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节 临危受命
作者:命运      更新:2017-12-19 12:26      字数:4223

九月中旬,满清连吃几场败仗,个别地方的部队更是溃不成军,形势更加险恶,于是嘉庆帝急令镇守西北的威武大将军古镇元回京主持军事,全国兵马任其差遣。

古镇元本为汉人,后应军功无数,嘉庆帝亲自开恩授其镶黄旗籍,现统领25万的西北军团,是满清武将中唯一一个统领大军独挡一方的汉将。他所率领的西北军团常年与西北诸族对抗,军备一直不曾懈怠,实是现有满清军队的脊梁。他早年曾陪侍于嘉庆帝身边,两人是主仆也是朋友,深得嘉庆帝的信任,和僧临卿并称为满清军界的双星。据目前情况,僧临卿不听朝廷号令,率大军奔扑越南,也惟有此人可用。

经过数月发展,白莲盛世的军队扩充到二十万,占据河南半省不算,还积极准备向河南中心郑州进军。

古镇元看着半躺在龙床上的嘉庆帝,一张苍老的脸上尽是忧愁,他自己心里也是忧伤。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沉重打击后,本想风风光光退位当太上皇的嘉庆在一个月前就已经病到了,他看着面前这个朝中最得力的大将军,自己年轻时的友伴,现在已是满头白发,不由叹息道:“朕与汝都老了!”

“陛下龙体安康,精神千古,何来言老!臣还要服侍你一百年呢!”

八十多岁的嘉庆老态毕现的脸上露出笑,“想我承高祖之恩泽,统御海内,三十年无大事,没想到老来却要经此国难!勋臣你定要帮朕呀!”

“请陛下安心,等我大军开到,那般跳梁小丑自会引颈待屠,海内陈平!”

“勋臣,万万不可轻敌!数月间,半壁江山尽落他人之手,实是我朝前所未有之奇祸呀!定要小心为上。”

“臣谨记陛下教诲!”古镇元自是知道面前局势的险恶,上面那番话不过是拿来安慰嘉庆帝的心的,“不过陛下还是不必担心,前番我军之败乃败于自己手中,六十多万的征西大军有二十万集于九江,三十多万随僧将军攻伐越南,实被歼灭者不过六万左右。”

“不要提那老匹夫!枉朕对他如此信任,倾半国兵力以付,却落得这般对待,实在该剐!真恨不能诛其九族!”听到僧临卿的名字,嘉庆就是一肚子气,若非此人,怎有此番大乱!

“陛下,此举万万不可!据暗探回报,僧将军并没有与那些叛军同流合污,而是另攻越南小国,自谋发展。真正带头起事的乃是征西左大营的统领黄征仁,僧将军之孙女婿,僧将军当是害怕回朝遭受株连之祸,故不敢回京的。且他所率之士兵多为八旗子弟,与我朝休戚相关,当不会真心相叛,若陛下降一圣旨,好言相劝,并赐免死金牌,令之协助朝廷平乱江右,定有奇效!”

“这………``,可真有效果?”

“若是僧将军弃暗投明,则天下可平;若他依旧执迷不悟,我朝可将此事悄悄泄露出去,使江右与他之见发生裂缝,二者于我朝皆有百利而无一害也!”

“果是好计,就如勋臣所言!另自今日起,朕将玉柄金刀赐于你佩带,节制天下各路军马,如有不从者,可先斩后奏!”

“这……`”这等恩泽其是寻常大臣可受的起的,玉柄金刀自有满清朝来,就一直由天子亲自保管,就是熬拜最为得势的时候也不曾享受过如此厚恩的,古镇元真有受宠若惊之感,他见嘉庆坚定肃穆的表情,也不敢推辞,双手颤巍巍的接过那柄只有三寸来长弯如月牙的玉刀,心情一阵激动,这等信任古来有几人?!把全国兵力归他节制差遣,也就是把整个的大清朝交到了他的手里!

“谢主隆恩,臣当竭力平乱护国,死而后己!”

嘉庆帝很满意自己这为青年时代的朋友的反应,“好好放手去干!让朕在去见高祖的时候,保有个完整的大清朝!”

“敬请陛下放心!”

次日,古镇元正式上任,发布的第一条命令便是,驻守西北各地的军队中的青壮士兵都要汇集于京师一带。这项举措一出立时遭到以朝中大臣的一致反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尚属满清控制的半壁国土里,除了满清发源地关外一带还算稳定外,其他地区多少都有异动的苗头,目前因为尚有驻守当地的满清军队给压着,还没人敢站起来和南方遥相呼应,若将精壮士兵都调走了,则谁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可早怀贰心的藏人和维吾尔人必当发难,却是不用怀疑的!

当嘉庆帝看到古镇元呈递上来的奏章后,便下令今后任何大臣都不得妄自非议古镇元的一切军令,违令者立斩无赦!而古镇元的奏章上却只是书写着,“请陛下信任我!”六个大字而已!

古镇元将汇集到京师的四十万精壮士卒编成三军,均号为护国军,中路二十万大军由他亲自率领,左右两路各为十万,分由他的两个儿子统领,然后日夜操练。

古镇元自他发妻死后一直没有再娶,他的两个儿子古俞今和古俞亮自幼时便随他长住军中,十几岁便随士卒一起冲杀于阵前,一身是伤的同时,也挣的赫赫功名,均被朝廷封为二品武将。他们有今日成就,非靠乃父之荫护,实乃数十年如一日之英勇所应得。

十月下旬,古镇元接到郑州急报求救,约有十万高举白莲旗的乱匪正向郑州方向开来,而目前只有一万士卒驻守郑州,且多为年老体弱之徒,实不能与之相抗。

在接到急报后,古镇元一边调令护国军左右两路共二十万人马日夜兼程向郑州方向赶去,同时下令郑州知府速将城中所有米粮随士兵百姓一起带去邯郸,城中百姓每人只可留下半月口粮。

站在一旁看着爷爷下令的古秋明颇为不解的问道,“大帅,为什么不把粮食全部带走,而要留下半月口粮呢?”