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六章 新的开始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156

大宋开宝二年的新春过的比往年沉闷。

赵匡胤坐在主座上看着只有秦王赵廷美和赵德昭两人相陪,想起发生政变的晋王赵光义,再想起去年一家人在一起的热闹,感慨万千。

潘美的战争进行地很是顺利,就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捷报频传,给正处于暂代皇帝、全权处理政务的赵德昭带来了无上的光芒。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新的权势人物的出现总会特别的关注。赵德昭这个时候处理政务,伴随着大宋平定南汉的军事顺利,在满朝文武大臣及普通百姓心目中都有了令人称赞的资本。

大宋形势一片大好,再加上赵德昭的表现,赵匡胤倒也放心,但也有事情也是他所担心的。赵匡胤先是和赵廷美说了几句,然后对着赵德昭说道:“有两件事父皇这几天想了很久,也想听听你的看法。”

“父皇请问。”赵德昭恭谨地回话。

“第一则是关于赵普。赵普是老臣,在朝中影响很大,其人处理具体事情的能力也是有的,但是为人过于贪恋权势,不知你如何处置?”

“孩儿也想过对赵普的任用。赵普的能力不可不用,赵普贪恋权势不可不防,所以孩儿想春节过后拜请赵普做孩儿的老师,如此则可有事相商,又不会给予赵普过大的权力。”

“不可不用又不可不防,好!”赵匡胤赞道,“如此父皇则放心了。第二件事则是如今你要暂代父皇全权处理朝政大事,而你晋王叔又……”说道此赵匡胤不免又感怀伤心起来。

赵德昭在旁边没有说话,因为他知道感情的事情不是那么容易忘却的

“第二件事就是开封府府尹一职,你怎么看?”赵匡胤沉思片刻,然后反映过来。认真问道。

“这……”其实赵德昭对这一职务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但是考虑到开封府府尹之职在此前一直都是朝廷未来可能的接班人担任。自己若是对此职务人选进行改变,不知道赵匡胤和赵廷美怎么想。

赵匡胤看着赵德昭颇为为难的样子,忍不住说道:“父皇既然让你负责朝政大事,就是希望你能熟悉政务,做一个有担当的皇帝。你有什么想法尽管严明。”

“父皇。孩儿当年攻下成都时,曾与父皇任命的成都知府吕端有过接触,此人精通政务,为官清廉,能够善待百姓,孩儿想调此人担任开封府府尹之职。”赵德昭鼓起勇气终于说了出来。

“成都府尹吕端,吕端,难道此人与吕馀庆是什么关系?”吕馀庆是赵匡胤当年地部属,和赵匡胤的关系很好,对赵匡胤也很是忠心。所以赵匡胤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吕馀庆。

“他是吕馀庆大人的弟弟。”赵德昭回道。

“哦,尽然是馀庆的弟弟。不错,不错。”赵匡胤赞道,继而有问道:“父皇也觉得如此甚好,那你方才当心什么?”

赵德昭为难地看了看对面地秦王,羞赧道:“开封府府尹一职自唐末以来都是由皇室宗亲担任,孩儿这次属意吕端,那秦王叔……”说到此,赵德昭也不敢说出口了。

“是啊,是啊……”赵匡胤认同道。说完又转向赵廷美道:“秦王对此有何看法?”

赵廷美仅仅比赵德昭大两岁,由于他上面有赵匡胤和赵光义两位了不起的哥哥,所以他本人既没有任何为政的经历,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势力,如今虽然晋王迁移扬州,他在朝中也算是亲贵中的亲贵。^^但是毕竟知道自己没有势单力薄,如今皇兄明显有传位于昭侄儿的意思,于是回道:“臣弟一切听从皇兄安排。”

“好吧,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赵匡胤也觉得此事不能这么快下了决定,待寻个时间再好好权衡权衡利弊。

“父皇。朝中收到潘美的捷报,潘美已经攻下广州城,活捉刘等一干重臣,潘美上奏朝廷他已经派人押送刘等一干人进京,潘美奏折中还希望朝廷尽快商议和选派岭南众知府人选。”

“这件事你就自己和众位大臣商议吧。”赵匡胤已然不想管这些琐事了。

“那刘入京后,还要请父皇升殿议事呢。”

“好吧。”赵匡胤虽然把政务交给了赵德昭,但是想到赵德昭毕竟年青。若是自己久不在朝中。恐引起朝中人员的猜测和动荡,若是自己在重大场合出现。也许可以给昭正面的支持,想到此,赵匡胤也就答应了。

潘美留下杜林和项仲恒帮助潘崇彻镇守岭南,自己率领禁军押着刘、樊胡子、龚澄枢等人返回汴京。

大军到达汴京南城门五里之地,早有礼部的官员在此设下香案。一人站在官道,高声宣道:“潘美听旨。”

潘美见得此情景,忙下令全军停止前进。然后自己赶忙下马,疾步走至香案前,跪下道:“臣潘美接旨。”

这时从香案后走出一人,手持圣旨,高声宣读,却原来是皇上封潘美为山南道节度使,封潘崇彻为岭南将军并镇守岭南,这次随军的所有禁军都有封赏。圣旨一下,出征地禁军们高声谢恩,声震如雷。

进入汴京,汴京城的百姓们听说有岭南小朝廷的君君臣臣被俘虏了过来,全部都拥挤在道路两旁观看。

进入大内,刘看着这些气魄雄伟、恢宏壮丽的宫殿,心里突然生出了胆怯的心里。想起自己在广州城的皇宫,虽然比大宋的皇宫要富贵堂皇,但是却没有这种大气磅礴、威严迫人的感觉。

赵匡胤看着刘等一干人进了皇宫,喝道:“刘,听闻你不理政事,治下百姓生活困苦,你可知罪?”

刘此时反而没有了广州城破时的害怕,倒也能巧妙地为自己开罪道:“罪臣登基时年才十六,龚澄枢自恃先帝旧人,樊胡子蒙蔽罪臣,二人见罪臣年幼,把持朝政,事罪臣不专,所以罪臣在国时,罪臣倒作了臣子,此二人反实为国主。请皇上裁决。”说完五体投地,伏地请罪。

群臣见刘奏对清晰,毫无慌色,何况身为一国之君竟然凄惨到了如此地步,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赵匡胤喝道:“你所说朕自会派人审理。既然你来到了汴京,朕自会好好待你。来人啊,赐酒。”

刘在岭南之时常常用赐酒的方法毒杀自己看不顺眼地臣子,此时见赵匡胤赐酒,也自以为是赵匡胤要取了自己的姓名,双手颤抖地结果酒杯,放在身前的地下,叩首泣道:“罪臣继承祖父基业,违逆朝廷,劳累皇上遣师讨伐,劳师动众,罪本当诛;但听闻陛下宽容大度,罪臣愿作个普通汴京百姓,观看大宋太平盛世,罪臣实不敢饮此酒。求皇上饶恕。”

赵匡胤听完刘的话,方才知道刘误会了自己的用意,大笑道:“爱卿怀疑朕的酒杯中有毒吗?朕对待臣属一向推心置腹,怎会做此暗刀杀人之事。你既怀疑,待朕自饮与爱卿观看。”说完,赵匡胤命王继恩拿过刘身前地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再赐刘第二杯酒。刘惭愧万分,跪下饮了酒,叩首谢道:“多谢皇上饶恕,罪臣感激涕零。”

今日为了召见刘等岭南众人,满朝文武俱在。赵匡胤站起身来高声道:“朕最近身体不适,自此以后朝政要事皆由武功郡王赵德昭暂代朕处理。”此言一出,天下俱知皇上心意,满朝叩首。

窦仪眼看着赵匡胤终于选择了赵德昭,自觉自己这多年来的心血没有白费,他总觉得自己这最近身体日益衰弱,心里想着趁自己如今还能站在朝堂的机会再次为赵德昭做点事情,于是出班回道:“禀皇上,既然皇上有心让武功郡王暂代朝政,为使武功郡王名正言顺,臣请皇上颁立武功郡王为太子。”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寂静无声。皇上登基接近十年,然而从未有过册立太子的念头和举动,满朝文武由于这几年朝政更迭频繁,大臣们谁也不敢乱言干政,只是精心忙于自己的朝务。如今见窦仪率先提出了这个建议,大家都注视着赵匡胤,希望能从赵匡胤身上看出端倪。

“那好,就依窦爱卿所言,着钦天监选择吉日,朕即册封武功郡王赵德昭为太子。”赵匡胤此时却是很爽快地答应了窦仪的上奏。那些迟疑的大臣们有的开始后悔没有跟着窦仪上奏,有的暗自为自己已经和赵德昭攀上了关系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