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八章 洛阳遇贤
作者:贺兰拓跋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930

洛阳的繁华并不比都城汴京逊色。

大街两侧的酒楼商铺都挂上了灯笼,整个洛阳城在这些灯笼的笼罩下像火球一样发出红色的光芒。大街上喧闹声此起彼伏,摊贩的吆喝声,酒楼的揽客声,还有青楼里断断续续的琴声,熙熙攘攘的行人、各处传来的欢闹声都向赵匡胤验证着石守信的话。

随性漫步在洛阳的大街上,有些街道是新开辟的,崭新的酒楼商铺暗示着洛阳的繁华;有的街道二十年来没有变化,赵匡胤身处其上,却是万般的感慨。每走出一步脑海中就想象着当年自己在这条街上的情景,那熟悉的感觉让他仿佛回到了自己无忧无虑的少年时代。

赵德昭却是跟在后面听着石保吉悄悄地给他指点着大街上的青楼酒肆赌坊。哪个青楼里的姑娘琴歌双绝;哪个赌坊其实是自己的父亲开的,以后两个人可以悄悄进去玩几把;哪个酒楼的酒最是爽烈,自己已经决定替王承衍储备几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赵德昭都奇怪这小子怎么短短的两个月竟然就对洛阳城熟悉到了如此地步,难道石守信和石夫人对他不拘束吗?

任何人都看得出皇上满怀心事,走在大街上或是盯着一座酒楼看着,或是用手摸着路边的杨柳,没有人敢惊扰,就这样任由皇上在前面向南一直走着。

赵匡胤却是没有注意到众人是跟着他前行,而他自己却是感觉随着人流向前行去,就这样走着,众人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条河流,河水缓缓向北流淌,静静的河面在月色的照耀下宛如白缎。在河的东西两岸伫立着两座大山,郁郁葱葱的树木在黑夜更显得幽暗寂静,然而在山脚下却有无数***把前方的山脚照射地恍如白昼。很多人不顾黑夜,仍然一如既往的向山脚走去。

石守信知道皇上从小长于洛阳。此处定然识得。他见皇上看着前方不说话,却是手指前方,对着赵德昭、赵廷翰和李怀忠说道:“前面就是龙门石窟。东西两座山名叫香山和龙门山,中间这条河名叫伊河。由于这里两山对峙,伊水缓缓北流,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所以古称“伊阙”。唐代白居易曾说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赵德昭及赵廷翰、李怀忠早就听说过洛阳龙门石窟的大名,但是皇上站在这儿不动,他们纵然有心想去瞻仰那些闻名遐迩的艺术雕刻却是也不敢移动分毫。幸好赵匡胤在默然良久之后又迈步继续向前走去。

越是走近龙门石窟。赵匡胤地步伐越快。他不管别人是否能够跟上,自己却是径直走向龙门石窟最大的一座石窟——奉先寺。赵德昭紧紧跟着进入,入眼处是一座高大的石刻佛像,佛像身高仿佛有后世中的五六层楼那般高。佛像的耳朵都似乎比他的身高还高。那尊大佛眉若弯月,嘴角微微上翘,作出微笑状。最让赵德昭吃惊的是赵德昭从远走到近前,但是一路之上佛像的眼睛都好似盯着他。在佛像的左面是佛祖地大弟子迦叶,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苦行老僧,迦叶的旁边是举止祥和地文殊菩萨;右面是佛祖的小弟子阿难,神情欢快,旁边是神态自若的普贤菩萨。不远处,还有天王和力士的雕像。那天王脚踩夜叉,手托宝塔。魁梧刚劲;而力士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壮。

赵匡胤转头朝赵德昭点了点头,赵德昭连忙跟在赵匡胤地身后跟着赵匡胤对着佛像双手合什祈拜。拜谒后,赵匡胤方才看着赵德昭说道:“此佛像名叫卢舍那大佛。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修行到了功德圆满时的状态,意为光明普照大地。当年你爷爷经常领兵出战,太后便时常带着为父到此为你爷爷祈求平安。”

然后又带着赵德昭走到天王和力士的对面指着他们的右脚脖子说道:“你看,天王和力士的右脚脖子是不是呈暗青色?”

赵德昭知道赵匡胤是想起了杜太后以及那些少年时的事情,看着赵匡胤朦胧的眼神。他自己也是想起了自己的父母。那满腔的情怀便倾注到了赵匡胤身上,仔细看了看天王和力士的右脚。果然脚脖子那呈现明显地暗青色,便沉声说道:“确如父皇所言。”

赵匡胤叹道:“当年太后曾对父皇言道,民间俗语有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天王和力士的脚脖子之所以呈现暗青色就是因为游人们都来摸上一摸,祈求神的保佑。当年太后也曾拉着父皇到此。”说完伸出右手不禁抚摸着天王和力士那暗青色的脚脖子。

当此之时天下最有权势的英雄在此蹉跎,感伤地回忆着过往的亲情,纵然是两世为人的赵德昭也不禁感动,伸出手放在力士脚脖子上赵匡胤的右手之上,满含父子之情地劝道:“父皇切莫如此,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古往今来概莫能外。爷爷奶奶虽然就此离去,然而他们若是地下有知父皇如今的成就定当是欣慰万分。若是他们如今还健在,定不希望父皇如此感伤。”

赵匡胤拉着赵德昭地双手叹道:“朕想起了你地爷爷反而心中也有了愧疚。当年后汉代替后晋,你爷爷失去兵权,反而有了时间能够陪着父皇,父皇因此在少年时享受到了父母的关爱;而父皇却在你出世后就丢下你母亲和你闯荡江湖,当父皇在汴京升任大周禁军点检时,你母亲却已经去世,而你跟着太后都已经**岁了。恍惚间如今你已经快成年,父皇却是半点父亲地责任都没有尽到。”

赵德昭劝慰道:“父皇承天命扫**,还天下清平岁月,此乃天意。父皇虽然没有对孩儿尽到父亲的职责,但是却让天下无数家庭安享到了太平的生活。孩儿以父皇为榜样,从未有过半分的埋怨。”

父子二人到了此时方觉像寻常百姓父与子一般的情意,在赵匡胤的带领下两人并肩游览着龙门石窟的其他景观。众人来到宾阳中洞,一座面相清瘦,脖颈细长的释迦牟尼像呈现眼前,双手做说法状表明佛祖正在讲经说法。洞顶宾阳中洞顶上雕刻着莲花宝盖和十个迎风飘拂地伎乐供养天人。

正当他们一行和其他百姓在此观看时,突然从外面冲入十多个身穿黑色夜行衣的魁梧汉子。当先一个汉子手持兵刃高声叫道:“在座的各位放心,我们兄弟几个今日已经干完勾当,现在是不会在佛祖面前为难你们的。只是我们一天没有吃饭了,现在就在此处饱餐一顿,烦请各位稍等片刻。”说完就见其中两人从背上放下背着的大布袋,待得他们打开,里面赫然是已经烤好的各色熟肉。只见他们纷纷围着布袋坐成圆圈,不顾洞中的其他人便开始大肆吃喝起来。

这些人冲进来时。赵廷翰、李怀忠和石守信父子都已经把赵匡胤和赵德昭围了起来。赵廷翰和李怀忠当心赵匡胤受到伤害,右手已经按在了腰刀上。赵匡胤不愧是马上皇帝,多年的征战早已锻炼的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听得那人说完后便摇了摇头,带着众人退到后面,不仅没有半分担心,反而饶有兴趣地看着那些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的强人。

就在其他普通百姓战战兢兢地看着他们大肆吃酒的时候,突然从众人中走出一个青年,大约二十刚出头地模样,身材高大,体格健硕。只见那青年上前抱拳说道:“在下家境贫寒,如今腹内实在空空,想向诸位求一醉饱,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那些人正旁似无人的自己吃喝着,冷不防从里面走出一个人,反倒把他们一伙人惊吓一通。眼见着出来的是一个穷书生模样的青年便又放下心来,那打头地人一愣之下不相信这书生竟然敢同他们坐在一起吃饭,便回道:“看阁下模样好似是秀才出身。秀才公若肯屈尊入席,我等又有何不可?只是我辈皆是粗鄙之人,恐为秀才公所笑。”

那青年书生抱拳笑道:“无妨!无妨!”然后便向上略提长衫。席地坐在地上,毫不客气的拿起那些熟肉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有人谈论起世事人情,其中一人感叹道:“秀才公当真是好胸怀,还要多谢秀才公不与我等见外。其实我等本良民。谁知战事一起便流落到如此地步。无奈身为盗贼。也是无可奈何之举,终日惶惶。内心却也甚是不安。”

那书生咽下口中的熟肉,回道:“为盗之人,也并非个个都是碌碌无能之辈,本性邪恶之徒,只是一时无奈走向歧途罢了。我也是慷慨之士,与诸位有什么可见外的呢?”说完取过身旁一人的酒葫芦旁若无人似的仰天畅饮,一口气喝完酒葫芦的酒后仍然是面不改色,气定神闲。

这些人终日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哪里想到人人尊敬的读书人能与他们共席同饮,看到这书生的行为不禁大为感慨,纷纷赞道身为读书人,却能够放下高贵地身段与他们席地而坐,实在是难得。

那青年书生也许是真的饿了,又接过身旁一人手中的短刃,从布袋中取过一个猪腿,用刀把猪腿上的肉割下,然后用手拿起狼吞虎咽吃了起来。

人人都道书生身无缚鸡之力,又有言道君子远庖厨,所以书生在世人的眼中都是清高高贵地人,这些人眼见着这青年书生手持短刃割肉而食,还不停地喝着他们的酒,其胆色已非常人所及。那领头之人更为惊骇,抱拳对那书生说道:“阁下胆略非常人所及,真是宰相之才啊!不然的话,又怎能这样不拘小节呢?我等众人本太原人氏,只是去岁大宋与大汉争锋,我等本是大宋掳去做苦力的,趁夜逃了出来一路西行到了此处,没有生计为生方才如此,你将来当了宰相,希望能念在我等为盗是不得已为之而宽厚对待我等。”说完又奉上好酒。

那青年接过美酒畅饮,然后方才说道:“大宋已经从太原撤军多时,你等就此赶快返回故乡吧。”

那些人听了又是一番感谢之词。待得那书生酒足饭饱之后,领头之人拿出两锭足金相赠,那书生也不推辞,接过后纳入袖中便告辞扬长而去。那些人见书生远去也都纷纷离去。

看着那些人纷纷离去,赵廷翰这才放松警惕,叹道:“幸好他们不是穷凶极恶之人,否则今日皇上若是遇到险境,我等真是万死不足以抵罪啊。”石守信也是感慨万分,若是赵匡胤遇到意外,估计他全家都要牵连,后果真是不堪设想。现在想起来,却也是心有余悸。

赵德昭却是感慨道:“那书生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方才为了安全为重,没有上前询问他地姓名,当真是可惜啊!”

赵匡胤笑道:“无妨,此人胆略极佳,更兼是读书之人,朝廷开科取士,此人若果有才学日后定然会崭露头角。到时候再重用之却也不晚。”

天色渐晚,李怀忠害怕再有意外发生,便上前却说道:“皇上,明日皇上还要回潜邸,今日天色已晚,莫如回宫早日歇息。”

赵匡胤想到明日还要到洛阳地老家,便不再反对,依言返回洛阳行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