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明君难为
作者:南方云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5780

虽说我已经让群臣回家休息了,但在现在大乱刚平的时候还有许多事急等着处理,所以各机枢大臣没有回家就跟着我去了御书房。

“路亭贵,你把……”我抬头喊了一声,可站在我面前的却是顾巡,我心中一阵惨然,唉,物是人非啊。

“皇上,您吩咐。”顾巡恭顺的答道,他作为宫里的总管太监,理所当然的来伺候我了。

我愣了愣:“噢,你先下去休息吧,让许仕勤过来伺候。”

“是,皇上”顾巡有些不情愿的答道,转身走出了御书房。

“皇上,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排太后大丧的事,皇上还请明断。”七王爷第一个出班奏道。现在太后死了,她的班底作鸟兽散,四王党也被镇压下去了。七王自然成了首要机枢,千头万绪都需他来辅助我。

“大丧的事,礼部尽快拟出折子,需用多少银子,只管禀报上来,另外即刻命人晓谕天下。萧雨明,你去做吧。”唉,光为太后做寿我就已经花出去了一百多万两,现在这些钱算是打水漂了,不过太后突亡,这大丧的钱是不能不舍得出的,不然传出去又会有什么是我害了太后的流言广泛传布出去。

“是,臣即刻去办。”萧雨明躬了躬身,退了出去。

“吏部尚书周泰带头闹事,他这尚书是不用做了。”我向机枢大臣们看了过去,现在该让谁来当这个吏部尚书呢?当我看到吏部左侍郎曾楚卿时,他微微的低下了头,这个太后党的中坚力量,现在恐怕对这个吏部尚书连想也不敢想吧?

“曾楚卿,朕命你代掌吏部尚书职权,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

“皇上!”曾楚卿不敢相信的跪下了,太后在时,他是奏事处大臣,可以说是跟我对着干的,此时如何也不会明白我为什么会对他委以重用,“臣何德何能……”

“起来吧,”我宽容的笑了笑,“朕是以才取人,让你代掌吏部是希望人尽其才。你做的好,朕就授你实职,要是做不好嘛,朕可就要撤你的职了。”

“皇上放心,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曾楚卿感动的磕下了头。

让曾楚卿代理吏部的决定彻底安下了太后党的心,户部左侍郎耿矍、右督御史林骏、兵部右侍郎夏朝宗等人脸上顿时露出了放心的笑容。而四王党的兵部左侍郎史景隆却在那里偷偷的擦汗。

我微微的瞥了瞥史景隆,这个家伙在早上的闹事中一直未出头露面,只是躲在后面冷眼旁观,由此可见他城府很深,这样的人是个角色,他知道怎样保护自己,我暂时不能无缘无故的罢了他的职。

“兵部尚书许名秀出使金国时,太后已命史景隆、夏朝宗共同署理兵部。兵部的事还是你们共同办吧。”

史景隆、夏朝宗都跪下了,我挥了挥手,示意他们站起来:“你们都是侍郎,这兵部不能缺个主事的,这样吧,七王多受些累,暂时先把兵部管起来。当然了,七王还有其他职事,兵部的具体事还需你们俩去办。另外陈贵已经历练的差不多了,就让他到兵部先当个郎中,兵部的事你们多教着他点。”

“谨遵皇上圣喻。”史景隆、夏朝宗答道。史景隆见我没罢了他的官,暂时安下了心来。

“工部尚书朱元松,康泰宫就不用建了,如今太后已逝,要是建起这个康泰宫,朕想起太后不能入住,心中总是黯然。”我对工部尚书朱元松说道。这个康泰宫还要它干什么用?不过是些劳民伤财的玩意儿罢了。

“皇上节哀,皇上孝感天地,停建康泰宫又可节约民力钱财。皇上这份心必可令我大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朱元松适时的恭维了我一句。

“嗯,太后薨逝,朕只是想为太后积份功德。”我把朱元松的马屁又推了回去,“方明德,为太后做寿剩下的九百万两白银你先入了国库。唉,今年天下大旱,百姓生活无依,太后又薨逝了,这是朕做的不到啊。传喻天下,今年赋税减去五成,让百姓们也有口饭吃。”

“皇上圣明,皇上节哀。”众大臣又跪下了。

我圣明什么啊?要不是有从你们哪里“搜刮”来的那么多银子,我也不敢做这样的决定。不过现在我刚刚开始掌权,暂时还没能力整治贪污,等我抽出手来,那些贪官们就请好吧。

“方明德,孙起良曾多次跟朕提过,各营军饷拖欠颇重,朕知道这事不怪你,毕竟库中无银,你拿什么给他们呢?现在库中多了这些钱,你先把军饷补上,要是还有不够,咱们再想办法。不能亏了营中的那些兵士们,没有他们在,咱们这君臣也别想舒心。”我对方明德说道。方明德这个楞倔头,今天表现果然不错,不管是在我占上风还是下风时,都坚决的站在了我的一边,这样的人要是不用,我岂不是瞎了眼?

“皇上放心,”方明德充满信心的答道,“现在国库充盈,拖欠的军饷用不了多少银子。皇上首先便想到了营中兵士和天下百姓,当真是明君英主。”

呵,到底是谁说“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的屁话?方明德这个家伙居然也学会拍马屁了,不过我喜欢。

“臣等替营中兄弟谢过吾皇,皇上圣明啊!”孙起良等一众武将激动的跪下了。

处理完这几件大事,剩下的事就顺理成章的好办了。然而接下来大臣们给我禀报的情况却让我连连吃惊。

首先说外边:北方金国以强势凌辱大汉,在我朝每年都向他们送岁币的情况下,依然连连进犯边关,残杀生灵不说,还掳掠去了大量百姓为奴,他们南攻大汉,东西两路也不闲着,东边迫使大汉附番朝鲜称臣,西边连年攻打东蒙古,到现在为止已经有十多个蒙古部落向金国称臣了。大汉朝虽然名义上是朝鲜和蒙古各部的宗主,但由于这些年国力渐弱,缺粮缺饷,九边军镇对金国的进攻只有防守的能力。

北边如此,西边也不太平,西蒙古诸部占据着陕甘以西大部土地,名义上是大汉的附庸,实际上却是独立王国,幸好现在他们没有一个成吉思汗似的人物来统一各部,但就现在他们这种骚扰也已让西线各州府苦不堪言了。

南边也不让我省心,吐蕃趁大汉全力抵御强金无暇南顾的机会,派出土兵慢慢蚕食西川土地,渐成祸患。

境外如此,境内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今年的大旱,百姓生活很是困苦,许多人无衣无食下成了流民,就连京城洛阳附近也有许多流民活动。北方一些地方已经出现了较大规模的乱匪,这些乱匪虽然打着什么替天行道的幌子,可大多数不过是打家劫舍,危害生灵罢了。

听到这些具体情况,我的头皮都麻了,这简直就是崇祯朝嘛,难道老天爷要让我来当亡国之君不成?

心里有气是有气,可具体事情还要具体办,孙起良我是不能让他在京里呆着了,我让他出任西川招讨使去对付吐蕃,他的空缺由陈森暂代,而周加磐则升任武骧营都督,至于参与叛乱的腾骧、金吾和右军三营,我则让七王选出忠心将领来统帅。其他各营依然不做变动。

京军和西川的事处理完,我让户部拨出银子补上北方长城九边各镇的军饷,让他们能够吃饱饭,先有精力抗住金国再说,西边暂时没精力管了,只能让给州府府军加强守卫,减少损失。

至于境内嘛,因为我知道乱子是因为穷困惹起的,所以我没有下达镇压乱匪的命令,只让各地减免赋税,使百姓得以安居,不在出现更多的匪帮便是了。至于说其他的事情,只有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一番君臣议政结束,早已到了午时。众大臣退下后,我长长的打了个哈欠,端起许仕勤捧上来的茶深深的吸溜了一口。唉,看来这什么明君圣主真不是那么好当的。从心里来说,我也想当个花花天子,可看现在的形势,也只有把这些心思收敛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