野,但是他门生故吏遍布北洋6军上下,可以说北京生了什么事情他三个小时后就能知道,袁家的电报房更是全国最繁忙的。这种对情报的掌控,和能够先一步了解朝中大事是刘裕极度欠缺,也是他极度需要的。

只要满清还存在一天,只要七十九标名义上还是归属清廷的新式6军,刘裕还是清廷的武将,那么清廷的每一个。决策对于刘裕而言都是重要的。

还在最后的潜伏期,刘裕深知朝中对新军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影响到自己的将来。朝廷不可能改变被革命推翻的命运,但是不辛的是,他们却可以在此之前改变刘裕的命运。

很少有人会自愿地当烈士,刘裕也不想。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生,与袁世凯建立某种程度的情报互换和合作关系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若是能够与袁大头建立某种战略合作关系,那么可预见的未来内。七十九标的状况是可以安心了。

只要不被无法抗拒的因素破坏,只要给自己独立的一段时间展,那么未来的七十九标将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段某人啊,,段同学,怎样才能让你满意呢?

刘裕那只是相对普通人而言略有了解民国的那段历史,程度并不足以让他记住所有在历史上留下足迹的人的姓名。和他们的性格、结局。他只是记住了一些比较重量级的人物如孙文,并对他们的历史轨迹有些了解。

段棋瑞此人在具国初年可称得上是巨头,因此刘裕也是大致知道此人。但是更详细的知识却没有了;毕竟他绝对想不到有一天居然会回到民国,与这些历史人物碰面。

既然历史知识指望不上太大的帮助,那就只能靠自己的分析了。

这个段棋瑞是合肥人,按地理位置来看应该属于南洋派系。或许这证明了他在北洋有着自己独立的一支势力?

从他炮兵专业来看,应该是属于技术流的军官。这样的军官一般而言性格比较耿直,而且或多或少都带有一些自大或者暴躁的毛病。这一点要等到当面见到人后才好下判断。

从大的来讲,段棋瑞如北洋后主要是在学堂担任教官或者校长一类的职务;加上他炮兵的出身或许更多是参谋人才而不是指挥型将领。这样的人一般善于布局而短于实际操作。

个人素质方面,记得历史上此人曾经被评为“六不,总理,是少数几个北洋军阀中洁身自好人格高尚的人。就算到了抗战时期,面对侵华日军的利诱威迫他也保持了作为中国人的人格。观其作为,应该是属于律己律人的军官。所以想要赢得好感,就必须表现出一种正派军人的作风。

不需要让他把自己当成心腹。这是不可能的。只要对方觉得自己属于纯粹的军人,是值得信赖的部下,讲信用的男子汉,那就足够了。

革命后刘裕有充分的时间证明对方判断失误。

感觉嘴有点痒,刘裕随手拿起眼前的一杯水喝了一口。

马车外,天地间已经进入了春季,田野上一棵棵绿苗,山林间一抹抹新芽,给世界带来了生命的气息。时间不过早上六点,农民却都已经在田里挥洒着锄头和汗水了。

生机勃勃。

苏北在地势上极为低平,属于典型的平原地区。大部分地方河道纵横,尤其以里下河平原的河网最为密集;同时京杭运河沿扬州、淮安和徐州向山东延伸;苏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洪泽湖、高邮湖、骖马湖、白马湖、宝应湖、邵伯湖等。

清末的苏北曾经遭到捻军起义的波及,经济遭到沉重打击。祸不单行,与捻军几乎同时爆的还有黄河改道;两项加起来几乎摧残了整个苏北,活不下去的人们纷纷向四周逃难,其中尤以上海为苏北难民最多的城市。

这自然遭到先来一步,来自相对富裕的苏州和宁波等地移民的鄙视,他们把苏北人看作是下流人和没有文化的乡巴佬。但尽管如此,苏北人凭借人口的优势还是深厚的影响了上海的方方面面。

到了州年经过了五十余年的复苏,苏北早已摆脱了当初十室九空的局面。虽然谈不上多么的富裕,但像刘裕刚刚经过的那样充满了活力的村落也不在少数。

一天后,马车抵达了江北清江浦,江北提督段棋瑞的驻扎处。,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章节更多,支持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