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缅甸回归
作者:半生恨雨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8333

“缅省是佛教最早传入我国的地区之一,至今已有25oo多年的历史。早在1ooo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百姓就开始把佛经刻写在一种叫贝多罗树的叶子上,制成贝叶经。正如我国晚唐大诗人李商隐在诗中提到的‘忆奉莲花座,兼闻贝叶经’。在今天,缅省464o多万人口中,仍有8o%以上信奉佛教。缅省的每一个男子在一定时期内都必须削为僧。否则,就会受到社会的蔑视。佛教徒崇尚建造浮屠,建庙必建塔,使得缅省到处佛塔林立。像曼德勒、蒲甘、阿瓦等城市都有上千座佛塔,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摘自2001期《时政地理》杂志

1886年战争最大的余波之一可能就14日,缅甸王孙疆括上书,请照西藏、蒙古例,入归大清藩即允准了他的奏章,封疆括为召莽洒喇嘛,地位等同班禅和蒙古两大活佛,协同方怀新派遣的驻缅大臣处理缅甸事务,同时颁旨,大肆修葺疆括自幼出家的阿难陀寺,将其定为缅甸地位最高的佛教寺院,以供疆括居住。

至于驻缅大臣的人选倒让疆括颇费了一番脑筋,细数自己夹带里这些人,论才干,郑观应和薛福成无疑排第一,只是郑观应在山西迁地治土,成绩斐然,已经擢升了山西巡抚。此时不宜离开;而薛福成的山东巡抚**也刚作热,山东是扼守京畿地要地,同样是北洋的门户,这里民风彪悍,百姓习武成风,很容易出乱子,加上山东机器局的扩建迫在眉睫,所以他也不能离开;除了两人,周馥虽然眼光不如二人。但办事踏实谨慎,也能当此大任,不过四川袍哥之害更胜山东,而且也有四川机器局的事情。同样离不开他;剩下的人中,容闳、刘光第、康有为资历是够了,但三人都是专才,容闳管着教育这件头等大事。刘光第和康有为在越北、越南历练一任后,方怀也准备把他们调回身边来,反贪和宣传工作正需要他们,方怀可是把他们定为自己海因里希和葛培尔博士的。至于像徐世昌、吴保初、张、皮锡瑞、江标、杨锐、杨深秀、陈敬纭这些人。方怀只是在脑袋里扫一遍就放弃了,不是方怀没有魄力重用这些资历浅的年轻人,而是中国自有一套几千年积攒下来的官场文化。拔苗助长没有任何好处。

除了这班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人马。在现行官僚体制下。方怀能够用地就是洋务派那些人了。左宗棠、李鸿章、彭玉麟、丁日昌、崇厚都是入了内阁的,下面的人见了他们都要称呼一声“相爷”或是“中堂大人”。再掉价去藩部当个驻缅大臣,外面不知又有什么非议,方怀也做不出。而那些没调入中央的,张之洞管着湖广,正所谓“湖广熟,天下足”,在安南地粮食生产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时候,这里仍是大清最大的粮仓;刘坤一管着两江,杨岳斌管着闽浙,这里是朝廷的钱袋子,国家四分之一地财政收入来自他们管辖的土地;丁宝祯管着两广,广东上缴的财政收入仅次于江苏、浙江,展度更是过了江浙二省,国家连年打仗,工业建设、教育普及、政治体制改革无处不需要用钱,但大清朝从开国就定下了永不加赋的铁律,所以增加财政收入地希望就只能寄托于工商业的展,两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古以来地经商传统,使得这里地展潜力巨大。其他张树声署理直隶,岑毓英经略云贵,曾国镇守陕甘,剩下一个刘锦棠,还要配合左宝贵守住新疆那一亩三分地。

缺人啊!方怀心中无数次感叹,中国展壮大,不缺资源,不缺劳力,不缺市场,即便是资金和技术,在和德国、美国建立良好关系后,看上去也不是很缺。缺地就是人才。中国人虽然多,读书的也不少,但缺地就是经世致用的人才。

方怀又在脑海中将这个时代的人物过了一遍,最后终于被他想起一个人来。那就是曾经与张之洞并称“二张”的张佩纶。张佩纶之所以和张之洞并列,除了两人都是翰林编修出身,然后擢升为侍讲,充当皇帝日常读书的起居注官,从而上达天听,另一个原因就是两人同为清流主将。

张佩纶以“累疏陈经国大政,慷慨好论天下事”著称,曾多次上疏批评朝政,弹劾大臣,将甚至户部尚书王文韶参奏罢免。后署左副都御史,刚刚上任,立即弹劾罢免失职官员数人,从光绪元年至十年间,他上的奏折、奏片起码也有百十来件,其中有很多是弹劾大臣和直谏的,使得朝廷上下震悚。由此成为“得名最远,招忌最深”的清流党人。

大前年,中法争执刚起时,张佩纶曾多次上奏,表主战论调,强调中越唇齿相依,越亡,中国必受其害。认为中国有三大理由取胜:一、普法战争刚刚结束,法国失败后割地赔款,国力相当贫乏;二、中法间距遥远,法军由本土到达福建要二三十日,而清军至福建快则三天,迟则十日即可到达,在人数上占优势;三、法国占领越南后,施行暴政,只要派人进行号召,越南人民就会其而响应,陷法军于四面受敌中。

中法战争爆后,张佩纶上疏请求展水师,设南北洋水师四镇以防备;招致刘永福黑旗军以增强兵力。当时朝中正是以奕、李鸿章为的主和派和以左宗棠、彭玉麟为的主战派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张佩伦是奕、李鸿章一党中少有的主战派,作为妥协。他被派往福建会办海疆事务,后又署船政大臣。

抵达福建后,他立即查勘船政局及闽江沿岸各要塞形势,主张沉船堵塞闽江口,使法舰不得入内,但方怀当时另有打算,所

有允准。而是坐视大量法**舰进入闽江,导致马建船政水师几乎全军覆灭。

虽然最后马江海战获得了胜利。但功劳已经属于及时来援地南洋水师。

战后,给事中方培上奏弹劾张佩纶,张佩纶视敌太易,临战怯敌。措置乖方,用人不当,以致朝廷耗费十年之功打造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朝中一些人物也怀着各种目的群起而攻之,当时威望还没建立起来的方怀。为了掩盖他牺牲福建水师以俘虏法国远东舰队的目的,赌住攸攸之口,只好把张佩伦当作替罪羊给革职了。说起来,这件事他还颇为愧疚。

张佩纶返回北京后。投入李鸿章幕下,主管文书,这件事方怀是知道的。吩咐了小德子前去传旨。不到半个时辰就把人找了来。

张佩纶在养心殿的御案前低头跪了。脸色有些苍白。不过看他的表情。方怀不由感到奇怪,除了御前面君地紧张、忧惧之外。似乎还有些怨气和嫉恨,不过这两种情绪掩藏得很深,甚至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有察觉到,就是察觉到也不敢承认。

方怀盯着张佩纶不由笑了笑,看来当初替自己背黑锅的那口气还没消!

“平身吧……小德子,去给他搬张凳子来……”小德子答应一声,将一把小圆凳放在张佩纶身后,张佩纶这才小心翼翼,半挨着凳子坐了。

“多时不见,你比当初给朕读书时可是清减不少,想是这一年多来心里觉得委屈得很吧?”方怀双目灼灼,紧盯着张佩纶。

张佩纶从凳子上一溜又跪在地上:“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臣岂敢有此大逆不道的心思。”

方怀一摆手,道:“不管有没,有朕都不怪你。不过朕希望你明白,朕罚你,是把你当自己人看,那些板子都是打给外人看的,你做地事朕心里都记着。以前你锋芒太露,太招人嫉恨,上下少不了给你使绊子的人,朕这样做也是为了将来你能够方便做事。”说话间,方怀已走到张佩纶面前,亲自把他扶了起来。

张佩纶的脸上这才有了一丝红润,感激涕零地道:“皇上爱惜微臣,用心良苦,臣粉身碎骨难报君恩。”

方怀呵呵一笑,不管张佩纶此时的表情有几分是真地,他都感到满意:“粉身碎骨就不用了,朕对你还有重用。今天叫你来是想问问你,这缅甸纳藩后,该如何对待?”

张佩纶闻言先是一喜,然后开始低头沉思,以他的才智想必也猜出方怀不会无缘无故问他缅甸的事。片刻之后,张佩纶即回奏道:“臣以为,这缅甸与我大清其他藩部不同,以前西藏、蒙古诸藩部多土地贫瘠、难以供养,朝廷便以半治半守为主。使其自选军士,自拔官员,朝廷只是加以策封,实际任其自流……

第二百四十一章

而臣听闻缅甸土地肥沃,盛产稻米、木材,如果好生经营,未必不能成就又一个‘天府之国’。所以如何将此地完全掌握,便是重中之重,缅甸离中原极远,却地近英夷属地印度,且缅废王锡袍尚在其手中,若是英夷挑动缅民生事,则极易横生制肘。高宗年间,我王师也曾收服缅甸,奈何当地缅民降了又叛,致使大军往来奔波,徒耗钱粮,最终不得不退出缅甸。故臣以为,欲守缅地,先得人心,缅地不沐王化已久,语言习俗皆与中原不同,因而当以王道教化为主,使缅地百姓皆用天朝文字、语言,皆慕天朝礼仪、风俗,则他日英夷入寇,缅民可为我百万兵也。”

方怀听完,轻轻拍了拍手:“说得好。”尽管张佩纶说的不过是那些酸儒礼仪教化地旧论,不过治国看重的是效果,而不是手段,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缅甸不同于越南,越南自秦朝起就纳入了中华地版图,以后历朝历代与中原地关系都极为紧密,有大批广东、广西、福建地百姓迁入越南,使得这里地很多风俗与中原几乎一无二致。而且越南和朝鲜一样,一直到20世纪初仍采用汉字来纪录他:~历史,上层社会把汉语文字视为高贵的语言文字。朝廷的谕旨、公文、科举考试,以至经营贸易的账单、货单都用汉字书写,小孩读书也像当时中国一样先从《三字经)开始,接着读“四书”、‘五经”,学习写作古汉语文章诗词。文学作品也是以汉文、汉诗的形式记录留存。所以越南几乎毫无阻碍地融入了中国社会。

然而缅甸历史上就受中华和印度两大文化圈同时影响,宗教从属于古印度流入的佛教,而语言则属于中华语系。而且缅甸历史上一直处于分裂。统一较晚,民族成分复杂,各民族皆有自己的语言,使用汉语的地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而近代以来。随着英国人地渗透和对南方的统治,使得缅甸的文化习俗更加复杂化。所以如何同化这一地区,使得它真正融入中华文化圈的确是方怀最为关心地问题。

这时张佩纶听到方怀的夸奖,连道“不敢”。不过脸色却比进殿时红润了许多。“臣思虑不详之处,还望皇上指正。“

“能想到这么多也算难得了。朕打算让你去作驻缅大臣,给朕守好南疆。明年,六年普及教育会把缅省纳入进去。你要好好准备,说服各地土司,不能生出变乱来。当然。朕让你办事也不会缚住你的手脚。朕给你专旨独断的权力。对于敢于阻挠地土司一律清剿。”

说着方怀举起手中的茶碗抿了口水,看到张佩纶点头受教的样子。于是继续道:“除了王道教化,你还要尽快恢复缅甸的民生,只有百姓都有事可做,才不会想着造反作乱。缅地乃我大清通往西洋地口子,朕欲举工商,少不了要从西洋进口些物什,缅地正当转运之力,那仰光、毛淡棉

港,你此去可多多留意此事。另外,海军衙门准备军港,你一应照拂一下。”张佩纶再次躬身领了旨,又小心翼翼探询了一番方怀的心意,直到小德子进来提醒方怀,说召见各藩部领的时辰快到了,张佩纶这才跪安。

方怀有召见各藩部领地想法,由头还是缅甸纳藩地事情。借着疆括上京谢恩,方怀索性把大清各藩部地领全部招来,一是为了加强联系,大家抱成团让洋夷钻不到空子,二是现在战事逐渐平息,未来十年将是和平展的机会,招各藩部地领来也是为了布置一番。像内蒙古和外蒙古的煤铁就可能成为大清重工业展的支柱。

内外蒙古来的分别是盟旗最多的科尔沁部和喀尔喀部王公,新疆虽然在左宗棠驱逐阿古柏后撤了藩,但土尔扈特部还是派了人来,加上青海来的额鲁特部王公。蒙古实力最强的四部族长都到齐了。

除了蒙古诸王公,西藏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和十三世土登嘉措也是这次召见的重要人物。相传黄教教宗喀巴大师有四大弟子,班禅,,章嘉,哲布尊丹巴,大师命四弟子永远留形驻世,世世转世传法,度化众生,两人在西藏的地位无庸置疑。让方怀有些感到意外的是尼泊尔不知从哪里听到的消息,竟然也派代表来了。

不过方怀随即释然了,廓尔喀人最著名的不是他们身为山地人的勇猛彪悍,虽然那支廓尔喀旅曾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令他的对手闻风丧胆,廓尔喀人最著名的是他们的忠诚,这个居住在世界上最高处的民族,有着像雪山一样纯洁的心。他们一旦臣服,便会献出绝对的忠诚。道光年间的鸦片战争时,廓尔喀人曾派兵到浙江协助打击英国侵略者,咸丰年间长毛作乱,廓尔喀人也曾上表请求助战。历史上,尼泊尔一直到满清灭亡仍没有脱藩,是最后一个忠于中华的藩国。这在中华势弱的时候是多么难得,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要知道现在,在大清西部边疆,尼泊尔已经最后一个属国。

不过现在尼泊尔的形势也颇为不妙,自1815以来,英国人的势力已经在尼泊尔取得了大量的特权,而且在1846由亲英的将领巴哈杜尔.拉纳动政变架空了王室,而后尼泊尔地军政大权一直掌握在拉纳家族的手中直至今日。英国人的渗透越来越深。甚至想把尼泊尔并入英属印度殖民地,成为英国下一步入侵西藏的跳板。

好在当年动政变的巴哈杜尔.拉纳虽然是亲英者,但他的子孙却依然保持了廓尔喀人血液里的忠诚。在英国人的巨大压力下,他们仍旧保持了与中华的来往。像前面所说地那些举动,还有逢年过节的朝贡,都从来没有停过。

这次派人来北京参加朝见的目的,方怀不用想也能猜到,显然是被英国人逼得走投无路,想寻求一支平衡力量来维持自己地统治。不过这正好符合方怀的战略规划。

缅甸一战。中英交恶(索尔兹伯里重新上台的消息方怀已经知道),英国对西藏擦边揩油、动手动脚几乎是一定的,一旦西藏被英国人渗透,那么云贵川陕甘肃各省立时面对威胁。这样地防御压力是不可想象的。然而西藏天高地远,环境和气候恶劣,不适合供养大军,现在大清的展重心又主要集中在东部。暂时还顾不上那里,如果因为西藏牵扯了太多精力,反而得不偿失。

把和班禅都招来,方怀就是希望能稳住他们。只要他们能站在中华一边,西藏的人心就在中华一边,那样英国人顶多占点小便宜。翻不起什么大浪来。只要忍到东部展壮大。国力充沛起来地时候。那些小节都可以向英国人讨回来。不过,现在廓尔喀人自愿作挡箭牌。方怀真是求之不得,只要尼泊尔在门户的地方加以保全,西藏可以省去很多心力。

按照礼经各篇记载的会同之礼,一般要建坛壝宫室,举行典礼。春会同则建于东方,夏会同则建于南方,秋会同则建于西方,冬会同则建于北方。典礼上,先是要告祭宗庙、社稷、山川,各藩部持各自旗帜置于四方自己地位置上。天子在搭好地祭坛上依屏风而立,各王公、贝勒、贝子按照爵位皆立于自己地旗下。接着是者传话,命各藩部升坛奠玉享币行礼。享献后,天子乘龙马之车,载太常之旗,率众人拜日于东方,然后祭祀方明。

由于是秋天,方怀选择的地点是西山围场。在一番繁文缛节后,方怀终于和诸藩部地领坐了下来。由于政务繁忙,方怀已经有几年没有参加围猎活动,如今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幕天席地而坐,放眼望去,旌旗猎猎,草原苍茫,让他的胸怀也放开了许多。

方怀一边举起满满的酒杯,一边对下方的、班禅以及蒙古各部族长道:“众所周知,我满族乃女真后裔,当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有九个兄弟,都十分出色,他们为了继承父亲的汗位,彼此争斗不休,直到有一天阿骨打的父亲劾里钵把他们兄弟都招到身边,先让其中一个兄弟乌雅束折断一枝羽箭,乌雅束是部落有名的勇士,轻易就折断了那枝羽箭,然后劾里钵又把三枝羽箭放在一起,这回乌雅束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折断,最后,劾里钵把九枝羽箭放在一起,乌雅束却无论如何也折不断了。劾里钵便借着这件事告诉他的九个儿子,在女真的西面,有庞大的契丹,他们每年都杀害女真的族人,掠夺女真的牛羊,如果他们九兄弟再彼此争斗下去,只会像单独的羽箭一样被轻易的折断。而如果九兄弟齐心协力,那即使强大如契丹也无法打败他们。从那以后,金太祖的兄弟们停止了争斗,齐心为部落出力,最终打败了强大的契丹

在场的众王公贝勒不知皇帝为什么突然说起了故事,皆面面相觑地望着对方,只有少数人若有所思。其中以土尔扈特部那个年轻的族长最引方怀注意,土尔扈特部原本是额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只是后来西迁到伏尔加河一代,才渐渐独立出来。现在额鲁特蒙古已经没有什么杰出的人物,相反,土尔扈特因为领渥巴锡率部冲破重重困难,万里回归祖国,磨练出了无数人才,因而渐趋强盛,逐渐能够与代表漠北蒙古的喀尔喀部,代表漠南蒙古的科尔沁部,代表漠西蒙古的额鲁特部分庭抗礼。

方怀这时看向土尔扈特族长道:“卓里克汗,你可知朕刚才一番话地意思?”

卓里克稳稳站起。躬身向方怀行了个抚胸礼:“下臣愚钝,对皇上的意思只能领会一二,大概是让我们各部团结起来,亲如兄弟,不让外国人有可乘之机。”

方怀轻轻抚手道:“没错,朕就有这个意思,另外朕还有一层更深的意思,不仅你们蒙古各部应该团结起来,我大清满、蒙、回、藏还有汉族都应该不分彼此。亲如一家。”

此言一出,底下顿时议论纷纷,清朝自入关建统以来,便禀行种族隔离制度。各族之间严禁通婚,无事不得随意迁徙,甚至刻意制造彼此之间的矛盾,好方便统治。现在方怀说出这样一番话。众人都不明白他背后的意思。

不过方怀也不当算让他们妄自猜度,继续道:“既然是亲如一家,情同兄弟,朕就绝不做亏待兄弟的事。从即日起。蒙古诸部永不‘减丁’……”此话一出,原本还是小声议论的众人顿时如同开了锅一般,就连土尔扈特部领卓里克也露出一脸激动的神色。

女真对蒙古的“减丁”政策最早起源于金朝。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地女真人以马上功夫闻名。素有“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之称,然而论及骑射功夫。还有一支部族更在女真之上,那就是曾经扫荡欧亚大6的蒙古人。不论是女真建立金朝后,还是满族建立清朝后,都对蒙古进行了残酷的屠杀,使其男子人数保持在一定数字,而为了不让蒙古人恢复元气,更是定期对其进行屠杀、迁徙、放逐。这些事情虽然历朝历代皇帝为了粉饰功业,并未有多少见诸纸面,但蒙古是有清以来,人口增长率最低的一个部族却是不争地事实。

蒙古族的确是冷兵器时代最可怕的民族,想想两万蒙古骑兵就可以击败波兰瑞典二十几万联军,三万蒙古铁骑就可以打败大明近五十万军队,方怀觉得自己如果身处那样的位置,也会害怕。不过随着冷兵器时代地结束,那样的威胁已经渐渐逝去,再继续“减丁”政策无疑是愚蠢的。

不理这边蒙古众部落领兴高采烈,方怀又对和班禅道:“现在天下都在普及新学,将来西藏少不了也要行此事……”看到和班禅虽然仍是一副古井无波的样子,但眼神已微微透露出些许不自然,方怀话锋一转道:“不过两位上师请放心,将来在西藏推行新学,这佛学也是不可弃,到时还要请两位上师及座下子弟讲经布道于才是。”和班禅都是微微一稽。想必是喜在心里,这对提高两人地地位可是大大的好事。

随后方怀又与众人商量了一番各自领地内国防和展的问题,特别是几条铁路地问题,现在全国上下,除了几条民办地短途铁路,长线修通地就只有京沪铁路,像京汉铁路刚修到石家庄,京哈铁路刚修到奉天,陇海铁路刚修了郑州到徐州一段。不是技术条件不够,有了美国和德国的支持,加上自己培养地人才,倒是够用了,也不是人力不够,这在中国根本不成问题,缺少的是资金,近代强国崛起都离不开一笔丰厚的资金,德国有普法战争50亿金法郎的赔款,日本则有甲午这都是他们迅后来居上的原动力,然而方怀现在却一穷二白,对英法的两次战争不但没有获得大量的赔款,反倒砸进去了无数的资金。当然,并不是说这两次战争是毫无意义的,它们对提升民族的士气,恢复百姓对政府的信心,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有极大的作用。

但如果单单从财政上看,大清的国库已经被这两次战争掀得底朝天了。据唐廷枢手下那一批人估计,国家要还清行的战争债券和美国的贷款,恢复到原有的财政储备水平,至少需要五年,这还是不增加现有财政预算和生大的战争动乱以及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眼下修这几条铁路的钱都是方怀抠抠缩缩从裤腰带里省出来的钱。然而,从京城到乌兰巴托的京乌铁路和连接陇海路的兰新铁路都是事关稳定的脊梁,不管有没有钱都是必须建造的。另外,随着江南经济在国家经济比重中占的份额越来越大,没有一条铁路显然是不适应形势的,而这条铁路西部的终点肯定位位于缅甸。

所以方怀才要与疆括以及蒙古四部领讲清楚,毕竟铁路在很多中国人眼中还是陌生事务,印象是“吐着黑烟的铁牛”,对于铁路带来的好处和应该注意的事项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像京沪铁路通车以来,已经有上百人横穿铁路被火车撞死,因此还生了好几起百姓聚集在衙门前闹事的事件。而一些地方宗族的“乡绅名士”也上书说铁路影响风水陵寝,请求拆除。因而,事先和这些各藩部的头人通通气,讲清利弊,避免将来出现误会,这样在后世看来多此一举的事情就变得十分必要。不过,在前面许诺的好处下,众人都极为配合,蒙古各部领更是拍胸脯保证出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